TOP

万卷诗书在远方(一)(夏凡宸爸爸)
2025-03-19 09:15:25 来源: 作者:夏凡宸爸爸 【 】 浏览:136次 评论:0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在朋友见面问我最多的就是“周末带娃去哪里徒步呀?”“带娃徒步”已成为我周末带娃的标志性动作。 

  1.净慈寺起步

  话说带娃开始徒步是四年前了,2021年5月1日我们一家去杭州游玩,路上和球球商量好到酒店之后去净慈寺因为球球学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午两点到达酒店,我俩稍作休息就出发,阳光很灿烂,好在有林荫。前两公里边看边走,吃吃喝喝,感觉还行,只是速度很慢,用了一个小时。继续这么走,到了寺门口,估计也该关门了。我们相互鼓励,加速加速,终于四点半到达。

  净慈禅寺是康熙皇帝改的名称,门口有乾隆皇帝题写的“敕建净慈禅寺”匾额,寺内还有乾隆诗句御碑:

净慈掩映对南屏,断续蒲牢入夜声。

却忆姑苏城外泊,寒山听得正三更。

   这写的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读起来感觉好像乾隆更想听到姑苏夜钟。不过我们没听到晚钟,看了寺内景观,看了夕阳西下,还看了雷锋塔顶。从寺中出来,继续走路感觉很有困难,我们改坐游船直接回到起点,不同视角,不同风景。身体有点累,计划已完成,心情很舒畅,我俩在船上定好回南京后继续徒步。

 

  2.南京城墙计划-1

  回南京后说干就干,我们商量好了徒步南京城墙计划。南京城墙全周长约35公里,明初建成,已有600多岁,计划分段完成。

  5月4日午饭后,我们从上海路家里出发,先到汉中门。汉中门这段城墙都已不在,只有瓮城在,周围有广场。汉中门真名叫汉西门、旱西门,也叫石城门。民国政府建汉中路,在汉西门北边城墙上开洞名为汉中门,在1958年被拆除,汉中门地名一直沿用。汉中门北边靠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小广场上有二十四节气石柱,每个节气配有一首诗。其中《立冬》选了李白的诗: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画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霜降选了白居易的《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向南走到堂子街,原来是明初筑南京城墙时为解决兵士民夫洗澡问题在此建有不少澡堂,时称“堂子大街”,老百姓简称“堂子街”。自明末清初开始,这里成为旧货一条街,因多为夜晚进行商品交易,俗称“黑市”。我给球球讲到的是,大学时曾在这里买过二手自行车,到学校没骑几天就会重新出现在这里。好在共享单车的出现,偷盗自行车现象因此得到根治。

   出了堂子街,过了张公桥,上了虎踞路。“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适时出现在街边墙上。

 

   下一个是水西门,完全没了城门城墙,有个水西门北园证明它曾经在这里。继续向南,赏心亭的秦淮河边有曾经到此一游的辛弃疾和陆游的诗人诗句雕刻。

   辛弃疾的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陆游的是《登赏心亭》: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游赏心亭留下诗句的还有王安石、文天祥、苏轼、袁枚等等。

   继续前行,开始有城墙了,下一个是集庆门。集庆门是1991年新开辟的,得名于城内连着的集庆路,“集庆”就是元代南京的称呼。集庆门南面不远就是南京城墙的西南角,这里树立有南京各种旧称的标志,有二十多种,常见的有金陵、应天、石城、江宁、建康、建邺、天京等,少听到的有越城、冶城、升州、蒋州等。

 

   转角向东是西干长巷公园,有步道。路边有身高体重比的转盘,球球认真对照,可能这时他就坚定一直徒步下去的决心。路边城墙上还有个小便门洞,可以进去到城墙里面,城墙里面也有步道,走到中华西门出。中华门外是长干桥,走到这里自然就会想到李白的《长干行》中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这确实是李白24岁时到达金陵时所作的乐府诗,还贡献了两个成语“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其实在中华门西侧就有长干门,只不过我们顺路而走是从长干门外的饮马桥下走过。这个长干门也是2008年开通的,连接城内的中山南路和城外的应天大街,也是南京地铁一号线出城线路。

   中华门东门再进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内秦淮河,河北有条老街名为“信府河”,因明初信国公汤和久居于此而得名。汤和与徐达齐名,朱元璋均视为“擎天之柱”。不过汤和更聪明,在朱元璋开始削弱诸将势力时,急流勇退,自请解甲归田,比徐达多活了十年。

   至此徒步3个半小时,距离超过8公里,一路古迹,一路古诗,心满意足,公交回家。

 

   3.南京城墙计划-2

   次日午饭后,继续从中华门出发,这次我们选择走上城墙。先参观中华门瓮城,明朝称为聚宝门。传说是朱元璋修建城门时,屡建屡塌,后听从刘基计策,从江南富豪沈万三家借来聚宝盆,埋于城门下,才将城门建成。


 

   在城墙墙砖博物馆,我们从陈列的墙砖铭文上看到制砖的各级管理人员,犹如一套质量追溯体系。我们知道了墙砖黏合材料制作方法早已失传,同时也知道了昨日看到城墙缝隙流出来白色物质可能是糯米汁。到城墙上,我们试了各种攻城防守武器,还试了一身铠甲,俯视老门东,尽收眼底。

 

   路过雨花门,走到城墙东南角,这里有伏龟楼遗址,为南唐时城防设施,已为明城墙覆盖,参观进出口就是在明城墙上。

   然后经过武定门,近看长乐路,远观白鹭洲,走到东水关,城墙到这里又没了。

 

   东水关的东边是通济门,扼守内外秦淮分界处,取同舟共济之意,门早已拆除,从过街地下通道上还能看到它的名字。

   过通道,沿着酒精厂路继续向东走,这段只有光华门堡垒遗址。光华门原名正阳门,门内连着御道街、午门,是南京明故宫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也是当时京城的正门。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由此进入光复南京,易名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我们在此遗址上上下下转了两圈,稍作休息。

   稍走几步,转弯向北,超过8公里,护城河变宽成为月牙湖,而我们走一段,歇一会,速度越来越慢。快到标营门,接近10公里,看到卖臭豆腐的,球球和我都走不动了。先吃点,补充体力。


 

   路灯初亮起,我们终于走到中山门。明朝称为朝阳门,因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为迎接孙中山灵柩,民国政府兴建中山大道,将原朝阳门瓮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砖门,嵌有“中山门”题字石额。中山门外的辟邪为南京城的标志和象征。

   这次徒步11.49公里,突破10公里,两日合计20公里,算是一个里程碑。看起来我们的城墙徒步计划两天顺利已完成一多半,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0
还行
0
支持
3
真棒
1
不错
0
搞笑
0
深奥
0
不解
0
吃惊
Tags:短篇 最后更新时间: 2025年03月20日11时15分06秒    责任编辑1:夏凡宸 责任编辑2:教学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诗》晨跑所见(李云菲爸爸).. 下一篇观《出走的决心》有感(孙雨桐妈妈)..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