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赏能教育法基础(2):一种教育方法论
2015-04-16 10:37: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652次 评论:0
 
 
赏能视点
 
        为什么赏能小作家那么爱写作、那么能演讲、那么善辩论、那么高度自信?赏能教育法是一种人生哲学,是教育方法论和认识论,也是培养少年儿童元认知能力和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赏能教育法还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思路。上一期微信中介绍了赏能教育法的人生哲学,本期对方法论的部分进行介绍,认识论的部分将在以后介绍。
 


 
        赏能教育法是教育方法论是指通过赏能教育法对孩子的引导和与家长的交流,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优秀的孩子,也就是通常而言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
 
        要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优秀的孩子,在“教”的过程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已经形成的个性与行为习惯、根据其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等,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对孩子施行赏能教育法引导教育时,孩子年龄越小,越对未来的优秀有效。
 
        赏能教育法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取决于小学阶段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对待学习的方式与态度。而小学阶段的成绩与学习习惯基本上取决于两三岁时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是孩子的问题特别多、老缠着家长讲故事的那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状态,与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孩子在婴儿期的相关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已经有很多的书籍在做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家长可参考《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之类的书籍,本书重点介绍幼儿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引导。
 
        先简单介绍一下孩子两三岁时所受的引导及对后期学习的影响。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者说是有文化的人,但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绩都不理想。还有一种类型,孩子的父母都不是有文化的人,但孩子的成绩非常出众,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长大成人后,出身于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都很有成就,原因何在?
 
        除了上文所述孩子的父母是好人、崇尚好人哲学、相信规则、有契约意识、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使自己更优秀这些原因外,还有个因素是与孩子两三岁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或者说说话方式)密切相关。举例如下:
 
        两三岁的孩子特别爱学习和创造(比如撕纸和乱涂乱画等)。妈妈教孩子认识了果盘里那个红红圆圆的东西叫苹果,爸爸教孩子认识了什么叫做书,恰巧爸爸把一个苹果放在了书上,经过学习,孩子又知道了一句话:“苹果放在书上”,并且认识了一个方位词“上”,头脑里有了“上”的概念。妈妈兴致勃勃地继续教孩子:“宝宝快看,挂在墙上的那幅画漂不漂亮呀?”这位宝宝同学就有点疑惑了:不是刚才才学会什么叫“上”吗?现在,那幅画明明挂在墙的“侧面”,妈妈为什么说是挂在“墙上”呢?难道我刚才理解的“上”是错误的?带着疑惑的宝宝同学被爸爸接过去了,他们一起在床上玩。爸爸问宝宝:“快看快看,我们天花板上的灯是荷花灯,漂亮吧?”原本,都是想给孩子以漂亮的视觉印象,但孩子的疑惑又多了一层:按我刚才“苹果放在书上”的理解,这个灯不是应该在天花板下面吗?为什么爸爸也说他是“上”呢?哎呀,郁闷了:究竟什么是“上”啊?
 
        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问题特别多了吧?他们擅长感性的思维方式,有些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内容,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是很复杂的,更何况他们还有更多的未知的内容需要请教亲爱的爸爸妈妈,因为这个阶段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这么多的新知识和原本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复杂”知识都堆积在他的头脑中,他需要一点点把它理清楚,所以,他就不断地问父母亲那些永远也问不完的奇奇怪怪的问题。
 
不是说孩子的每个问题你都要答、都能答,影响以后成绩的是你对待这些古怪问题的态度和回答这些问题的方式。
 
妈妈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刚想休息休息,孩子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来缠着你了:“为什么小鸟能飞,我不能飞?”“为什么小狗是四条腿,我是两条腿?”“为什么张小丫是女孩,我是男孩?”“为什么……”这时,妈妈指着积木说:“宝宝乖,妈妈太累了,你自己一个人玩一会,搭个漂亮的城堡吧。”宝宝问爸爸时,得到的回答是:“爸爸现在有工作要做,你自己先看看图画书吧。宝宝真乖,你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家里来了客人,客人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还会夸几句:“这孩子真乖,一点也不劳大人烦神,你看他一个人在那儿玩的多好啊!”
 
        每个小孩都愿意做乖宝宝的,他们都很敏感,长期以往,为了做“乖宝宝”,孩子明白了: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不去问爸爸妈妈,自己玩玩具,我就是乖宝宝。于是,这个概念就潜移默化进了大脑。上小学了,遇到不懂得问题,孩子既不愿意问老师也不愿意问家长,你问他为什么不懂还不问老师,他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解:老师一下课就走了;我不知道老师办公室在哪里;老师没空;我才去上了个厕所就上课了。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他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他甚至害怕问老师,就像小时候害怕自己做不成“乖宝宝”一样。
 
        再回到孩子两三岁的问题阶段。这时孩子的问题,大部分家长是不能做到有问必答的,遇到自己确实忙累的时候,要和孩子约好何时给他解答,不可食言。遇到不懂的问题,老老实实告诉孩子自己不懂,等自己学会了,就告诉孩子答案。最好也约定好时间,不要食言。约定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孩子能记得的时间范围内。家长可以做不到有问必答,但不能有问必不答,不能给孩子留下家长从来不回答问题的印象。有文化的父母亲的孩子学不好,原因各异,但没文化的父母的孩子成绩好,一定是这个阶段处理得比较成功。
 
赏能教育法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张光鉴[]教授认为,赏能教育法是培养少年儿童元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很有价值。张教授还认为赏能教育法能使所有仅具备基本写字能力的小学生独立创作出长篇作品,是因为赏能教育法提高和改变了少年儿童的元认知能力,赏能教育法的训练方式有其神经科学和思维科学上的理论依据,是相似论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同时,作为一种教育思路,每个老师和家长或其他教育者都可对孩子由“赏”而“能”。
 
        家长或老师通过有意识地赏识和认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一项或几项大多数人(包括孩子自己)觉得难以完成的事情,使孩子意识到,他可以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能得到了大人的赞叹和小朋友的羡慕敬佩,使孩子从内心真正地肯定自己的能力,树立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的思想,重新认识自己并重新给自己以优秀者(至少是某方面的优秀者)定位,从而激发其全方位的学习自信和动力,带动自己全面发展与提高。
17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教育法 基础 教育 方法论 最后更新时间: 2015年04月16日10时37分58秒    责任编辑1:教学部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说说中学生早恋那些事儿 下一篇赏能教育法之基础(1):一种人生哲学..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