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老师慎言:你的孩子不聪明
2011-06-14 12:09:42 来源: 作者:王立宏 【 】 浏览:1710次 评论:0

257x285

  到一所小学去办事,在老师的办公室听到一个老师正在对四个有些紧张的孩子和四个毕恭毕敬的大人训话:“这四个孩子脑子都不聪明,还不好好学习,这怎么行?你们大人要好好督促、给他们找些奥数题,好好锻炼一下他们的反应能力。”当时我只觉得这位老师说的话耳熟,虽然知道这样说话肯定有问题,但想不起来是谁说。回来查了一下,找到了我记忆中的那一段话。简单介绍如下: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小学老师应该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当时是在做实验,随机地鼓励了18个孩子,这18个孩子的一生从此就被改写,仅仅因为老师相信这些孩子确实是非常聪明的。那么,这位对家长和孩子训话的老师是不是也在做实验?我感觉不像。老师当着家长和孩子的面,给孩子下了结论:这四个孩子头脑不聪明、反应慢、不好好学习。小学生是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对待的,老师说的话被认为是100%正确且必须要执行的。在这么小的时候,他们被心目中的“权威人士”下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么他们的一生将如何?

  比较巧的是,其中一个孩子我比较熟悉,我和孩子的父母也很熟悉。和老师的结论不同的是,这个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不管是表演还是体育运动都表现的很优秀,从三岁开始就上舞台演话剧、跳舞,一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演出,孩子的钢琴也弹得很不错,偶尔还有作文之类的在报上发表,他爸爸是大学老师,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经常能看到一大早和孩子在校园里跑步锻炼。这是一个邻居夸奖小朋友羡慕崇拜的孩子,但是在数学老师的嘴里变成了一个笨孩子。看着儿子蔫头耷脑的样子,和我一路同行的孩子爸爸说,他儿子做事情马虎,有时候嘴里算出来的答案写到纸上就变成了另一个数字。早听儿子说数学老师比较严厉,他还庆幸遇到严厉的老师对孩子有好处,今天被老师通知到学校去,他没想到听到老师说出来这么一番话,而且是当着儿子的面说儿子头脑不聪明,都是搞教育的,这句话的暗示作用在孩子成长中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华罗庚小时候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初中。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合格”。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哪个孩子小时候不贪玩呢?但即使得过数序不合格的成绩,也没有老师说华罗庚头脑笨。

  我们也应该记得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说话,反应又慢,显得非常愚钝,在学校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所以他的童年比较阴暗。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方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能讲做么多话,而且如此认真。

  还有一个笨蛋孩子——牛顿,牛顿6岁时上学,这个学校只有一男一女两位教师,实施完全是一种教鞭教育。孩子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特别是那位一脸严肃的男教师,讲话一点表情都没有,动辄发怒,教鞭在讲台上打得啪啪直响。牛顿最怕上他的课,一上他的课,神经就特别紧张,他的吼声加上教鞭的啪啪声,小牛顿总是吓得低着头,眼睛不敢看教师,越是这样,越是引起教师的注意,常常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牛顿上课只顾得上紧张了,老师讲的东西越是听不进去,越是听不懂,因此每次回答问题总是在责骂或挨打中结束。这种情况下,牛顿被老师和学生称为“呆子”、“笨蛋”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位大家成名后,他们的老师不会再坚持他们是笨蛋,但这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现实中有很多优秀的孩子或贪玩或马虎或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去做题而被老师贴上笨蛋的标签,从而真正成了笨蛋,孩子一生的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所以,请小学老师慎言孩子不聪明的考语。

  

【名词解释: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也有称为“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2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老师 慎言 孩子 聪明 最后更新时间: 1970年01月01日08时00分00秒    责任编辑1:赏能03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五道杠”队长及思考延伸.. 下一篇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