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五一后一个孩子在网上热起来了,各类平面和声像媒体随即跟进。这个孩子是武汉初一学生黄艺博,12岁。走红网络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些佩戴“五道杠”标志的照片,他还有个身份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
和众多网友以不同声调评价9岁“演讲帝”杨心龙一样,网友对黄艺博也是兴趣浓厚,有说黄父炒作的,有说小小年纪官味十足的,有拿着放大镜挖掘其“官二代”背景的,也有鼓励的,等等,不一而足。更有传播者断章取义,经过一番“包装”,一个被“妖魔化”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我只是希望,网民和媒体在满足自己猎奇爱好的同时,别伤害这个孩子——毕竟黄艺博才12岁。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同时,每个孩子也都只是普通孩子。
几天来,大家对“五道杠”已经熟悉了,在此,我只是想谈点自己对此事的几点想法;
一、父母:让孩子成为孩子
孩子是块璞玉,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环境怎么雕琢,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尽管每个家长都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既不要在身后拳打脚踢逼着他“进步”与成长,也不要从前面拔苗助长,尽量让他过自己真实的正常生活,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哪里有更美好的天地,必要时辅以引导即可。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虽然是孩子,但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事标准,大人应该尊重他。
在“五道杠”事件中,针对孩子豪言壮语式的官样文章,黄爸爸后来对记者说:“原稿确实是孩子写的,但我做了修改。孩子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觉得很喜欢,就放到了博文中。他自己还写了一些,大概是‘我们这一代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国家强大’之类的话,我觉得不够好,就改成了‘想借此言志,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我想,一个孩子有理想,有帮助别人的情怀,没什么不好。”这点上,我和黄爸爸的观点不同,我的感觉是,把孩子的文章改成了大人的文章,不是没什么不好,其实就是不好。
孩子有孩子式的“世界观”与“认识论”,他们有他们的表达方式,大人按自己的好恶修改,对他的成长并无好处。即使孩子很爱读书,但对初一孩子来说,他对民族复兴、汉唐盛世、修齐治平、济世安邦之类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肯定和大人不一样,因为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前几天我家小朋友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了一首叫做《南京的春天》的诗,看起来气势不错,其实写作过程中,是她先定下来了一个格式,然后在我给她做成“成语墙”上找成语填空,先放上一个成语,如果发现了更好的,再把前面的成语换下来。所以,严格地说,这首诗是填空填出来的。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孩,能填空“填”出一首诗,也不错,因为基本上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尽管内容有些空泛,还是得到了我的表扬。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问题,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都知道自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上中学住校了,老师发现学生的秩序性欠缺,所以教育孩子吃饭要排队,到了大学,辅导员一再一再告诫学生但不一定有效果的内容是:学生要按时上课,早上起床要叠被子,等等,整个教育是反着来的。学校和大的教育环境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去改变,但我们有能力使孩子在自己身边时还原其孩子性,因为,他是个孩子。
至于爸爸给孩子的照片配的说明,比如“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大人式的话语,可能是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表现方式吧,但也不至于象现在网上的上纲上线。我们都有父母,现在是或将来也会成为父母,哪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几句拔高到领导人或伟大的天才类的夸奖言语呢?前几天和一位小学生的妈妈聊天中谈及孩子小时候,她说孩子才上幼儿园时让她给做名片,叫做“世界连锁公司的总经理”,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和概念是从哪来的。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趣事,不能说明孩子和家长就有什么野心。话说回来,即就黄艺博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从政,又有什么错吗?
二、媒体与网民:请以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一切
网上的评论有不少是针对黄艺博“两岁坚持看新闻联播七岁看《人民日报》”的报道的,黄爸爸是这样还原的:“我本人经常看《新闻联播》,就带着孩子一起看。其实黄艺博和其他孩子一样,小时候当然是喜欢看动画片的,但一到19点,我就看《新闻联播》,孩子小时候比较听话,也有点讨好我,就跟着我看了,后来他也养成了习惯。至于看报纸,主要是让孩子看报识字,也不光是让他看《人民日报》,还有一些当地的报纸。看的时间久了,他自己养成了习惯。但报道说他天天看《人民日报》,太夸张了。现在孩子上初中,学习比较忙,周末回家才能看电视和报纸。”黄妈妈说:“报道中的说法断章取义,很不准确,但经过网络热炒,越说越过了。为了吸引眼球,一些网络新闻的标题更是离谱。事实上,我们从没说过孩子是天才,他只是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普通孩子。”很明显,这就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普通父母的普通教育,但经过媒体的传播,变味了。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常有媒体为了达到“人咬狗”的新闻效果,断章取义、夸大其词,人为制造轰动效应。个别媒体行为更恶劣,曾听过一件事:一家不是很有名的报纸,希望一连锁房地产公司在他们报纸上投广告未果,就大肆报道该公司的地产项目在另一个城市被业主投诉打官司的事情,虽然相关的三次官司都是地产公司赢了,但报纸不说宣判结果和宣判理由,只是大肆宣传打官司的起因和起诉过程,似乎这个公司就是泼皮无赖,从新闻的真实性来说,它并没有说假话,但却对这家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
“五道杠”事件的主角是一个孩子。不管什么事情,在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希望网友和媒体能宽容一些,至少要客观一些,别把在其它地方形成的个人想法和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因为,有可能某个网友或媒体的随意言论会毁了一个孩子,如果出现这种结果,想信每个人都不愿意见到。
三、教育:别给孩子设限
不少人质疑黄艺博“两岁坚持看新闻联播七岁看《人民日报》”是觉得不可能,我看了也心存疑虑,当然现在黄爸爸已经做了事实还原。但如果说没有孩子能做到这一点,也有可能就是武断了。如果不是无意中看到央视对杨心龙的演讲采访,我也不会相信九岁的孩子怎能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如果不是看了《神童答记者问妙语连珠》的电视报道,我也很难相信12岁读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神童”龚民是从小父母离异后,被文化程度并不太高的外公外婆用我们一直批判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且龚民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这两个阶段就是外公外婆教育的。多年前,六岁窦蔻的《窦蔻流浪记》在书店销售,我当时不屑翻看,总觉得有些离谱,就象现在有的家长不相信我身边这些小学生能自己写出来“长篇小说”一样。孩子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人类大脑是怎么运作的,现代科技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不要轻易为孩子设限,觉得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认识能力去怀疑别人,去怀疑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如果有条件与可能,对别人所说的自己不相信的内容,可以去做点探究。陆游告诫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况我们所依凭的网络,简直就是道听途说呢?
不要给孩子设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看关于龚民的报道的时候,专家说人群中智力超常的儿童比例为1-3%,中国大概有七八百万智力超常的儿童,可是我们所知道的表现出超常智力的孩子并不多,也许当初你我就曾是这个儿童群体中的一员,但是,我们的“超常”的部分被当初的教育者设定了种种限制而扼杀了,为了悲剧不再重演,现在不要再给孩子设限,也许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这七八百万中的一个,至于他能否“超常”,就看我们怎么教育他了。
四、疑问:武汉设立少先队总队长意义何在
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少先队在学校、社区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少先队干部可设置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三种职务,其中依次可佩带一道杠、二道杠、三道杠。少先队标志中本没有四道五道杠之说,这是武汉市的创举。
我国的管理系统中,有省市县级书记,自然需要一个总书记。有省市县级行政长官,也就有一个总理,古今中外,不管叫什么称谓,总有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否则政出多门,令行不能禁止,国家不能管理,就会陷入混乱。但少先队组织与此不同,何以要设置一个总队长?
按我的理解,加入少先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是对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引导。因为协助班主任的管理,所以有了班长及班委,有了大中小队长,虽然有这个称谓,但实际上行使管理职能的是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孩子还小,本身缺乏管理能力。对于一个行政区域内孩子们的管理引导,有少工委,设在共青团组织内,省市县的少先队总辅导员也受共青团组织领导,一般和学校部合署办公。设置总辅导员肯定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上接青年组织,下连各个学校,这是另一个系统的金字塔。
武汉少先队设置市级总队长肯定不是让他来管理全市的少先队。首先,总队长也是学生,需要上学,他没有时间来从事该项管理工作。其次,他自己也是孩子,也不见的有能力来统领全市的少先队员。这个总队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个象征,也就是个“标志工程”。这个“标志”的作用就是必要时让他到主席台上去坐坐,必要时到某个地方发发言,必要时代表一下全市的少先队员做点标志性的事情,与高调慈善一样,来个少先队员高调亮相。因为总队长的身份,所以亮相的分量大概比普通的少先队员要重一些。所有这些,毫无疑问会强化一个概念,那就是让所有的孩子知道,他是我们中“最大的官”。既然是“官”,大概就和普通的少先队员有点区别,就不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在这种概念的培养下,将来产生“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问题还成问题吗?
真希望所有的机构设置都能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人员(包括领导)的设置遵循“能用够用”的准则,而不是摆一些花架子。这些,也需要从娃娃抓起。
说这些,只是针对“五道杠”队长设置的一点看法,和具体担任“五道杠”队长的孩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