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切都复制于家长,这点勿容置疑。越淡定的父母,孩子越优秀,越焦虑的家长,孩子越有问题,该因果关系中因果不能倒置,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优秀才淡定、孩子出问题才焦虑,而是因为淡定才优秀、焦虑才出问题。问题中学生的问题根源,在小学,在幼儿园,在入园前,基本就定型了。
小学成绩不错,上了中学滑坡,此类现象不少,本文试说功过。
诚如所言,一切的结果都是原因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在中学,但其因却在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种下的。播种者当然是孩子的父母。赏能教育研究五年数据统计分析,辛辛苦苦播种培育、开花结果,然后再与这个结果战天斗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妈妈,往往是一位在家里强势的妈妈(也有在家里非常弱势的妈妈,因为比例小,暂略。如有兴趣,亦可反过来读以下故事)。
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各位看官若愿意,欢迎对号入座。
(别紧张别生气,故事纯属虚构。)
(一)组队
经过彼此选择,一个幸福家庭诞生,美丽新娘卸下婚纱,开始了撒娇中颐指气使的生活。在外或叱咤风云或循规蹈矩的先生回到家里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或出于爱或出于无奈或纯为息事宁人。总而言之,至少表面上(注意“表面上”三字)失去了尊严,但在外人眼里这个新家庭和和美美。看看“家”字的组成(房子下面一窝猪),就知道有家就有各种琐碎各种乱七八糟,所以在两位家庭成员心里,这个家应该还不错,虽有人管着疼着唠叨着,但不用一个人吃饭了,这个叫做家,神看着是好的。
小生命出生后,婆婆妈妈的事情更多。随着新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诞生,曾经的公主王子这时候都成了手忙脚乱的仆役,且永远忙不到头。烦乱中憎恶心潜生,往往是新妈妈会觉得新爸爸横看竖看都一团糟,暗自奇怪自己当时怎么就找了这么一个人,难道是因为雾霾太重没看清真面目?于是在家里的颐指气使升级为2.0版本。新出生的小东西占到家庭位置至少50%,爸爸的地位越来越低,妈妈也越来越泼辣。渐渐地,恃强凌弱成了天经地义,每个成员在家里的心理地位、语言方式、各种呼来喝去都成了平常,爸爸慢慢地不爱说话了,大家觉得也许从地老天荒开始原本就是这样的,就这么定了(本文不包括双方都越来越爱高声说话,最终导致一拍两散的的组合),神看着如此甚好。
(二)学习
摇篮中的“小把戏”有一天灵光一闪突然想思考思考人生,但因为不会跑不识字,于是就从观察爸爸妈妈开始。因为妈妈最爱自己,天天和自己在一起,所以决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忠实地向妈妈学习。
妈妈闯红灯不讲规矩,自己长大后就大闹天宫;妈妈因某种原因而傲视天下,长大后我也看不起任何人,即使发现别人比我厉害,那又怎样,我就看不起你们,我捣乱让你们厉害不起来;妈妈天天抱怨别人,我长大后就把各种失败都归结于别人和环境(或者命运);妈妈在家里呼来喝去,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妈妈阴影里我胆小如鼠,但细水长流,长大了我也对他人吆五喝六,人缘差小朋友不喜欢我怎么啦?我行我素不行啊?这叫个性;妈妈常对爸爸强词夺理,学这个最容易,能跑路时我就开始藐视权威胡搅蛮缠;妈妈善于不懂装懂,上学后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不去问老师就能和妈妈保持一致了;妈妈对老人不尊重(包括街上的流浪老人),我心里也就没把他们当回事,等爸爸妈妈老的时候,我自然会依葫芦画瓢;虽然我不太懂事,妈妈却总是深深爱我一切顺从我,从不管什么规则与传统,所以我暴躁任性的脾气早就修炼到第六层了,等我修炼到第七层,打骂父母算什么,长大后父母敢不顺从我,必要时刀枪剑戟都可朝他们身上招呼,不是已经有因要不到钱而用匕首在机场十余刀刺向妈妈身体,但妈妈事后还在为儿子向警察求情的吗?总而言之,爱我的妈妈每天幸福地看着我,我扑闪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一丝不差地向妈妈学习。大人说的话我常听不懂,没关系,爸妈的言行至少表面上(还是“表面上”)我都能看得懂学得会,何况还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模仿与领会精神。其实爸爸妈妈对我学会他们的全套本领充满信心,因为他们说过“潜移默化”这个词,还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个道理。
(三)独立
做小孩苦啊,很多苦是大人体会不到的。
虽然我学会了妈妈的全套本领,但上小学时我几乎被剥夺了各种权力,为了不挨揍,我小心谨慎地听妈妈话。严密监视下,我从她那里学来的本领基本上施展不开。妈妈可以不懂装懂,但我不懂装懂就要挨揍;妈妈可以从不读书,但我不读书就要挨揍;妈妈可以对工作马马虎虎,但我作业马马虎虎就要挨揍;妈妈可以河东狮吼,但我稍有反抗就要挨揍;妈妈工作中得过且过,但我考试成绩差就要挨揍。只有一个方面我们在同一战线,那就是如何才能多占便宜不吃亏,如何在劳动中偷奸耍滑,如何只管自己的成绩提升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上周老师让用“如果……就……”造句,我说“如果想烤熟我那颗生板栗,我就烧掉邻居的房子生火”,妈妈还表扬了我,说句子很通顺。整个小学阶段,我在压迫与监视中不得不读书学习,不得不认真做题认真复习,成绩还算马马虎虎。
总算上中学了,我很兴奋,因为突然发现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住校了,爸爸妈妈天高皇帝远,管不到我了,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虽有老师常在耳边聒噪,但糊弄老师还不小菜一碟?我的滑梯队友不住校,但已经敢反抗爸爸妈妈了,大人把这个阶段叫做青春叛逆期。既然我们成半个大人了,曾学成的本领岂有让它荒废之理。磨蹭、拖拉、作业马虎、上课走神、不预习不复习、呼朋引伴游戏人间等,以前都是奢望,现在都变现了,反正没人管了,管也管不了了。
其实吧,我也没说的那么糟糕,我曾多次下定决心要刻苦努力,我也想做班级第一名受老师表扬夸奖,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导引着我的一切,恍惚中我自己辨不清我是谁与谁是我,小时候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引着我前进。水到渠成,我们的成绩继续坐滑梯。
(四)纠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叫顿悟,听说部分家伙会在学习上顿悟。这些人虽然平日考试成绩不好,但因曾读书破万卷知识面广,或因父母通达干练简简单单,或因父母长期保持并发扬了他们爱问爱探索的习惯等等,这些人突然开悟了,不再坐滑梯,改乘直升机。但我从小就一直是在狂躁妈妈的暴风骤雨中学习过来的,我的滑梯伙伴是在妈妈生怕他吃亏而像保护眼珠子一样的护持中过完幼儿园和小学九年的,我们不知道怎么觉悟,我们天天盼着黄檗禅师的棒球杆砸下来。我也想顿悟,我真的真的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神啊,救救我吧。
(五)觉悟
若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满意,这个“不满意”的成因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父母均为谦谦君子文人雅士,但因为在孩子面前太过“谦谦”,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孩子的“不良习惯”仓库中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上中学开始独立,就要按他的习性“活出自我”了。但这个成因不占主流,更主流的方式是另一种。
如孩子任性而不出彩,父母中往往至少有一个是狂躁唠叨挑剔压制型。不是因孩子不优秀导致了家长的抱怨烦躁,而是因为家长的抱怨烦躁导致了孩子的不优秀。从几年前就开始的“以后岁月”中,孩子的表现和家长的反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母子、父子、夫妻间斗智斗勇生生不息,这是一个非良性循环。除非夫妻中有一个“顿悟”了,发现“那个兔崽子”一直瞪着大眼睛在自行复制两人的品行、时间观念、学习习惯、契约意识、待人接物方式、对待工作的态度等等。为了让“兔崽子”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刻苦认真有责任心的人,那么自己就算是装,也要在他面前装出高尚和责任心来,如此,也许孩子未来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步入上层的人,一个被他人和社会所尊重的人,学生时代有责任心能认真读书学习的人。如果父母双方一直在用一些自认聪明实则庸俗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孩子,那么要让自己的后代高贵并能有责任心地认真学习,就只能寄希望于你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做了父母后他们夫妻的自行觉悟吧。
孩子对父母品行的复制中,有一项在小时是例外的,那就是强势。如果妈妈很强势,女儿在未来的家里会强势,儿子则在未来的家里或懦弱或蛮横,只是长大以后的事了。但小时候的复制有点不同。犹如一个平衡标尺,总额为100%,最理想的方式是父母和孩子各占50%,如果强势妈妈占到了60%,孩子就只能占40%,为了让孩子别那么懦弱,妈妈想尽了办法与逼迫,使用了80%的强势来帮助孩子,结果孩子的“强势”反而退到了20%。这里出现了一个叫“缺乏自信”的词,其含义就是为说明“强势”低于50%的孩子。
(六)层级
还有必要对“自认聪明实则庸俗”做个说明。如果希望孩子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成绩优秀人缘好,意气风发品行高,那么,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就非常重要,谦让、平和、善良、分享、尊重、感恩、乐于助人、有同理心等都是必备基本素质。赏能小作家中那些优秀孩子,虽然性格各异,但这些基本素质人人都具备。孩子的一切都复制于父母,不难想象平日里这些父母亲是如何待人接物的。有人认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处世哲学是说给别人听的,是假大空,不会有人真的能做到的。如果你这么想,是因为你的层次还不够,因为你没有做到,就觉得大家都不会做到。
如果给人的基本品行分个层次,高层次的人能很清晰地看到低层次的不足,低层次的看不到高层次的世界,这个道理到哪里都适用。
两只小鸡为草丛里一条虫子的所有权争斗不已,树上的麻雀就觉得不值,因为它看到旁边草地上虫子更多,而高空雄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麻雀告诉小鸡为那条虫子伤了兄弟情不值,没准小鸡会觉得麻雀不怀好意在帮对方。同样,麻雀也不理解雄鹰为什么要飞那么高,觉得雄鹰告诉它的理由全是假大空话。
换一个人间的话题:随便从身边拿起一张A4纸,这张矩形的纸有正反两面和四条边,如果我给你一张纸,告诉你这张纸只有一条边只有一个面,你相信吗?我们通常喝水的杯子是由实心封闭的环状杯壁再加上杯底组成,我们给杯子装水的地方取个名字叫做“杯里”,如果告诉你有个杯子“杯里”就是杯壁,杯壁就是“杯里”,你相信吗?第一反应是,纯属胡扯,喜欢学习和思考的人会说它们不可能存在于三维世界,因为它们一个属于二维空间,一个属于四维空间,而我们离不开三维空间。真的不可能吗?赏能小作家基本上都知道它们确实存在于三维世界中,它们是莫比乌斯圈和克莱因瓶。不仅仅是这些,赏能小作家也知道为什么衣服上沾了水颜色会变深,对为什么白天天亮晚上天黑,他们不会简单到仅因太阳向背,他们知道这和宇宙膨胀有关。这些知识有的人不知道,仅因在这些领域你的层级低于赏能小作家。你不知道,不代表这些问题就不存在。
(七)快乐童年
再往前,纠正一个误区。众多的爸爸妈妈看到学生时代的辛苦,下定决心要给自己的宝宝一个快乐童年。这个出发点,神觉得甚好,问题是,你知道孩子心目中的快乐是什么吗?你给孩子的,是你心中的快乐童年,还是孩子想要的快乐童年?
结论:大部分孩子的童年“被快乐”了。
大人辛苦,每天上班忙工作,要业绩要评估要论文要挣钱要战天斗地,下班也不清闲,要做饭要擦擦抹抹要洗尿布要和另一半斗嘴斗心思要迎来送往,所以,不少大人觉得最快乐的就一觉睡到自然醒,看着电视有人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走走玩玩赏美景。因为这些基本做不到,所以弥足珍贵,自己再苦再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享受到。可是大人享受不到的这些孩子却天天正在享受,那么这个对孩子还是快乐吗?孟夫子说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时他还是选择吃熊掌(先不批判他违反动物保护法),如果有条件,我们就给孟夫子上顿下顿天天吃熊掌,吃它三五个月,我保准他老人家看见熊掌就想吐。那么,孩子呢,他们被茫无目的瞎玩的时间远不止三五个月,我们来猜猜孩子的感受如何?
婴幼儿时期,正是大脑学东西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被很多家长放弃了。这句话写出来后,我突然有点紧张,生怕有家长马上给那个小把戏报一堆辅导班(因为王老师如此如此说过)。如果把孩子的成长交给辅导班,那么孩子的优秀成长和抛硬币的概率差不了多少。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要养成阅读、探索、思考、认真、合作、快乐、守时等好习惯,孩子成长中需要以夸奖来辅助,但因为孩子小,所有这些都不建议在课堂上完成,而是通过爸爸妈妈的潜移默化和引导来完成,因为思考方式不同,爸爸在这个阶段的作用很重要。上街路上可以观察,讲故事中可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植入,多问问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合作状况,多接触自然给孩子讲讲蝴蝶蒲公英油菜小麦,饭桌上的礼让和尊老爱幼等,都可以此情此景此时此地进行。因为孩子小,在生活中植入这些内容的时候,要适量有度,有意更似无意,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
(八)淡定
成绩好的孩子家长往往都比较淡定。同样,不是因为成绩好才淡定,而是因为大人淡定孩子成绩才好。优秀孩子的家长往往双方善良谦让感恩,所以家庭事务中其乐融融。因为爱学习爱读书,知识面越来越广看问题越来越清晰透明,家庭事务和孩子教育中越来越懂得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了阅读习惯和真诚简捷的交流方式,没了更多的弯弯绕,非常符合孩子的感性思维方式,孩子时时沉浸在成功和表扬中,他就越来越喜欢探索与学习。学校有限的教学内容根本不够这类孩子去探索,于是他会不断拓展知识面,触角到处伸出,最终更加优秀。
(九)修正
如果中学生已经大滑坡了,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口诛笔伐。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建议家长或老师开诚布公地和学生谈,以平等身份一起讨论。也许因为代沟和平日身份的悬殊,老师和家长更善于对学生的思想及说法进行优劣评价,交流中如果还如此放不平身份,那么谈了也白谈。只要交流方法恰当,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愿意优秀,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优秀,他们也有自己的深邃的思想。假以时日辅以帮助,每个孩子都会变优秀的。
这个觉悟(顿悟或渐悟)来的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