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尊重思想者:引力波/下岗工人和文化名人
2016-02-24 09:34:15 来源: 作者:王立宏 【 】 浏览:2435次 评论:0

赏能视点

       通常,我们所看见和听见的,都只是我们愿意看见和听见的,对不了解不熟悉的概念与领域,更多人的内心往往在排斥。如果只看愿意看到内容,就一定会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即使面对的是我们所认为的谬论和错误思想,我们同样没有资格嘲笑,同样要保持起码的尊重,哪怕是因为礼貌。而且,我们所认为的谬论与错误思想,就真的是谬论和错误思想吗?自己就真的100%正确吗?万一自己是错的呢?


文/王立宏(赏能教育法创立者)
2016年2月21日

    因为读过几本相关的物理书,大致了解一点引力波及相关内容,所以对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的新闻比较关注。
    平日很少看电视,对电视节目不熟悉,对各种娱乐类节目更不熟悉。但近期微信上有个与引力波相关的娱乐节目的传播,却让我看后不快。
    一位叫郭英森的下岗工人,在一期节目中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诸如引力波、物质波、超光速、正物理学、统一物理学等概念。整个视频13分钟多一点,但初中学历的郭英森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时间被部分评委嘉宾和主持人对郭英森的讥讽与阻止及嘉宾间的争辩所占用。嘉宾中,科学素养最高的大概是名人方舟子。百度百科介绍,方舟子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也是互动百科聘请的首席科学顾问。但,更有科学素养的方舟子在节目现场也对郭英森不断嘲笑讥讽。
    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在2008年为美国数学会爱因斯坦讲座起草了的名为《鸟和青蛙》的演讲中把研究者分为青蛙和鸟两种类型,青蛙型善于细节研究,一次只做一件事,鸟型善于从更高的视野做研究和思考。戴森说:“如果声称鸟比青蛙更好,因为他们看的更遥远,或者青蛙比鸟更好,因为他们更深刻,那么这些都是愚蠢的见解。我们需要鸟和青蛙们协同努力来探索。”也许有的人属于青蛙型学者,对郭英森关于时间、空间、维度等方面的概念可能不了解,但这不能成为他嘲笑郭英森发表自己见解的理由。
    郭英森的研究方向及其成果是否正确,是否能获诺奖,我们不易评判,也不是我想说的,我只是觉得嘉宾和主持人对郭英森不够尊重。既然郭英森被请来参加节目,那么就应该让人家把话说完。即使他的表述不符合节目的要求,需要被打断,也应该有起码的礼貌和尊重。既应有对郭英森这个人的尊重,也应该有对郭英森的思考内容的尊重,而不是七嘴八舌地讥笑与起哄。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的主角程心从当前一直活到了宇宙毁灭,没有人讥笑。读过小说的人,如果了解一点时间的本质,了解一点相对论,大概会认为理论上这是可行的。但郭英森提出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长,未来的交通工具可以不用车轮,却多次被讥笑。虽然郭英森一再希望能让自己把话说完,但最终也没能让他说完。我相信如果让他多说一些,也许能听到时间停止与反重力之类的理论。非常遗憾,在一个不被尊重的氛围中,他连最初的介绍都没能做完。
    这类嘲笑与讥讽在我们周围其实并不少见,古今中外异工同曲。虽然有的人和有的概念一再被嘲笑与打击,甚至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公元前400多年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学说的时候,没有人见过原子,但原子确实是存在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属于离经叛道,但后来的真相比日心说走的更远(也许当前的真相也不是真的真相)。爱因斯坦提出空间弯曲概念时,更是难以理解,但后来也被证实了。那么凭什么就对郭英森提出的概念连听也不听,就认定“初中学历的人可能连初中物理都没学好,只记住了几个术语就开始乱用”?
    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识原本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终点。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事实是什么呢?从牛顿统一力,到麦克斯韦统一光电磁和爱因斯坦统一质能,到量子物理横空出世给相对论找麻烦。M理论作为终极理论被提出,它结合了五种超弦理论和十一维空间的超引力理论,但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不看好它能解释暗物质。和美国人捕捉引力波一样,2015年12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也到太空找暗物质去了。既然我们面对着这么多的未知,谁又能说按自己的学识范围对别人的评判就一定是正确的?谁能确保自己掌握的基本常识是真正的基本常识?又有哪一种新的拓宽不是颠覆了前人的观念呢?
    看过一个资料,当年在为“钱学森之问”求解时,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并坐,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要靠民主”,郑哲敏院士的答案是“要有自由”,李佩先生的答案是“要能争论”。这一幕想起来真的很精彩美妙,但生活中真正要实践,却是何等的艰难。
    很欣赏一个广播节目的开场语:“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我很希望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不着边际的思想,更希望我们能有不嘲笑古怪思想的氛围,只要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空气,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一切,都是曾经的那些不着边际的思想的结果。中国有两个文化大发展的阶段,恰是思想最自由,个性最解放的阶段。春秋较远不易探究,但民国阶段的文化大发展是辜鸿铭的小辫子、梅贻琦的西装、陈寅恪的长袍与李叔同的袈裟共存的阶段,大家不去关注(嘲笑)他们的形式,但都佩服学者们的睿智。如果当时的杂货店小伙计、初中生华罗庚生活在当下,不知还能否成长为数学巨匠?
    更多情况下,我们所看见和听见的,都只是我们愿意看见和听见的,对不了解不熟悉的概念与领域,更多人的内心往往在排斥,所以就出现了沟通与交流上的矛盾。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所以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有知识的人越低调,越不敢妄自尊大,同时,越有知识的人对未知领域也越宽容、敬畏与尊重。
    我曾接待过一位咨询孩子成长问题的时尚而浮躁的妈妈,妈妈的苦恼是孩子蔫蔫地叛逆,不听话、不反抗、不表态、不读书、不学习。妈妈说,哪怕孩子公开反对她也可以,但在她面前就是蔫蔫地不说话,在外面却常常打人与闯祸。看到孩子坐在妈妈旁边心不在焉睡眼惺忪的样子,我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想单独和妈妈进行交流,结果孩子在外面一会儿就把老师们的办公桌搞的乱七八糟,还直接开老师的抽屉翻零食吃。妈妈出去后在孩子头上劈头盖脸打了几巴掌,并用很难听的话大声斥骂,一点也不顾忌老师们还在工作。孩子的问题根源已经一目了然了。我希望这位妈妈读几本书,其中一本叫做《因果的真相》。看到封面上有佛像,自称“毕业于名校”的妈妈一脸鄙夷地说自己从来不信封建迷信的东西。建议她对孩子和老公都要好一点,她惊讶于从未提起老公的情况下我居然建议她要对老公好一点。她说自己对孩子已经非常好了,然后罗列给孩子买了多少玩具多少书,假期还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可是孩子就不争气。整个谈话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听她说,因为她时时在很自然地打断我说话,我很难插上话。到后来直接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考上名校。即使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是常被打断话头。整个过程中,这位妈妈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她心中早有自己的答案,到处找专家咨询,只是希望能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想听到的答案。
    不管是教育研究还是其它领域,有个共性现象,站在高处的A,能比较清晰地看出低处的状况,但如果他要给低处的B以指点,告诉B如何才能走到高处来,往往B以为A在说大话空话套话胡说八道。因为在B的视野中,A的指点不在B的理解范围里。如果B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或博览群书而知天外有天,那么他可能会按照A的建议去做,最终也能走到高处。但更多的人,特别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者,更是只会按自己的狭隘思维去行为,并强迫自己周边的人、自己能控制的人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行为,且一直惴惴不安地严防有人会不听话(比如自己的孩子)。而站在高处的A因为视野宽广,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所以,他会尊重每个人(包括自己的孩子),允许每人按自己的方式去行为,他不会想要严格去控制谁,所以更为轻松。孩子教育中,优秀孩子的家长往往淡定,相对的“问题孩子”的家长往往焦急而狂躁。其实,不是因为孩子的不同导致了家长的不同,而是因为家长的不同才导致了孩子的不同。说到底,就是因为家长所站的高度不同(这里的高度并不与家长的学历高低完全成正比)。
    两个旅行的天使到一个富有家庭借宿,这家人很不友好,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他们铺床时,老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第二晚,两人又到一个贫穷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小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小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如此贫穷却热情待客,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不愿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在年轻天使看来,老天使在帮助对他们并不友好的富人,而不帮助对他们和善的穷人,其实是他并不知道老天使的一片苦心。生活中,家人为了孩子成长,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有的孩子对此完全不理解而怨声载道。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认为大势已去而萎靡不振,工作中领导交给很棘手的问题去解决时,有人就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找茬,从此对领导不满意。
    有时候,很多事情(包括知识)的表面并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如果只看到愿意看到的内容,就一定会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探索中,即使面对的是我们所认为的谬论和错误思想,我们同样没有资格嘲笑别人,同样要保持起码的尊重,哪怕是因为礼貌。而且,我们所认为的谬论与错误思想,就真的是谬论和错误思想吗?自己就真的100%正确吗?万一自己是错的呢?

赏能教育法官方微信,旨在传播善良坚强正能量,传播赏能教育理念,使每个孩子都优秀,使优秀者更优秀。希望爸爸妈妈放下焦虑,提升自我,静候孩子的茁壮成长。请关注王老师个人微信(snjywlh)、赏能教育法官方微信(snjy66)、赏能家长学校微信(snjynet)和赏能优秀作文选微信(snjyxz)。

 


3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思想者 保有 起码 尊重 引力 下岗工 人和 文化名人 最后更新时间: 2016年02月28日17时08分31秒    责任编辑1:王卓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拥有可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是幸福的.. 下一篇那些过度投入却鲜有回报的关爱..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