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能视点
本文系作者由赏能教育法微课讲座讲稿整理而成。赏能教育研究院通过QQ群,面对家长和孩子,每周三晚上讲座与交流青少年教育问题,每周五晚上进行知识拓展,受到朋友们好评。赏能教育法认为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家长与家庭的成长,所以,我们不但对孩子进行引导,同时也直接或通过孩子对家长与家庭成长进行引导,这就是赏能小作家群体一直优秀的原因。本文为作者在6月8日和15日的讲座内容。
文/王立宏
2016年6月15日
青少年成长是个系统工程,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甚至相同家庭相同的父母也会培养出拥有不同未来的孩子,在培养孩子上,所有的父母都是学生,都有学不完的内容,都有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结合当前我们的教育,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被大家熟视无睹,或因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了,但这些问题确实在孩子成长中经常主导着一些不好的结果。
一、“我就想让孩子成长为快乐的普通人,我不希望他考第一名”
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有的妈妈也许在为孩子未来不够优秀而提前找借口,也有的家长也许真的这么认为,但这种到处宣扬的主张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而无益。有的孩子原本是能成为第一名的,有的孩子原本能更优秀的,但孩子的思维是感性的,是直性子,他可能会真的会认为这就是你对他的要求。即就这是你的真心话,希望孩子不要那么压力大,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成为第一名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大,往往相反,成绩第一名的孩子通常学习都很轻松,他们都不是通过死学学出来的。部分排名稍后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第一名的,他也愿意去做这个第一名,即使通过了一番寒霜苦才换来扑鼻香,那是孩子自己愿意的,他愿意通过努力来促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原本是好事,难道做父母的一定要孩子成绩居人之下,不允许孩子积极努力得到第一名的荣誉吗?
对自己的孩子,悦纳之,欣赏之,在自己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精神境界、孩子的智力水平等综合因素养成的孩子的基础素养的基础上,只要孩子发挥的够好,就应该高兴。我们应该经常告诉孩子,某件事通过他的努力取得了更好地成绩,甚至成绩超出了大家预料之外,你感到很高兴,你因他而自豪。某件事虽经他努力了,但没有取得预期成绩,不要气馁,争取下次能做的更好。如此,孩子少了压力,也有了通过努力争取进步的劲头,孩子的未来一定能有更大的成就。
鼓励表扬孩子,或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鼓劲时,尽可能不用绝对概念,绝对概念要么不易达到,要么达到后就封顶了,一般起不到你希望达到的鼓励表扬和鼓劲的效果。比如要让孩子考试成绩一定考到(或一定不考到)第一名,比如不断夸奖孩子长得漂亮帅气,比如到处开展的萌宝宝比赛等。“第一名”和“漂亮帅气”、“萌”等都属绝对概念,在日常激励中应尽量不用为好。每次考第一名的未必就是学识渊博有研究探索精神的好学生,每次考不到第一名的也不都是不思进取的玩乐分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只要不是太离谱,分数的高低真的不重要,它不决定后期的成绩走向。至于“漂亮帅气”和“萌”都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也不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些因素,这都只是每个人内心看法的外在表现。如果有个孩子一直在“漂亮”的自信中成长,某一天,她发现了自己并不是最漂亮的,或者说某人说她并不漂亮,也许就会深深伤害到她的自信,以至于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悦纳自己,对自己满意,而不是设定一个绝对概念来衡量自己。
小学低年级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往往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影响后期成绩的主要因素。不管是否考了第一名,对不少孩子来说都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能力,这些空间和能力不运用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这里说的运用,绝不是说要给每个孩子报一大堆兴趣班补习班来填充。报不报班、学不学习,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而定,真正的学习内容,也未必就在辅导班,最好是家长有个清醒而系统的认识,由家长安排孩子循序渐进地多读书,效果会更好。反之,若孩子学课本知识已经吃力,那就不宜安排新知识来加码,而是要分析孩子为何为学习吃力,并对孩子进行帮助。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很重要,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如果成绩不够好,很少有智力因素,基本上都是有习惯等方面的原因的,此时差之毫厘,数年后会谬以千里,不可不慎。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小学低年级孩子即使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家长也需要帮孩子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为学校的教材大约是根据中等水平的孩子的学习能力编写的,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会被层层筛选,只有最优秀的孩子才能进入最优秀的大学,在人才选拔中这个金字塔状的结构不会改变。低年级成绩好只能说明在金字塔的底层中,您的孩子还是不错的。
还要做个说明,我这里说的知识拓展,绝对不是要让孩子去辅导班参加各种补习,不是一定要去学奥语奥数(少量确实学有余力者除外),最有效的方式是家长和孩子同步学习与成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处事方式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要让每个孩子接受和悦纳自己,同时还要有努力的积极性,知道成绩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要有阳光开朗的性格,要能客观认识到自己和群体的关系。总而言之,要做好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口中。
二、幼儿应该多学知识还是应该快乐童年
青少年成长中,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期望往往分成两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多多地学习,除了课本知识,琴棋书画最好也能出类拔萃,要尽可能多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尽可能多地游戏玩乐,美其名曰要留下快乐童年。这两种想法各有优势,应该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两种方式成长起来的孩子却千差万别(其实从上学后孩子就有了明显的分化),原因何在?
其实,问题根本就没出在这两种观念上,这两种观点都不为错,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孩子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可参考《谈谈青少年“底层代码”优化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无效》和《屈辱感传递让诸多聪明孩子平庸终生》)。
为了剖析这种现象,我制作了示意图进行说明。
用文字解说该图如下: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并无二致,完全一样,最终在不同的家庭中养成了不同的性格与行为习惯的基础,为简化起见,我们把这种基础大致分为善良规则型(A)和自由放纵型(B),我们把家长的期望值分为快乐成长型(1)和多学知识型(2),如此,我们有了四种组合:
A1:善良规则+快乐成长
这种孩子开朗积极、快乐单纯,他会自主研究与学习,对生活充满好奇,其思维发散,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博览群书,尊重他人,不但人见人爱,且在轻松中取得好成绩,前景不可限量。
A2:规则善良+多学知识
这类孩子学习刻苦、文静内敛,成绩优秀,规则意识强,是家长内心自豪、老师喜爱的好学生,班干部基本上都由此类孩子担任。但这些孩子学习比较机械,往往把认真学习等同于认真上课和认真写课后作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需要有一个权威才能使自己具有安全感,不善用自己的大脑自作主张。这些孩子未来可能是优秀的、循规蹈矩的职场人士,不宜做领导,难有创造性。
B2:自由放纵+多学知识
这些孩子貌似认真刻苦学习,但各种小动作不断,或读书学习中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有时候为了让别人和自己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会认真地把错题整整齐齐抄写到错题本上,真实的或名义上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复习方便,但他却不愿意花功夫来认真思考解答这些错题,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形式主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从小的放纵与自由,或者说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时间观念,心目中没有他人,只凭着自己的意气用事,所以他的认真学习是在主动或被动的逼迫中的学习,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学,所以学习效率自然低下。走向职场后,做事情缺乏耐心,要么偷懒耍滑投机取巧,要么唯唯诺诺一声不吭,一生基本上在社会中下层度过。
B1:自由放纵+快乐成长
其实,自由放纵的习惯中的孩子,都是想反抗规则的,他认为这是束缚着他的自由的锁链,但因为自己的弱小,有的孩子不敢反抗,所以生活的比较委屈,以上B2型就是委屈生活的代表。自由放纵的行为习惯,再加上父母想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自然而然促成了孩子的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自大嚣张,这些孩子动辄打人骂人,或者乱发脾气搅闹课堂,老师同学一般不会喜欢此类孩子,有的孩子会通过恶作剧甚至极端的方式寻找自尊和存在感。他们一直在动脑筋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不甘寂寞者,成年后,走上正途的可能会成为某方强势领袖,走上歪路的也许就是祸国殃民之徒,也有的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许就归于了欺行霸市的小混混之流,或者干脆认命,缩头缩脑在社会底层过一辈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只是我大致的划分,一切都应该有例外,不是绝对的结果。
三、“优秀生”继续压缩休息时间,“问题生”家长倡导个性化教育
这里的“问题生”是一个大概念,泛指指缺乏规则感,已养成了不良习惯的孩子。
生活中,每个人所看见的都只是自己想看见的。自己选择了一种方式,后来发现该方式运行的结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很多人并不善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怀疑当初自己选择的方式出了问题。或者说,他希望是方式出了问题,这样就不用为坏结果负责任了。如此,他一定能发现当时确实是选择了错误方式的理由,于是,他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件事没做好不是我不够努力,确实是当时的选择出错了。
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在这个选择内。如果孩子成绩不够好,不管是采用了哪种方式的家长,到后来基本全部“进化”成了同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表现是:不让孩子做任何事,生怕影响了他学习,一有空就让他去做作业,去预习或复习,考试前后,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好吃好喝伺候着,考后若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很郁闷,甚至对孩子恶语相向一段时间,过了三五天,一切照旧,既没有什么改进措施,也没有什么自我反思。有的孩子貌似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但成绩怎么就不往上升呢?
优秀生的家长,比如那些长久持续性保持一二名成绩的孩子家长,如果他们在孩子成长中比较轻松,孩子也比较轻松,这种孩子的前景会非常好。也有一种家长,孩子成绩经常保持头几名,家长却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孩子也不断压缩一切其它时间熬夜苦读,到了初高中后,这些孩子大多不再能保持头几名的成绩,基本上会下滑到中上层次,甚至更低。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力憔悴才思枯竭了。
也有部分孩子会通过熬夜加题海战术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也考上了好的大学,甚至可能读研读博,但其人生却不易做出成绩。这种孩子,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型的学生,他们很善于考试,他们的成绩是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他们变成了做题的熟练工,缺乏创造性。而未来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答案课遵循,没有固定的答案让你去刻苦背诵的,生活中每件事都是需要创造性完成。所以,未来的职场上,这种刻苦攻读出来的“优秀生”很难有所作为。
反过来,有的孩子从小在溺爱中成长,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恶习。这部分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规则意识的养成,但这些孩子的父母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当前的教育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希望学校、老师等都能按自己孩子的方式进行教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应该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教育的孩子在努力地遵从学校与老师的规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没完没了的作业上。缺乏规则意识,应该按学校的纪律与要求严格约束的孩子的家长却希望得到符合这种没规矩的孩子的个性化教育,这两种方式都是有害的。我常想如果这两种家长和孩子能反过来思考与实践,一定能造就出更多更优秀的孩子。
四、认真学习等同于认真上课加认真写作业
好学生都在认真学习,但认真学习的内涵和方式却不一样。
正确的认真学习应该有自己的探索与思考,读书、上课、写作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与手段。所以真正的优秀学生的大量时间用在了读书和思维拓展上,他可能会为了观察蚂蚁而花费数小时时间,他可能会为了某个小实验而数日神魂颠倒,也可能为了查阅某种植物或昆虫而食不甘味,因为一直在动脑子思考,家庭作业对他而言变得很简单,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也有部分孩子因为对自己很有把握而对家庭作业占用自己的不少时间而反感,这些都是优秀生的正常现象。
这时,如果有位“负责任”的家长,看到孩子尽搞一些没名堂的事情浪费时间,却不去做试卷不去复习,他会大发雷霆,他会把孩子逼迫到课桌上,逼迫到试卷上,让孩子在百无聊赖中重复着那些无聊的题目,这个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叛逆与不听话,也有可能会越来越乖,按爸爸妈妈的安排从自己的阳关大道上汇入到羊肠小道上和其他孩子一起挥汗如雨往前挤,也许,这时,爸爸妈妈发现孩子终于上道了,有规矩了,能坐住了,和别人家那些优秀的孩子言行一致了,家长可以放心地出一口气了,但也就从此开始,这个孩子被彻底毁了,家长按照别人家的孩子模式,或者他认为的四平八稳的有把握的模式,成功地把自己家这颗璀璨的珍珠打磨成了一块砌墙的方砖。因为放眼四望,周边大部分建筑上都是四四方方的砖,很少看到珍珠,所以他会觉得珍珠只是个传说,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他的孩子(这颗曾经的珍珠)在对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中,可能也会觉得珍珠只是个传说,他也会把他的孩子打磨成规规矩矩的方砖。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对待孩子成长中,有几个人真把这句话当回事了?很多人会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真正做起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其实,真理就是真理,关于优秀成长的道理,人家是能做到的,所以人家优秀了,你做不到,你觉得需要区别对待,你也就是觉得别人也都在区别对待。在孩子学习与成长中,你的孩子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学,还是因为大家都在学,所以我也要学?你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还是在强迫孩子要和别家孩子一样的方式来学习?你家孩子的认真学习是为在对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的探索,还是为了上学、上课和写作业?不要觉得人人都和你及你家孩子一样,其实,优秀生和优秀生家长的做法和你的做法其实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做法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你的所知道的那些你认为应该区别对待的方法,优秀生和家长的想法比较简单,他们认为既然培养优秀生的道理是这样的,那就应该这么做,所以人家优秀了。
已经走进了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只会跟着学校老师的步伐邯郸学步的孩子和家长,基本上都意识不到已经丢失了自我,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信誓旦旦且虔诚地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看不清自己走上了一条非常狭窄的小道,以为天下学子都和自己走的是同一条路。看着他们辛辛苦苦地奔波,清醒的旁人告诉他旁边有自行车可代步,旁边有汽车可乘坐,他们会气喘吁吁迈动双脚挥汗如雨地喘息着说:没时间去取自行车,也没时间去乘汽车,我还要忙着往前跑路呢。对这部分迷失者,如果愿意改进,愿意抬头看路,有个比较简单的判定方式可以试试:如果你家孩子成绩还不错,但却常常要很晚才能完成家庭作业,他把吃饭睡觉以外的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做题和复习上,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为得了“邯郸学步病症”。如果一时半会难以改变,那么就强行给自己做个规定,每周必须抽出几个小时脱了脱离课本与作业,比如每周强行规定半天时间用来读书、爬山、打球、游乐等。这里只说一个结论,对于用所有时间来学习的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其成绩与发展前景一定比不上每周脱离课本与书斋一段时间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在用所有时间学习,其实只是在自我封闭画蛇添足。这个原因会另文说明。
五、要给孩子公平,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近期,赏能小作家家长掀起了读经典热潮,那么我们就《道德经》第五章来谈谈我的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狗,是当时祭祀用的,用完后就随手丢,因为它没用了。这句话本意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也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古人对天地很敬畏,对圣人也很向往与尊崇,但天地和圣人怎么就把万物和百姓当做刍狗了呢?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对某个物种有所偏爱,它让四季更替,寒热变换,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那么万物一定能按各自的方向生长出最好的额状态;圣人也不会因仁慈而都某类人有所偏爱,圣人定律法,制礼乐,施教化,尔后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看似任由其自生自灭,显得冷漠,其实却是最好的态度。
我们遇到过很多家长,培育孩子太过精细,有的妈妈恨不得拿着游标卡尺和天平来衡量孩子的生活,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孩子和老师及学校的相处中,和在家里和孩子的交流中,处处要给孩子讲求公平,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孩子欺负了别家孩子,家长和孩子也会道歉,而且会不断道歉,孩子受到了别的孩子的欺负,除了希望得到别人的道歉,还有自己内心十二分的心疼。就在这来来回回的道歉中,有的家长不去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常出现欺负与被欺负的情况?
因为公平公正与规则意识的缺乏,让孩子处处以个人感觉为中心,造成了自己周边的不安定,他可能一直处在一种自卫的状态中,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所以就常常表现出“功夫不错拳脚了得”。而那些心态积极、公正公平、思想简单、善良待人的孩子,其周边其乐融融阳光灿烂。其实,周围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切只在于每个孩子自己是怎么看待别人的,这种看待别人的方式由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决定。不止是孩子,我们为人父母,生活阅历都已不少了,但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也都有所不同,有人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处处春风拂面其乐融融,有人觉得这个社会很糟糕,个个尔虞我诈丑陋不堪。其实这个社会是同一个社会,你开心快乐或者怨恨重重,都只是你的心态不同而已,你时时怨声载道,你的社交圈子就都是抱怨不断的人,你热心助人,你的周边就都是先人后己的活雷锋,此所谓人以群分。同一个社会,因为你的心态不同,你就生活在了不同的环境中。同理,同一件事情,有的孩子觉得没什么关系,有的孩子就觉得难以忍受。考试没考好,有的孩子觉得可以下次努力考好,有的孩子就觉得没脸见人了。这一切,其实都是父母从小给了孩子要绝对的公平且必须处处出人头地的概念所致。
每个人一生中总是要受些委屈的,能受委屈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没必要给孩子制造委屈,也没必要帮他摆平所有的委屈,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比较明智的家长是把真实的生活展现给孩子,并协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成长,未来要靠他们自己去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家长什么也不能代替,除非您准备庇护孩子一辈子。
六、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的孩子需要荣誉鼓励和特别关照
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你一定要相信,你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并无任何特别,他只需要安安静静的成长,不需要你时时画蛇添足地过分呵护。
我接待过很多种家长,有的家长为孩子真是操碎了心,但孩子越来越不能令家长满意却又无可奈何,不少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也有陪着妈妈一起掉泪的爸爸。这些家长有个共同点,基本上都说他家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陈述一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说孩子多么聪明多么能干,第二部分说学校或老师教法不对,这两个部分基本一致,第三部分说自己孩子的问题却各有不同,有的顽劣,有的胆小,有的成绩太差,有的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等等。见到孩子数次后,我希望家长对孩子放手,告诉家长你家孩子和别家孩子并无二致,聪明程度、学习习惯、理解能力等与别的孩子是一样的,所差者只是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很放心,而你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孩子的一切都要抓在手中,生怕遗漏什么,结果你疲惫不堪,孩子也疲惫不堪,结果事与愿违。但这些家长往往觉得孩子都这样了,我希望老师能多关照孩子,结果你竟然说孩子是正常的,是普通的,还说我管的太多了,你怎么能这么说?我相信这些家长内心一定在鄙视我,一定觉得我太没水平,太不负责任了。
因为觉得自己孩子与众不同,一遇到表彰评优,有的家长就来给孩子要荣誉,认为这个荣誉对别家孩子也许无关轻重,但对我家孩子太重要了,一定要给他评上奖,至于孩子学习能力及学习结果如何,他似乎并不关心。有的家长一直在问孩子王老师有没有对你特别关照,孩子说课上没见到我,家长就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孩子很特别,就是希望你能特别关照的,结果你都没和孩子说话,其实我常会去看课堂,每次课后老师们会挨个讨论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也会参加,孩子学习的很快乐,学习成效很明显,这难道不是孩子正需要的吗?我会关照每个孩子,但不是要和每个孩子都去说话,因为我知道把孩子放到群体中才能茁壮成长,一滴水单独拿出来,放在太阳下,很快就会被蒸发,这不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因为觉得孩子与众不同,所以总担心孩子受委屈,明明孩子好好的,但家长会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并为此委屈不堪。
总而言之,孩子成长中,只要有阳光雨露,只要没有害虫,让孩子安静地成长,请放宽心,并像那些优秀孩子的家长一样,对孩子放手,并遵从那些耳熟能详但却总被您想当然地改良的、原本就非常正确教育方法来施加到孩子身上,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
【作者简介】王立宏,赏能教育法创立者
赏能教育法通过以下赏能系列微信传播:官方微信(snjy66),王老师微信(snjywlh)、家长学校微信(snjynet)和赏能优秀作文选微信(snjyxz)。【声明】我们以赏能教育法研究为核心,小作家课程全部由专职赏能教师在赏能学校授课(赏能教师在本微信底部菜单有介绍),目前我们只设置了南京大行宫和南京江宁两个直属校区,任何以与南京赏能协作/挂靠/联合/分校等名义招生的单位均为假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