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想法”在心中好久了,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不能形成语言,或是一句话就表达完了,无法把脑中所思所想贯通起来,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啥也不要管,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的过程中,可以自己跟自己对话,更进一步地看清自己的内心,以后有新的想法,也可以把过去写的草稿拿出来修改,或许就会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不过写下来,收益最大的是自己,写下来的文章或许没有人看,特别在短视频风靡全网的今天,即使别人阅读过、记录过,都不如自己在写下这文字过程中的收获大,最主要的是——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倾听自我的过程。
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想要看到根本,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内心,诚实对待自己。前段日子,我和女儿聊一些孩子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妈:“下面这两句大人评价孩子的话,一是“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努力,才考了80分”。二是“这个孩子挺努力,就是学的比较慢,才考了85分。”这两句话哪一句话更喜欢听?”
孩笑着说:“第一句。”
妈:“是不是聪明这个评价,听起来让人更开心?
孩点头。
妈:“如果孩子持续想给外人留下一个聪明的印象,会有什么结果?
孩:“可能会不用功,给外人留下聪明的印象。”
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到了初中、高中功课更难了,他知道自己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保持聪明的印象,故意不努力,因为喜欢第一种评价,不想自己被归为学习慢的类型?”
孩:“这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我内心还是很佩服孩子的归纳能力,我这么笨拙的表达,她理解了。下面我们又聊了一些,主要围绕的就是——“聪明”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显得更“聪明”,而努力是一个踏实的事情,对于我们已经是存在于这个世界成型的个体而言,天资聪明不聪明已经不是我们应该再去在意的事情,唯有努力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事情,即使努力了,考了85分,我们还是要再继续努力,不要怀疑自己,因为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路。
为什么会有上面的对话,是因为我体会到必须真诚对待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自己行为深处的原因。对于我是这样的,我明白我内心中有过虚荣、争强好胜,也有过恐惧、懦弱。我曾经追求过外表虚华的装扮,购买过超越能力的东西,因为那时的我没有问过自己,我需要这些是为了什么。我也曾拒绝过自己内心恐惧的事情,而嘴上却给自己找了其他看似合理的理由,而当我越来越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我看到了我行为深处的原因,我知道了:当我恐惧时,我给自己加油,而不是找借口去放弃,我也知道了哪些事情能让我真正快乐,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不再计较,让生活中的“情绪成本”变低,身心更轻松自由。让生命尽可能接近真实,这样一个人的生命力才来的更扎实一些。
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内心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更坦荡。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挺聪明,就是不知道学习,要是好好学,肯定能考的更好”,“我家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认真,总是计算错误。”还有一些看着孩子成绩不理想,觉得孩子心理有问题,自作主张给孩子寻找一些“偏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家长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执念,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聪明吗?就凭小学之前的成绩好,就断定是聪明的?初中高中成绩下降就是不好好学习?那些考试中的小错误真的是不细心造成的吗?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是因为家长首先在自己心中给孩子设下一个圈,其实也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内心,“鸡”孩子的背后,有没有虚荣攀比的成分,而用力过猛?对孩子有没有不信任,而贬低责骂?孩子没有达到的要求,其实是家长的要求?想让孩子实现的目标生活是家长的目标生活还是孩子的目标生活?
看清内心不仅仅要看清自己的,还要耐心看清孩子的内心,不能用自己“所具有的想法”迁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有时需要引导,才能知道他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家长带着他一起深入,心是“恐惧”的吗?恐惧的地方在哪里?心是想要“取胜”的吗?想要得到的东西又是什么?女儿以前有一次说,不想上舞蹈课了。我们一起聊天:
不想上的原因是什么?是这位老师?还是舞蹈本身?(老师)
这位老师让你感觉到什么情绪?(恐惧)
老师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到恐惧?(打)
学生有什么表现时,老师会打?学生有什么表现时,老师会开心?(家长也可以判断出老师的习惯和用意)
这位老师的课堂能学到了什么?这种上课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自己是想克服一下恐惧的心理?还是现在结束?如果结束,下面做什么选择?
对于舞蹈有什么打算?
……
最后女儿选择了坚持下去。
我和女儿的聊天都是随便进行,我知道我也没有更高的能力给她更好的引导,可是我想知道女儿的内心,当她有时恐惧,想找理由放弃的时候,我会尝试问问她,要不要再坚持一下,然后再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她被周围人影响而动摇的时候,我会问问她,你想要的是什么,根据她想要得到的,再做出她自己的行为选择。
前些日子女儿自己坐地铁,告诉我害怕:
“地铁上会有人贩子吗?”(不排除没有,但是你怎么做才能保证安全)
“地铁上会有新冠病毒吗?(不排除没有,要做的是带好口罩,有空间就空间大一点)
(地铁的哪一点会让你心里害怕那?)“回来的时候,人特别多,都挤在一起,感觉害怕。”
(你觉得这个害怕的程度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了吗?)“没有,我可以一个人,就是有你更好。”
最后我们认为,当独自去经历陌生事情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些恐惧,但是有些事情是要去尝试的,尝试走出第一步,尝试过后,再回想一下感觉和体会,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我们要耐下心,听听孩子的内心。家长对着孩子发的脾气,或许是自己内心的摇摆和困惑。愿我们都能看清自己的心,倾听孩子的心,不用情绪,而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