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的幸福是什么
2011-09-16 09:38:25 来源: 作者:北京 宋新华 【 】 浏览:1737次 评论:0

475x105 

  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诠释“幸福”

  “什么是幸福?”“如何让孩子更幸福?”9月1日上午9时,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一齐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为“幸福在哪里”,航天英雄杨利伟、世界冠军邓亚萍、法网冠军李娜等知名人士分别围绕“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发表演讲,并共同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发出“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倡议。近日,“幸福”成了老师、家长、孩子们热议的话题。

  孩子眼中的幸福,很多时候并不是大人认为的幸福。从孩子们的回答来看,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升学的压力就越大,幸福感就随之变差。现在是应试教育当道,所以,无论是看得见的课业压力,还是看不见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幸福对孩子越来越可贵。作为学校和家庭如果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就能把学生引导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让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根据新闻晨报调查可以看出:“挨批”和“做作业”成为孩子们最不幸福的事。而雷人的是:孩子最幸福的10件事竟然无关学习!

  孩子最幸福的十件事

  ●过年

  ●过生日

  ●和爸爸妈妈旅行

  ●和老爸一起钓鱼

  ●睡觉

  ●打游戏

  ●在空气新鲜的森林里

  ●刚和父母吵了一架,接着他们就来安慰我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等我和朋友去吃饭

  ●只要是玩,就最幸福

  孩子最不幸福的十件事

  ●被爸爸妈妈骂

  ●被老师批评

  ●做作业

  ●考试考得不好

  ●爸爸妈妈合伙打我

  ●爸爸出差

  ●在地球哭泣时

  ●爸爸妈妈都不在

  ●受冤枉

  ●不能玩游戏

  不难发现:对孩子们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但是,因为学习等压力,很多孩子的幸福感却不强。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和家长,另一方面来自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要提高孩子的幸福指数,政府须在均衡教育方面多下工夫,社会和家长要正视教育,减轻孩子的压力。

  孩子的“幸福课”怎么上

  全国的中小学生被要求在开学首日一起上一门叫做“幸福”的课,其实就是请来明星、老师、学生做一档类似春晚的节目,大谈感恩、乐观、自信。有人甚至称赞今年央视品牌栏目《开学第一课》别具匠心,大有创新。教育部还事先发通知,要求全中国的中小学都要看,早上没看的,晚上回家看重播。看也就罢了,一些学校还要求写700字的观后感。开学第一天,郁闷的孩子们更加郁闷了,“幸福”从何谈起。

  孩子的幸福,可想而知,除了玩,还有什么?一位家长讲:

  我2岁多的儿子,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去沙坑玩沙子。而我15岁读中学的外甥,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不用去上学。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狂”,但是,现在却都在厌学。让一个“好学狂”变得厌学,中国的老师们做到了。

  据悉,在哈佛大学有一门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叫做“幸福课”,讲课的是年轻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儿。他是这么定义“幸福”的——“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他的讲课中提到——“学校,是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觉得开心而有意义的事情。”按照他的定义,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是应该可以获得幸福的,但是我们没有。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不幸福?

  许多成人的世界,总是在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把目标满足后的放松,误认为是“幸福”,而忽略了眼前。所以我们灌输给孩子的幸福观往往也是如此:现在好好上课,将来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可是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这只是“幸福的假象”,真正的幸福一定是持久的,来源于内心的,体现着人的优势和美德。让一个孩子幸福,我们该做的,就是给他创造能够让他真正幸福的环境,让他有喜欢的课上,让他有喜欢的书看,让他有喜欢的地方可以玩,让他有真心喜欢的人去爱……而这些显然不是这堂“幸福课”能做到的。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这是一个时髦词,也是教育的真谛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邀请一干名人谈幸福、说奋斗,无可厚非,但千万别将幸福庸俗化,别将奋斗急功近利化。否则,幸福恐怕难有感染力。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我问儿子:幸福是什么?儿子说:知道,就是有人能帮我写作业。儿子说:开学了,学校的、补习班老师的作业多得要死。看来,手快的儿子,也吃不消了。”这是临近开学,南京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微博留言。

  孩子们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幸福吗?

  有一位孩子这样说:我们这个年纪是人生无忧无虑的时候,如果我们的作业少一点,或者没有作业,我们会很幸福的。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实践是更好的学习。如果不拿考名校、不拿考高分要求我们,我们就可以有更多机会走进自然,发现新奇的事物。

  在玩中学习是孩子们奢望的幸福

  毫无疑问,幸福要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然而就现实而言,幸福对一些孩子,可能还是太奢侈。比如,失学儿童。日前,北京相关部门关闭了不少打工子弟学校,尽管相关部门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但8月29日,开学在即,北京丰台区幼升小和小升初的部分学生却面临无学可上的情况。当日,在丰台区职业学院门口,近200名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和相关证明办理登记手续。丰台区教委负责人称,孩子需持市教委要求的“五证”,加上防疫证和借读证或转学证才能登记,不少孩子因证件不全暂时未能领取登记表。(《中国青年报》8月30日)

  我还想到北京不少被关闭的幼儿园。近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31家打工子弟幼儿园,因为没有办园许可证,被要求在9月1日之前关闭,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这些无证幼儿园关停后,这些孩子该如何安置?多位家长称,还没有收到任何安置方案(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月31日)。9月1日前冷酷关闭幼儿园,这些孩子到哪里找寻幸福的春天?

  有学上,比没学上要幸福,但有时候,上学也痛苦。如果说孩子的幸福像一个沙漏,那么在作业、辅导班、名校目标的层层压迫下,幸福的沙子正在慢慢流失。且看孩子们的抱怨,“开学了,学校的、补习班老师的作业多得要死”,“不幸福!兴趣班太多,怎么上都上不完!(《扬子晚报》8月31日)应试教育盛行之下,谈论幸福确实太过奢侈。

  相关专家拟了一些幸福守则,如睡眠时间更长一些;老师上课上得有趣些;作业少一些,考试少一些;赏识教育,让孩子增强自信;有爱并可以享受到爱……这些有的需要孩子自己做到,有的需要老师做到,有的需要学校做到……但如果没有体制改良,孩子的幸福就犹如沙上筑塔。

  有人说:童年的幸福是儿童一生幸福的开端,童年的不幸是儿童一生不幸的源头。

  孩子到底幸福不幸福?

  “现在的孩子就像蜜罐里长大的一样,几乎要什么有什么,还能不幸福吗?”对于一些大人的想法,孩子们的答案竟然很多是否定的。孩子是否感到幸福,应该是能否拥有自由和快乐。现在的孩子相对以前的孩子来说,幸福指数是下降的。

  如今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比起我们当年的时代,无疑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不再为饮食、衣着等等而忧愁,并且一切有人替他们操心。但是,我们看到,符合儿童天性的那种自由和快乐却比我们当年少了很多。因为太多的教育功利性学习加在了他们的身上,把他们的童年空间和时间无情地挤压。如今的孩子不幸福,家长和学校有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中国的家长对教育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名校的优质资源尚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往往是今后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因此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会变成一种压力传递给孩子。但是,教育的本身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灌输,我觉得要让孩子有幸福感,必须注重孩子“全人格”的发展。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和家长能及时鼓励,就可以让学生多一点前进的动力。

  外国教育十分注重道德品质。比如班上两个同学发生争执,打了起来,别人都旁观。老师就用了整整一堂数学课去教育学生怎样劝说别人握手言和。对学校来说,我们的老师要有教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比如,要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点,倡导孩子去实践,带领孩子去体验。一般西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比较具体,比如“你今天的字写得很好”,这种评价是很具体的,能让孩子感觉到温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埋怨教育的大环境有多恶劣,而是应该从教育的基础做起。

  关注孩子们的幸福,让所有的孩子都幸福,应该是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义务教育法》已实施了数年的今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开心上学、幸福学习,应当不再是奢侈的梦想!

  有些幸福,错过了就不再回来

  朋友,你看过《奋斗》吧,你认为《奋斗》中的徐志森幸福吗?

  徐志森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啊,而且是实现得相当成功。年轻时的徐志森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家庭和亲情。但事业成功后他却发现,即使每天住在五星级饭店的总统套房,可以买得起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却不幸福。此时,事业的成就、名气、金钱都不能为他带来快乐,到最后却发现,年轻时被他放弃的家庭、亲情才是最宝贵的。

  如今,常常见到许多小朋友为了学奥数、学英语,丧失了童年的欢乐,整天疲于奔命地学习,结果只不过是将中学的知识提前学了一些而已,对他们今后的幸福又能有多少帮助?他们不可逆地失去了一大部分幸福,显然,也无法做到一生幸福总和的最大化。

  令人遗憾的是,各种“名人名言”往往鼓吹年轻时要敢于玩命吃苦,老了才能幸福。他们搬出保尔,搬出车胤囊萤,搬出了悬梁刺股……不过我想问问各位,如果有人让你跟他们换,你换吗?他们那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

  放弃了童年、少年、青年的幸福,去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或者梦想不顾一切地努力。即便成功了,也可能会面临“徐志森”那样的苦恼;何况如果最后没有成功,看到隔壁家与你一同长大的、同样没有成功的、傻乎乎但是快快乐乐玩了几十年的王小二,你岂不是要去撞南墙?

   

2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孩子 幸福 什么 最后更新时间: 1970年01月01日08时00分00秒    责任编辑1:赏能02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可怕的“听话”教育[★] 下一篇拯救孩子们的想象力!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