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放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2012-03-19 09:33:19 来源: 作者:山东 贾爱华 【 】 浏览:1826次 评论:0
    昨天阅读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很喜欢文章中描写余秋雨小时候在家乡时的内容。刚刚只有四岁的余秋雨就被妈妈报名送进学校。每天,一个才四岁的小不点背着一个大大的草帽独自走在长长的上学的路上,让人感觉很是怜惜。而每天的写字让小小的余秋雨满脸满手都是墨迹斑斑,需要老师每节课后都要抱到河边洗脸。但,余秋雨的妈妈一直都是放心地让小小的只有四岁的小不点每天独自承受着这些。即使远在上海的父亲、叔叔一致地强烈反对都未能改变余秋雨妈妈的做法。
    余秋雨八岁时,妈妈怀了二弟,于是就把为乡亲读信、写信、记工分、算账的任务一下子全交给了余秋雨。每天伙伴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余秋雨却坐在烟雾腾腾的堂屋里记工分、算账,还要用八岁的心倾听成年村民的争论,从中做出判断。而此时空闲的妈妈正躲在楼上的南间。
    余秋雨自己说:“我的童年,是由一封封农家书信,一笔笔汗水帐目滋润的。我正是从这间旧屋起步,开始阅读中国大地。谢谢妈妈。”
    试想,如果当年余秋雨的妈妈因为儿子还小,心疼他,不让他做这些事,也许不会有今天的余秋雨。
    在读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时,总想起2012年3月上半月的《家庭》中的一篇文章——《对话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中国家长应告别“无证上岗”》。记者问郑委如何理解一些没有上过学的农民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而一些高学历、高收入的父母却培养了很多不争气的“富二代”、“官二代”。郑委告诉记者,很多农民是很有文化的,只是没有知识和学历。那些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的农民培养孩子就三句话:第一句,“孩子,爸爸妈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用有责任心,从小学会自立。第二句,“孩子,做事先做人,如果你出去欺负人、伤害人,就别回这个家来。”这句话是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告诉孩子道德的底线。第三句,“孩子,放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不向孩子索要任何回报,但孩子永远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有家人的温暖,这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爱。同样三句话,到了很多城市家庭,就变成这样:第一句,“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爸妈来办。”剥夺了孩子负责的权利,培养出没有责任心、不能自立的孩子。第二句,“宝贝,出去别欺负人,但别人欺负你一定不要吃亏,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标准都没教过。第三句,“告诉你,你要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找不到工作没饭吃,我可不管你。”有条件的爱叫交换,孩子不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反而是来自父母的要求和压力。
    在学校,我们也有很多充满爱心的老师这样不断地剥夺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包办学生的一切。一个题目,光害怕学生没学会,考试时丢分,落成绩,就在课堂上讲了一遍又一遍,全然没有理会讲台下的孩子早已厌倦了老师的讲解,考试时,还是有很多的孩子不会做。有的班主任害怕孩子收钱收少了,卫生打扫不干净了,总是亲自操作,忙得自己晕头转向,孩子们还是依旧破坏卫生,为什么?因为卫生不是学生自己打扫的,钱不是需要他赔偿的,自然就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忘记了这些,依然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其实,教学过程应该像刚刚学走路的小孩子的父母那样做:对要学走路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绝不怀疑孩子的能力,这叫“信任”;把责任还给孩子,从不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干,妈妈帮你走路”这叫“责任”;还会手把手扶着孩子,教会他走路,这叫“帮助”;当孩子摔倒了,不会指责他笨,而是说:“没事的,再来。”,这叫“鼓励”;同时,家长并不奢望孩子立即学会走路,而是慢慢等待孩子会走路的那一刻,这叫“耐心”;终于有一天,孩子不仅会走路了,还会跑了……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历程。如果,我们的家长、老师学会信任、责任、帮助、放手、鼓励、耐心,教育也就优雅而舒适了。


原文地址:http://yangfanzuoshi.blog.edu.cn/2012/733775.html 
1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放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更新时间: 2012年03月19日09时33分19秒    责任编辑1:赏能02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什么是‘赏能’教育? 下一篇让孩子走在发现的路上[★]..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