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孩子“多动症”的,好像关于“多动症”多是老师最权威,而医生反而说了不算了。而实际上,我们都夸大了或误解了“多动症”,给孩子扣上这样的帽子,孩子们是很无辜的,很伤自尊心的。
对同一个班里的孩子来说,年龄小点的孩子要好动些,而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就显得稳重些,于是老师就误以为小孩子好做小动作,有“多动症”,于是给予严厉的批评,这些学生也像犯了很大的错误似的,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不听话的孩子。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等的。幼儿园的小孩子注意力集中在10分钟左右,能坐住这些时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在15分钟以上,初一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动作是很正常的,老师不必大惊小怪的。而我们一些老师不知道这些规律,就认为一些孩子有“多动症”,上课老是做小动作,不是在那里玩小玩具,就是招惹旁边的同学,还下位到其他同学的座位上去。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只有我们好好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定力”就会逐渐增强了。
现在我国有项调查,认为多动症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孩子们出现,这个数字有点夸大了。很多医生都对此提出了质疑,我想我们老师也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有没有将自己班里的孩子定性为“多动症”。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时刻顺应孩子们的天性来进行教育活动,要因势利导,当孩子们需要活动的时候,不妨增加一下讨论性的问题,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当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来一段笑话,让学生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当一节课上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如做练习、进行课本剧、玩文字接龙等,使学生的左右脑都得到开发,这样学生就把“多动”的能量用在了正常的学习中,经过课堂的一番调控,我想“多动”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老师也不用为此恼火,教学效果将有大幅度的改观了。
原文地址:http://whg1234.blog.edu.cn/2012/73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