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择校热”升温背后的东西, 只从纯教育的角度就如何择校发表几点看法, 也许会对众多面临择校的学生、 家长有所启示。
第一, 要高度重视择校这一问题
要明白在某种程度上, 选择怎样的学校, 就是为孩子选择了怎样的一生。
一句话, 择校无小事, 要先明确择校的极端重要性。孩子的教育, 由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三种教育的合力形成, 这三种教育都非常重要。社会教育我们无法改变,家庭教育我们可以自己掌控, 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改善。但学校教育主要在于最初的选择, 一经选择, 就很难改变, 因此, 最初的选择就特别重要, 应该高度重视。如果选择了不适合孩子的学校,无论是一味忍耐, 还是更换学校, 都是很麻烦的事。
第二, 要掌握一些择校的方法
需要“校比三家”。比什么呢?家长要对学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 学校是谁建立的?建校动机何在?学校以何种价值取向为主导?办学理念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构成?师资配备怎样?生源质量如何?学校倡导怎样的文化?教师是否具有爱心?硬件如何?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要善于多角度分析、判断一个学校, 而不仅是简单的人云亦云、 盲目从众。
特别建议: 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对学校的选择中来。把选择学校变成孩子的学习和实践。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 一起搜集有关的学校信息。低年级的孩子还未形成独立自主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选择。建议家长带着孩子, 对所选择的学校进行充分了解, 充分体验, 使孩子对新学校真正产生兴趣, 这有利于入学后孩子尽快地适应环境。高年级的孩子则更加需要让他们自主选择,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鞭策他们自我奋斗, 从而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
当面临小升初、 初升高之际, 家长可和孩子一起讨论: 他希望上什么样的学校, 可供选择的学校各有什么不同, 哪一所更适合他?如果有几所学校可供选择,我们可以列一个清单, 把要考察的、 孩子觉得重要的东西, 一项项列出来,一项项考察比较。让孩子自己考察, 和学校师生沟通, 找家长了解, 上学校网站比较分析等等,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上哪所学校, 家长应充分尊重他的选择。
让孩子自己选择学校, 不仅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践, 而且如果学校是他自己选择的, 他会更加珍惜, 更加努力地学习。自主选择学校的孩子,学习的内驱
力远大于那些由父母替代择校的学生。孩子在新学校需要重新调整心态, 重新为自己定位。有些孩子在原先的班里是第一名,来到新学校可能排到后面。碰到这种情况, 由父母替代择校的某些孩子, 就有可能把责任全部推到父母身上, 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久而久之, 可能会损害他们一生的发展。
第三, 择校时, 应具前瞻眼光
以高考成绩、 上线率为唯一质量标准的学校, 显然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中国大学的入学标准正在逐渐转变, 高考成绩将是众多录取标准中的一个,而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即使大学标准不变, 社会标准已经变了,社会更需要人的真正素质和能力, 而不是一纸文凭。因而家长在协助孩子择校时,应从长远角度考虑, 选择能兼顾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学校,这种选择才称得上是理性的选择。
第四, 怎样考虑钱的因素
在择校的过程中, 钱是众多家庭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我要说的是, 钱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但是如果把钱作为择校的决定因素, 就大错特错了。就像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几百, 那件衣服只需几十, 尽管都是穿, 但是透过不同衣服所展示的人的品位和气质, 两件衣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择校”是为孩子购买“人生”,其重要性远非衣服能比,当然更不能唯钱是虑。
第五, 重视选择好老师
某种程度上, 帮孩子选择好老师比选择好学校更重要, 因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常常大于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在好学校碰到一般的老师, 不如在一般的学校碰到好老师。如果有可能,家长应想办法为孩子选位好老师, 包括向别人了解, 听老师的课, 自己(还有孩子)和这位老师交流等等。
第六, 家长为孩子择校要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一个误区是: 一般家长都认为给孩子选一个好初中或高中最重要。其实要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园最重要, 其次是小学, 然后才是初中和高中。尽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教育的最佳契机应是小学及小学之前。现在许多科学研究都认为, 一个人7 岁前的智力发展常常决定他一生智力的80% 以上。中国传统说法“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另一个误区是: 有的家长在对待学校的态度上, 以为选一所名牌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是极其错误的。其实中国的很多名牌学校只是集中了众多优势(特别是生源优势),本身的教育不一定很优秀。这样的学校, 一个班常常有五六十个学生,学生成了符号和数字, 再高明的老师也很难关注到并关注好每个孩子。最后看似考得很好, 实际上孩子的进步很小。如果孩子本来基础就弱,家长努力让他上名校, 他和其他同学差距较大, 这样常常不是帮孩子, 反而是害了孩子。
意识到上述几个方面, 家长就会更加理性地帮孩子选择理想的学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