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朱允炆:建文帝
二、生气的叔叔
三、造**了!
四、失踪
五、N O!迁都!
六、伟大壮举
七、最后的一战:生于战火,死于战火
八、母之谜
九、题外话
……
一、朱允炆:建文帝
一个老人离开了,一个新的年轻人登上了皇位,他是朱允炆。经过朱元璋的选择,他成为新的继承人,不过,当然有人生气与不满。他叫朱棣,被封为燕王,定在北京,以后发生啥事以后再说吧,现在,咱们一起看现在吧!
首先,先看看现在的事情吧!第一件,它就是——朱允炆当上皇帝前发生的事儿。首先,我们得谈谈第一位太子――朱标。可怜的朱标,还没当上太子就病死了!那他是怎么死的呢?当朱元璋要惩罚一个官员的时候,朱标的仁心又跑上来了,他赶紧为官员辩解,可惜老朱不高兴,驳了回书。朱标回了一下嘴,老朱怒了,用自己当时打天下的气势随手操起武器――坐椅,便向朱标扔去,朱标见一把气势汹汹的椅子向他飞过来时,他一闪而过,但心里却受了重创,回去后便一卧不起,接着去阎王那儿报到了。
当我们的朱棣同志满怀希望能当上太子时,老朱决定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太子之位,朱棣特别生气,但他目前还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先等等。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转到朱允炆身上吧,朱元璋在各地都封了自己的儿子为藩王,所以,当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前消失后,他依然见不到太阳,因为又有六个人的身影罩在他身上,这六位叔叔自然对他不满,所以,在朱元璋的身影消失之前,他跟老朱进行过一次对话。允:“我发现各位叔叔现在有点心怀不轨的样子。”元:“那你打算咋办?”允:“我们可以等,一等到他们准备造**时,就先下手为强,削藩!”这就是他俩的谈话。
这几天,我在干啥呢?我正在穿越呢!我突然一屁股落了下来,只见我现在身上穿着铠甲,手执宝剑,我知道我现在是什么职位了――是燕王的将军!我两旁有张玉、朱能等名将。当我感到自己威风凛凛的时候,突然一个人从天而降,我发现他跟马骥炎长的一模一样!我看了看他,他揉了揉眼睛,说:“唉,这不是王梓骅嘛?”“哎呀呀!马骥炎,你也来了啊!”我叫道。马骥炎(之后我们叫马炎,我叫王骅)说:“我正翻开《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就突然一阵白光,我就摔这儿来了!”我俩一边说,一边向大殿走去。朱棣在那儿坐着,只见他说:“王将军,马将军,你们来啦!快点上坐!现在是晚饭时间,坐坐坐!我们受宠若惊地坐下来开始啃鸡腿(反正我现在不是大官了,就不看重礼仪了!)我来介绍一下今晚的晚餐,红烧鸡腿、卤肉饭、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还有我最恨的朝鲜泡菜!(参见《大明天下一》)我惊讶地看见马炎飞一般地吃了两碗泡菜!我只好用了老办法――把泡菜趁马炎不注意的时候倒他碗里去了!他也不怀疑,飞一般地把泡菜吃了!我趁马炎埋头大吃的时候,把他的鸡腿拿走了,并以光速吃完了!我们吃饱喝足后就去睡觉了。
继续看看朝廷中发生的事情吧!首先,我要说一件大事――朱允炆开始搞事情了!他迅速地削了好几个藩王了!我们十分吃惊,但我们得干一件事情――把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给夺过来,并把宁王绑了,跟我们一起造**!
地点:宁王府
朱棣为了夺到宁王的朵颜三卫,直接跑到宁王府,假装软弱的样子,请求进入宁王府,并同意不带大量士兵入城,并不携带大量武器,宁王想都没想,“反正都是来混吃混喝的,我就知道他坚持不下去,然后依他的写一封信给朱允炆求情,杀不杀不关我事。”宁王就这样想的。但朱棣却带了件更强大的武器——金钱。他把钱送给朵颜三卫的首领,他们见钱眼开,便归属于朱棣旗下了。我俩(王、马)啥话也没说,因为我们不能使历史变化,这样的话世界都乱了。我见他俩(朱棣、宁王)在热火朝天地聊天,就趁马炎不注意,去看朵颜三卫,但当我发现大门口有锁的时候,就知道我出不去了,也看不了朵颜三卫了。不过,关于蒙古人的问题,就引出了下一个大问题。
蒙古人为啥帮明政府干活?
要知道蒙古人堂堂马上民族,横扫亚、欧两洲(元),俘虏汉人(宋朝灭亡,我是超级不高兴),现在低下头来给政府干活,这是为什么?不过,我们汉人也不是好惹的:洪武时期,蓝玉灭北元,蒙古人不敢再搞事情了。而且,一些蒙古人对自己的部落也超级不满,说好了得到了战利品归自己所有,但要先上交上级,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另外,蒙古首领也常常打白条,令大家很不爽,哪天死了也不管埋,当零头去掉,成一名无名小卒。还是为政府当公务员好,他们不打白条,自己的东西自己留,而且待遇相当好。你说哪一个蒙古人不会动心?
好,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的地点:宁王府。
当朱棣准备走的时候,宁王很高兴,便亲自送行。送了很远,突然,朱棣笑着拉住宁王的手说:“兄弟,要不和我一起靖难(学名造**)吧。”宁王突然严肃起来说:“那不可以。”意思就是兄弟你去吧,我在后面为你加油就行了,我可不上这条黑船。朱棣又笑说:“所以呢?”“这里是我的地盘,你别乱来。”宁王说。“所以我才让你来郊外送行。”朱棣笑答。他一声令下,伏兵杀出,宁王也想动员自己的朵颜三卫,但朵颜三卫早被朱棣收买,早就不听宁王的话了。朱棣说:“别担心,我得天下后与你共分。”宁王这才乖乖受绑,但事实证明,朱棣可是打白条的,而且特别厚脸皮(也可以说不要脸,但这样说太没礼貌了。)
宁王
宁王这位仁兄,虽然看起来笨,但是勇猛,经常把蒙古人打得找不到东西南北,连朱棣这个狠角色都让他三分。几个王经常把兵集合一起,九十万人在边境杀声震天,把蒙古人吓得不敢来,但这么个狠角色还是被朱棣绑了。
建文帝,搞事情
这几天,建文帝手下的一位谋士给他出了个建议:把朱棣的三个儿子骗过来,然后把他们扣为人质,把朱棣招降,再削他,但如此完美的计划,还是栽在了一个谋士身上,他被建文帝信任,他就是——黄子澄。
这个人我们以后再说(不过也快了)。朱棣的儿子们被扣下来后,朱棣可是特别后悔,恨不得造一个时光机回到从前。不过说实话,时光机现在都没有,更别说古代了。所以,朱棣同志现在还是想想办法吧,别到最后自己的脑袋也没了。
不过,朱棣的儿子们几天后还回来了,在那儿好吃好喝,似乎还胖了不少,这是怎么回事?
黄子澄的误判
主要是这位仁兄干的事。当朱允炆听取谋士们的意见,扣下来朱棣的儿子们时,黄子澄说,应该送回去麻痹朱棣,让他知道归顺政府是好事,然后派兵捉拿朱棣。在我们的想法中,就是:极其完美!但在明朝其他谋士的想法中,就是:极其扯淡!想想,好不容易朱棣脑袋一热,自己不来京城接待,却派儿子们来,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对不对,是掉大金条的好事,你黄子澄还想让到手的大金条飞走吗?
这时,徐辉祖(在我眼里,就是超级预判师)站出来说,把朱棣的儿子们放回去,如同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徐辉祖还指名道姓朱棣的儿子们中朱高熙这个人说,他是朱棣的儿子们中最勇敢也最无赖的,他既不会忠于他的父亲,也不会忠于他的国家。
神啦!徐辉祖这个判断竟预判到了几十年以后,而且十分正确,比天气预报还强好几倍!信天气预报,还不如信徐辉祖呢(虽然这位仁兄现在不在了)!可惜,这些谋士们的想法还是被朱允炆否定了,他继续抱存一颗仁慈之心,对他的叔叔继续放任。于是,朱棣的儿子们回去了。朱棣认为这是他的对手朱允炆帮他的呢!所以,在朱棣夺得皇位后,朱允炆仰天长叹:悔不听辉祖之言!
不过,这也是以后的事了,我们现在继续。
首先,我发现自己似乎少介绍了几位重要人物:一共有三位。
第一位:齐泰。
齐泰,原名齐德,后来经朱允炆重用,成为一名谋士。但是后来不是太好,所以我们就先略说一些吧。
第二位:黄子澄。
这位朋友我们要多说一点。他曾经跟朱允炆有过一次对话。一次,朱允炆在叹气,黄子澄先是安慰,接着又是引用了古代(明朝之前)的故事,将朱允炆从头到尾都安慰了一番,最后被朱允炆重用。不过除了有时脑袋不是太好使之外(我说的是实话),其他方面都还不错。
第三位同志我不说了,大家自己可以猜猜,我只告诉大家一件事,算了,一句话吧:朱元璋生前说,这人会完全忠于你,你也要完全相信他。可是,这句话,他只说对了一半。他是谁,可以翻书查;是哪一半不对,自己查。
二、生气的叔叔
在朱棣造**之前和朱允炆当皇帝之前,我们开始这一章。
首先,太子朱标死了,朱棣满怀希望能当上皇帝,他心里也是十分肯定,只有他能胜任这个皇位。为什么他能如此有信心呢?答案就在于他的功绩:
朱棣打仗,既有谋略,又十分勇猛(不过比不上宁王兄),而且还招降了一位蒙古首领,还天天在沙漠里跑来跑去,所谓功名赫赫,而且有时候比朱允炆更有才。
有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题,朱棣的回答比朱允炆的更好: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仅接得上,而且还突出了一个“龙”字,被朱元璋表扬了。朱棣看了一眼朱允炆,意思是你小子也就这样。
下课后,朱棣还耍起了流氓,又拍着朱允炆的肩膀说:“你小子也就这点本事。”看起来,朱棣和学校门口打劫的中学生没什么两样,把朱允炆吓了一跳。好在朱元璋老师看见,讲了朱棣一顿。但反常的是朱允炆却说那是他俩闹着玩的,朱元璋也就没追究。
但在朱允炆眼里,朱棣是一个坏叔叔,他在老朱面前一个样,在朱允炆面前是另一个样。这是朱允炆眼里的朱棣。
后来,朱棣希望他能成为接班人,结果却是那个毛头小子来接替皇位!
朱棣气得要命,但这时,朱允炆已经登上皇位了,并且开始削藩。朱棣心想:要造**,一定要有兵器和兵,招兵买马不成问题,但造兵器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因为声音太响。
这时,朱棣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打铁的人都招来,把材料也搬来,在地下室打铁,附近再开办几个养鸡场,这样外面人就听不到里面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了。
这时,朱允炆开始行动了。
朱棣的应付
朱棣知道朱允炆行动后,也开始了一次行动——装疯卖傻(也就是装精神病)。
一天 ,朱允炆的人来报:朱棣疯了。朱允炆说:“你把他的情况告诉我。”有两个专门负责逮捕和观察朱棣的人说:“主要体现在这几点:一,经常跑到街上,私闯民宅,抢别人饭食(没有恶意行为);二,总是在床上哼哼唧唧的,什么话也不说;三,大热天时竟然披着棉被在火炉旁烤火,还说:‘冻死我了!’”这让两人断定,朱棣一定是个精神病人。但是,朱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计划——找机会造**。所以,他暂时麻痹了朱允炆。
朱允炆的继续行动
朱允炆并不灰心。他隐隐约约感觉到朱棣在装。于是,他派那两人和张信去看看。张信先去,怀里揣个逮捕令,刚准备开路,他的母亲叫住了他:“我听人说过,朱棣这人不是你抓得住的。”这位大妈一看就是从大街上听来的小道消息。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张信先去了燕王府,看到了精神病人朱棣。当然,朱棣在床上装病。张信在那儿跪了半天,也没听到朱棣说一句话。后来,张信再也忍不住了,大喊道:“我这儿有皇帝的逮捕令,如果您有意的话,就不必瞒我了!”这时,我们看到了精神病患者加中风患者朱棣突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完成了起床、下床、站立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抓住张信的手说:“是您救了我全家啊!”
一位谋士的出现
朱棣在和一位谋士商讨对策,这人是一个和尚,他的名字是:姚广孝。姚广孝,余姚人,之前年年参加科举,考不上,就去当了和尚。但他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有一次,他走在路上,一个算命的拦住他,硬要给他算一卦(收没收钱不知道),说:“天下怎会有你这样的和尚,长着一对三角眼,一副嗜杀的模样,以后一定是个像刘秉忠那样的人!”刘秉忠是谁呢?他也是一个和尚,后来投靠元朝,灭了金朝。没想到这句话竟令姚广孝十分高兴。不难想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出家后,法名道衍。在各位藩王准备选一位僧人做讲禅的人时,道衍成功地说服了燕王。他天天讲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朱棣渐渐习惯了。这几天来,朱棣他们倒是挺忙的。但我和马骥炎呢?
题外小事
“这几天,只见朱棣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在这儿倒挺悠闲。”马骥炎向我说道。“是啊,不过你要知道,马上就要打仗了。”我脸上笑着说,手里却紧握住剑把。因为,打仗一掉脑袋就完蛋了,我可不想有去无回!
我在军营中绕来绕去,许多士兵向我问好,我也点头致意,走到军帐前,我犹豫了:到底是进去睡觉呢,还是不去?这时,一阵马蹄声扰乱了我的思想,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过来,揭开圣旨。我急忙跪下,只听太监叫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名王将军立刻起兵靖难!”我应道:“遵旨!”然后跑到指挥台上大吼道:“兄弟们!我们要靖难了!”
“好!”所有士兵都大叫道。
三、造**了!
大军气势汹汹地准备完毕。朱棣在下命令之前,先解决了那两个传令的人。他把那两人召进来,以摔瓜为号把他俩给杀了,然后宣布:造**了!士兵们知道,这要把脑袋别到腰带上去拼命了。将军们知道,要么以后升为皇亲国戚,要么降为死囚。大家都十分紧张,几乎都停止了呼吸。大殿里鸦雀无声,军营里也十分安静。但过了一会,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喊声:“造**!造**!”看着这一番景象,朱棣心里十分高兴。
但关键是,有人可不高兴了。那位人士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朱允炆。
当朱允炆听说了张信不回来时,就料到朱棣要造**。又听到派去的官员都被杀了(其实那两个官员只是去逮捕燕王亲属的,并不是燕王本人),十分气愤,下令让各地将领做好防御准备。但是,在造**之前,有几件事要说一下。
武器问题
由于我们的马炎刚过来(其实可以说是被丢过来的),怎么想都不知道他怎么抗敌原因?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武器,要知道将领上场杀敌可是很需要武器的,你总不能让他赤手空拳上场杀敌,也许才打倒一片(还没死)就被人一刀斩死了。将领们的武器基本都是剑,有些人喜欢大刀、斧头、大锤等,个别类的人拿狼牙鞭、矛等。关键问题是,马炎拿不动大型武器,怎么办?所以他只能像我一样拿剑了。当然,本人支持用剑。首先,剑相对而言比较轻,所以速度也可以,使用快一点。另外,君王、皇帝都用剑做防卫。可是,当我对他说拿剑比较好时,他回答了一个很笨的问题:“我更喜欢拿弓箭。”天!他竟然不知道,我天天背后挂着的是什么——弓和箭袋(当然,里面装了箭),这属于我的小创意,其实,我认为将领们应该都这么带。当我口干舌燥、气喘吁吁地跟他讲完时,我问他:“懂不懂?”马炎回答道。“没。”“呯!”我瞬间倒在地上,马炎赶紧去拿了盆冷水,直接泼在脸上(现在是秋天),我打了个寒战,然后说:“现在是秋天啊!”“没办法,大家都是这样做的,难道我给你泼热水?”马炎耸耸肩,说道。我想说得也对,我竟无言以对!
接着,我带着马炎去铁匠铺,把一把佩剑扔给马炎,说:“接着。”“好嘞!”马炎高兴地叫道。接着,他去选了一张自己喜爱的弓箭、箭袋。说:“真不错。”“确实不错,你别忘了明代的椅子不用一根钉子,全都是接上去的。”我说道。“好啦,现在我们可以去准备啦。”我说道。“不行。”马炎说道。“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来,我们来练习!
回到练兵场,我看到武官们正在操练士兵们,或者在教新方法,我将几个士兵的手法改正了一遍,又让武官们先去休息。看到武官们有说有笑的走远后,我又让士兵自行休息一会儿,自己带着马炎走向一个草人,我指着草人对马炎说:“砍。”马炎拔出剑,“嗖”的一下向草人砍去,这动作利索干净,我一直认为这草人肯定完蛋了。但是,剑砍向草人的一瞬间,不知发生了什么,剑卡在了草人之中!我有点晕:这么帅的动作竟有如此糟糕的结果!我走向草人,抽出剑,随便一砍,哎?剑竟然也卡在上面了!我使劲拔出剑,又使劲一砍,终于“咔”的一声,砍断草人。我捡起草人一看,中间不是木棍,而是钢棒!我说:“咦?怎么中间是钢棒?”我走向另一个草人,又使劲一劈,哎,竟然断了!我往上一看,“呃……是木的。”我说。“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去造**了!”我说道。“没错!”马炎回答道。
突然!一位太监跑过来说:“不好了,不好了!”我说:“怎么了?”“皇上又发作了!”那太监急急忙忙地说道,并绕着圈跑来跑去。我二话不说让马炎先待在练武场练射弓,然后我慢悠悠地欣赏路两岸的花。“哎!这些美景我以前从不注意,现在一注意,觉得美啊!”我赞叹道。但那太监倒是挺急:“将军,您能不能不要赏花了?”“你是新来的吧。”我突然冷冷地对他说。“哎!将军,您怎么知道……”那太监话还没说完,我就对他挥了挥手说:“好了,你回去吧!难道你还不知道皇上是装病吗?他是为了靖难而做准备的!”说完,我便不搭理他,准备回练武场,但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让太监传话,但太监却记不住,怎么办?我只好先拿出笔墨纸砚,然后用我学过毛笔的笔法一通狂写,反正皇上看得明白就行了!接着,我又让太监火速送过去,上面是这样写的:“皇上,现在粮食、兵马已十分富足,我们可以靖难了吧!”然后我等待着朱棣的回信,很快,回信便送来了上面的字十分简洁,也就两个字:“同意!”我急忙召集人马,开始准备我们所谓的“靖难”。
靖难的第一步——兵力部署
我自告奋勇地要求带全部的朵颜三卫,朱棣默许了,马炎自告奋勇地带一万步兵,朱棣不同意,很简单,马炎肯定技术不高。但马炎说他改带一千步兵,朱棣欢喜地同意了,又让朱能、张玉自行调配兵种与兵力,这可把马炎气坏了,但是他是新将领,而且他本人也对排兵布阵没什么了解(虽然我也是),但至少我一开始就会不要命地往里冲(大将朱能也是),但是我们的马炎似乎会另一种方法来解决排兵布阵这个难题——指挥。所谓他的指挥,真的是特别厉害,无人能敌,那几千人就能弄出几万人的气势,乃天兵降临也!看到马炎那精密的部署,把一千人弄得花样多种,似乎很无敌的样子,我特别高兴,没想到马炎还会这招!朱棣这时认为时机已到,下令:现在,出征!
出征!
我们一干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高兴地骑着马跟在朱棣后面,张玉、朱能等一干人将在两边静静地骑着马,而有一个人则是静静地在后面跟着,那个人的名字叫做什么,你们应该知道——马炎。他只是在后面骑着马,但是却神采奕奕,不过有人可不高兴,他很紧张,那位人士是朱棣。很简单,因为他是即将造**的人了,他不是成为皇帝,就是成为一位死囚,我也很紧张,因为那人不小心死了,就可能回不去了。但我想了想,觉得应该能回到现代吧,不然就会让我和马炎紧张地倒地身亡了。我们在途中找到了一个根据地,然后开始安营扎寨,开始休息,一边喂马,一边与马炎聊天:“哎,你说咱们要死了怎么办啊?”我问马炎。“我哪知道,你问我,我问谁?”马炎一脸冰霜,但还是很激动地在颤抖着,我赶紧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去找一找《明朝那些事儿》,也许我们能和原来一样穿梭回去。”
马炎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可以开车去找书!我直接冷不丁地刷他一个耳光,说:“现在是明朝!”“我们不可以造嘛!”马炎一脸不服气地看着我。“我们俩都是小屁孩,哪会造车啊?”我又刷了马炎一个耳光。这时,被刷得满脸通红的马炎晕晕乎乎地拿出一本书,上面写着:“野外求生交通工具造法说明书”。我赶紧抢过来一看,啊哈!有希望了!我翻到“车”那一栏,里面有“自行车”、“山地越野车”、“水陆两栖车”……对了!就造水陆两栖车吧!于是,我们俩号召50个士兵帮我们收集材料。几天后,一辆水陆两栖车就完成了!我们刚准备出发,只听“杀啊!”一声响,我们赶紧拿出武器。
要打仗了。
我们赶忙飞身上马,这是我等了这么多年一直想要的时刻——战斗!我抽出剑,马炎搭上弓,我俩一前一后互相照应,很快,我带领的朵颜三卫便杀出了一条血路,马炎则跑到附近的一座山冈上,吹起号角——那是他所率领的一千步兵所变阵的号令。只见一千步兵从后方涌出,变成5个圆形,绕着整个场边打转转。突然,马炎又吹了一次号角,5个圆中的3个圆开始往天上射箭。这时,朱棣挥舞了一面旗,我方士兵都离开了攻击点,而那些不明不白的敌军士兵则被乱箭射死。而这时,后方又冲过来一群骑兵,朱棣和马炎同时发布战斗指令,只见对方骑兵被前方的兵和后面的朵颜三卫全歼,大获全胜!但这时,敌方跑出去一位骑马的将领,但没人注意到。他叫高勤,目前属于朱允炆部下的一名名将,此人朱棣早已听说,高勤以双枪闻名于整个中国,所以朱棣并不打算放过此人,立刻派我去追。追到高勤后,招降,如果他不听从,就地正法!我赶紧快马加鞭,去追高勤。其实,高勤手下有一个闻名中国的人,叫黄尧,此人得一口宝刀,武功十分了得,此人名气已超过高勤、马炎和我,如果招降高勤,黄尧自然也到手,一箭双雕,堪称完美。我隐隐看到高勤的影子,便又抓紧去追,很快,我就将他追到了,但他却什么话也没说,一挥剑双枪向我刺来,我赶忙躲闪,险些坠马。我又一次去追,他又一次向我刺来,我拔出插于身后的长剑,直接把高勤连人带马给劈了下来。我走进一瞧,咦?这不是高亦勤吗?我有点头昏:怎么都过来了?这时,我明白了:那黄尧不就是黄禹尧吗?不对,此人只是长得有点像,那黄尧的身份就无法确定了。于是,我说:“高勤,你已经被我擒住,还不投降?”只见那威武的武将——高勤毫不犹豫地说:“我投降,我投降。”我想了想,便说:“那你是否和我们一起靖难啊?”“完全没问题,我把黄尧也带过来。”高勤回答道。此句正中我心意。我高兴地带着高勤回府了。
白沟河战役(重要的一关)
没几天,高勤带着黄尧来了,朱棣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并又下令,将马炎、高勤和黄尧三人交给我来掌管。我高兴死了,一下子掌握三位高手,我看着眼前的三人,只见黄尧一头雾水地看着我,似乎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儿来。我说:“你们仨现在要知道干什么啊?”“要打仗!”马炎答道。“要练功!”高勤回答道。“要吃饭!”黄尧答道。我说:“好,那就吃饭吧!”我们吃饱喝足后,只又听“杀啊!”一声,我发现双方对战竟是——白沟河,好啊!准备妖风四起喽!我和马炎首当其中,而高勤则挥舞着双枪,和挥舞宝刀的黄尧一起冲进人群,只见一会儿,他俩就不见了踪影。这时,突然飞沙走石,妖风四起,只见对方帅旗直接被刮倒在地!当时的士兵超级迷信,当时天上掉个瓦片,朱棣都讲了半天才让士兵半信半疑。现在,士兵们都纷纷逃窜,我方乘胜追击,这时,我才看到高、黄二人,那俩人正追着逃兵打呢!打不着就射人,直到敌军完全不见踪影才回来。
我回营后,根据《明朝那些事》总结了两点:
一、旗杆应换为铁制的,不可大意。
二、封建迷信者要给他们做思想、开小灶。
但是,不论如何解释,结果也只有一个——我们胜利了。
难攻的一关——济南
在逃军逃路之际,一个人与他的朋友在收逃兵,他叫铁铥,他召集残兵,在济南——这个弹丸之地,开始了特别地守卫。
此时的济南城里是人心惶惶,逃难的百姓与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都挤在一起,似乎是败局已定了。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得先介绍这位铁铉兄和他的朋友。
铁铉,河南邓州人,他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但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还被朱允炆派去当山东参政,而且还挑起了那副重担——挽救国家危亡。铁铉的人生就是想读好书与做好官。但现在,他第一次看到了战场上血腥屠杀的场面。这时有人疑惑了:咦?既然是山东参政,怎么会第一次见到血腥屠杀的场面呢?原因很简单——他只是当了一个管钱饷的官。在李景隆打白河战役的时候(李景隆,洪武年间名将李文忠的儿子,但是,他只是一个军事白痴,一个饭桶),铁铉一直在运钱饷。他十分尽责,粮饷从来不缺,但他的工作并不能挽回战役失败的结局。李景隆逃跑的时候,他也跟着跑,但他的速度远远慢于这位逃跑冠军,而在收拾残兵前往济南的路上,他遇到了高巍。高巍,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人,他与铁铉很早就相识,而且情谊深重。于是,他俩都有了共同目标——以身许国。铁铉遇到了这位老友,两人抱头痛哭,表明一定要尽责守护济南,至死方休!
但是,此时的朱棣早已是磨刀霍霍了,他自认为能够轻而易举地拿下济南城。但他得意忘形了,似乎忘记了当年怎么战胜那些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要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的决心和智慧,而朱棣将会在这一关上吃很大的苦头。
济南的坚守
最近,朱棣正在派人擦大炮,令我们很不解:咦?朱棣这是要干嘛?我突然想到了,目前攻城,既然要攻城就要用大炮。所以,铁铉、盛庸(盛庸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军事将领,但却在李景隆的手下。要知道,在李景隆的手下,再有才华的人也只能是没用的)。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军一边唱着小曲儿,一边填弹药,正准备用大炮轰城,并送来一大堆礼物——各样形状的炮弹,但我们都有一个疑惑:朱棣为什么要用这种大家伙呢?原因很简单——他被骗了一次、
原来,铁铉派了一千士兵去诈降,并请求朱棣单枪匹马入城。朱棣倒还真去了。当朱棣骑马进城时,突然有人喊了声:“千岁!”这是他们行动的暗号。这时,城门上突然降下来类似武侠片中机关的铁板,试图将朱棣关于城内。可惜,那位操作的仁兄手稍微急了一点,铁板没有隔住朱棣,反而打在了他的马头上(所以骑马挺好的,关键时刻可以救人命),朱棣慌不择路,赶紧换了匹马逃命去了。这件事使朱棣十分气恼,难得相信一次别人倒反被别人骗了,他那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发誓一定要把济南城狠狠地轰下来!
但是,当朱棣准备开炮的夜晚,铁铉却在忙碌干一件事。
第二天清晨,北军气势汹汹地准备进攻。但是,铁铉却派人挂出了一堆土牌——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要知道,这种东西可不值几个钱,而且还是昨天刚砍下来,找几个测字先生写的,但这是你爹的牌位,你还敢打?果然,朱棣只能破口大骂,而铁铉就得意洋洋地敲着昨天还是个木头的神牌,似乎还想喊出类似“向我开炮”的豪言壮语。朱棣认为济南是打不下了,准备班师回去,但铁铉却乘机出兵,把朱棣打了个半死。但由于跑得太快,铁铉收复了德州。我一回头清点人数,完了!高勤和黄尧不见了!我赶紧快马加鞭,把在打仗的两人救了回去。我说:“你俩疯了!两人还打几百个人?”那俩人倒是满不在乎:“我们可以打胜的!”我想了想,说得倒挺对!不过两个人打几百个人根本不可能!我一检查,原来他们身上都藏有暗器!我想:“这俩人心思不小嘛!”我叫马炎带着高、黄二人去休息,自己却望着南京:哎!这倒是怎么办啊!
京城
此时,李景隆早已连滚带爬地回到京城,所有人都慷慨激昂:留着饭桶有什么用!立斩李景隆!而朱允炆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反正败局已定,杀了他也没啥好处,不如留着他,反正不就每年多费点粮食,何必要下手呢?但朱允炆错了,饭桶李景隆其实还有第二个身份,这将会对整场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冲锋!(这次将是朱棣人生中最惨痛的失败)
我们慢慢地准备着,此时盛庸正在为我们北军准备集体公墓,但我们早已占领了德州(又抢回来了)、济宁、临清等地。而这次,他为北军准备的公墓地点在东昌(也是决战地点)。这时,对朱棣不利的是朱允炆又做了决定——让盛庸接替主帅之位。当然,这对盛庸而言并不是什么坏消息。朱棣估算了一下,目前能与自己匹敌的只有平安,因为平安在朱棣手下当过一段时间,掌握了朱棣所有的技巧,但后来反水了,所以对朱棣十分的不利。
大家都在为这次战斗做准备,而我们四位兄弟则在静静地望着地图发呆。“打起精神来!明天我们就要打胜东昌战局了!”马炎突然对我们喊道。我们仨静静地望着他不说话,马炎感到特别尴尬:“怎么,不对吗?”这时,黄尧站起来,二话不说就给了马炎一个响亮的耳光:“你这个笨蛋!不知道现在情况十分危急吗?”是的,目前我方已被南军打得节节败退,随时都有溃败的可能。马炎生气了:“难道我们不行动吗?”接着他就撸起袖子向黄尧打去,黄尧也不客气,一下闪过,又朝马炎一拳挥去,两人打得难解难分。突然,高勤飞起一脚,把马炎直接踢出了营帐!我吓了一跳,赶紧拔出腰刀,把高勤的袖口切出两寸多,也是警告高勤如果再不老实点儿,刀下一次挥去的就不是你的袖口了。高勤不买账,也拔出腰刀,向我挥来。我一刀挥过去,高勤一闪而过,向我刺来,我一不留神,被他刺中了大腿。我疼痛难忍,一把丢了腰刀,倒在了地上,高勤等三人吓坏了,赶紧把我送出了大帐。
我治疗好后,将高勤等人安置好,又将马炎的刀没收,两个月后还给他,又罚了三人的军饷。然后,用军令命令他们奔赴战场(来人当然也去)。我们又一次杀向南军,又是一阵拼杀。但是,依然没有任何效果。我生气了,拿出手枪(朱元璋在死前还给了我),开了两三枪,把离我最近的三个小兵给干掉了,但是,却依然不管用。我让马炎领导的步兵放箭,只见万箭齐发,我方退出打斗区域,又将南军射死一大堆。我让我的朵颜三卫冲锋,又让全军往里出击,朱棣将他的兵全部冲进去,终于打胜了这场十分艰苦的战役。
一位新朋友的加入
最近,我们抓住了一个人,叫陈楠。我们费劲了口舌,终于把这人给招降了,他属于宁王属下,本来想报复朱棣,结果被我们抓到了。他把一切事情都招供了出来,我们听了,很是满意,接着把陈楠放进了我的兵营里,成为了一名武将,我特别高兴。因为陈楠使一把大刀,还“运转如飞”,可以比上明朝末期的大将刘綎了(这是后面的事情了)。不过,陈楠经常鬼鬼祟祟的。在夜中,陈楠总是带把匕首,往朱棣的大营中张望。于是,我便给陈楠做了许多“洗脑”工作,但每次都不见效。我最后只好随他去了,反正凭他那种心理也是不敢真刺杀朱棣的。我现在属下四个人,还差一人就是所谓的“五虎”了。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再抓住一个高人,实现我的梦想。
想方设法抓住一位高手
最近,又是一阵打打杀杀,我方离北京越来越近,我还亲眼见到了郑和,还亲自拿着纸笔找他签名。他也毫不客气,“唰唰唰”几下就写下了两个字――郑和。当然,我不能把郑和放在我的梦想武将中,我要抓住另一个人――陆宸(这人抓住他需要一段时间,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我先找到了陆宸的身份,陆宸是一位武林高手的徒弟,他背上插着两把刀,是他白天作战用的。晚上,他拿出短刀、手里剑等暗器去刺杀,像忍者一样。于是,我决定把这人弄到手。我背上一把长剑,跑到陆宸的根据地。此人瞟了我一眼,然后扔出一把手里剑。我一闪而过,并抓住手里剑往回一扔。陆宸见我功夫了得,便把暗器全部扔了下来,拔出双刀,说:“来,打一次啊!”我看这人有些自以为是,便拔出长剑,用剑锋指着他说:“你小子休狂!”然后冲上前来。只见刀光剑影,二刀与一剑在之间挥来挥去,我故意卖个破绽,往后一退,将剑锋的方向由前转向后(就像收刀那样的姿势),然后使劲一抬,陆宸的一把刀便飞了出去。我趁他反应不过来,一冲过去,用剑背打到他的腰上(爱惜人才)。陆宸大叫一声,然后拜了下来,请求我收他为徒弟。我摇摇头说:“我只想把你收为我的武将。”“那更好!”陆宸眼中闪着金光。于是,我把陆宸带回营中。“又获得了一员大将,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大喊一声。我十分激动,“五虎”终于全部集全,最后一仗的日子也不远了,出发!
“五虎”准备
现在,“五虎”终于来齐了:马炎、高勤、黄尧、陈楠和陆宸。我们六个在战场上各显神通(平时的小仗),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在朱棣的领导下,我们六个与朱能(张玉战死了,但他决定了那场战斗北军的胜利,所以死人还是比活人管用)在战中不停地杀敌,终于把敌军赶回了南京(京城),我方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遥!我们十分激动,都摩拳擦掌,想第一个攻入京城,活捉皇帝。可是,对于新来的二人,他们是很猛,但跟另外三位比起来,可是差十万八千里啊!首先,陈楠只会打小兵,就连敌方大将在他眼前他也不杀,就专心致志地砍小兵,所以我们要教他一点——擒贼先擒王。另外,就是陆宸,他与陈楠相反,在仗中只冲向敌方将领,所以经常伤痕累累,还砍不到对方大将。所以,我决定将他俩放到一起打。
京城在北军的包围下摇摇欲坠,京城里和济南当是一样,人心惶惶,投降逃跑,但是这不是几十年后的样,多了一个声音(那是之后的事了)。现在朱允炇也是心急如焚,对着空旷的大殿喊道:“你们当时对我们那么忠诚,现在却各自逃命!”其实,也不是完全,好多人在各地招兵,他们这些书生在尽力挽救国家的危亡。但是,已经很迟了,因为朱棣已经到达高城门口了,马上就要进去了!朱允炇想道:“把宫殿烧了吧!让朱棣继不了皇位并让他背上反贼之名。”而这时,朱棣一边微笑着一遍望着景程,看来要登上皇位也不远了。
冲向京城!
大家都很高兴,终于可以结束这场长征了,可以享受啦!但是,“五虎”却发生了内乱:高勤、黄尧认为我们六个应隐退,而陈楠、陆宸和马炎则支持进城接受封赏。终于,战争爆发了,五人打到了一起,很快一个人飞了出去,是陆宸,因为他只善长于使暗器,虽然他手提两把大刀,但还是被高勤刺出阵外。陈楠虽然狂舞大刀,但还是被高勤抓住破绽,被打飞出去。
可惜,朱允炆跑了(也可以说是失踪了),并把皇宫烧得干干净净。朱棣带兵进入南京,开始了他的皇帝制裁,但在登基之前,他要先杀几个人。这些人的名字为:铁铉、黄子澄、方孝儒、齐泰和高勤(我加上的),不过前几人不必多讲,至于这个高勤嘛,值得一提。首先,一进京,高勤先杀百姓,又抢劫财物,并说是试刀。我很生气问:“那你抢劫财物干什么?”“反正人都死了,东西他们也用不了,干脆都给我吧!”我听了,当场就气晕了过去,你也太直接了吧!所以,我在处决名单上又加了一个大大的字——高勤。但是,黄尧说:“你要杀他就先杀我!”我想了想,说:“那好吧!我把高勤放了吧!”于是,高勤被免死,但却在百姓与皇帝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让我们看看几位将领的结果吧(不是太好)!如下:马炎:跟随在我其后,一直穿越整个大明朝,后来与我穿越回到现代(不好之中的最好结果)。高勤:于永乐二十六年病死,享年九十八岁(不好之中的第二好,至少活得长寿啊!)。王骅(本人):带着个跟屁虫(马炎)回归现代,继续我的小学生活(很棒噢!)。
好了,这是武将,但那些被处决的文官下场太惨,令人不忍直视。最惨的属方孝儒老先生,说什么不好,偏要说:“灭我十族有如何?”好了,还把他的好友和学生给搭上去了。所以,千万不要在朱棣面前乱说话,因为他可不是一个口口声声让你明天见不到太阳的人(估计也不能说,除非发生日食),但他能保证明天太阳一定会照在你的坟头。于是,方孝儒被灭十族,朱棣也因此打破了历史记录——灭十族(因为最多只能灭九族)。朱棣也经常被人感叹为“变态杀人狂”之类的话语。但是,不论结果如何,他还是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这就是结果,无论如何讲,结果与局势都不可逆转,朱棣已成为了统治者,这就是结局。
现在,让我们看看朱棣先生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吧,但是首先,我们得看朱棣派人去找朱允炆下落。有两个人:郑和与另一位,这位人士姓胡,请大家自己猜猜吧!一个晚上,他回来并向朱棣报告了这个让朱棣苦苦等待和他苦苦寻找到的消息(这个让我们以后再说)。现在,让我介绍介绍郑和的经历。郑和其名马三保,由于在郑家庄立下大功,被朱棣赐名“郑”,又赐名“和”,从此他叫郑和。这就是,郑和的战功,但令我们更惊讶的是郑和七下西洋,是明史上很著名的事。
当然,郑和下西洋的事,我们后面再说。首先,我们先把“五虎”给看一看:高勤从打伤两人后(陆宸、陈楠),又差点丢掉小命后,变得格外老实,从上到皇帝,下到太监(不出名,官又小),都要下拜,还好被人制住,不然就十分尴尬了。噢,对了,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五虎”们的官职,虽然不是太高,但也可以算是很不错了!
马炎:任太子太傅,从一品(这算很不错很不错的了,比其它人好)。
高勤:任兵部尚书,三品,(呵呵,比马炎差,但还算一个肥差了)。
黄尧:任吏部尚书,三品(与高勤平等同座,算是一个有功之臣)。
陈楠:任出征副将军,四品(算是混得比较差的一位,没办法)。
陆宸:任出征副将军,四品(我说过要让他和陈楠放在一起的)。
噢,对了,还漏了一个:王骅,任太子太师,正一品(啊哈哈哈哈哈!)。
虽然之前黄尧和高勤想隐退,但当他们想到黄澄澄的金子与白花花的银子时,眼睛便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几天,我在皇宫游走,突然窜出来一个蒙面大侠,抽出一直大刀,向我砍来,我赶紧一剑挡住,把那人的大刀挡飞了。那人又抽出匕首,向我刺来。我又一剑挡住,又问:“你是什么人?竟敢在皇宫内撒野?”“我是豫让!我是专诸!我是荆轲!”那人叫道。我有点蒙:你是刺客就报上名来,还扯别的刺客的名字,你有病不成?于是,我一手拿剑,一手扯下随身带的黄金链,我抓住链的一端,并使劲朝那个蒙面大侠(也可以说刺客)甩去,当链子在他身上缠了一圈的时候,我又松手,那链子把刺客缠倒在地,并迅速地卡在一起。然后,我便让人把那位刺客送到一个死人才不会开口的地方——东厂。经过一番与“器具”亲密接触过后,审出了一下情况:姓名:豫专荆(有创意)性别:男(废话)身带刀剑一把,何时进宫不详,为何进宫不详,如何进宫不详,目标与目的不详。好了,不用说了,问了半天也就这些线索,亏了你们还是东厂的人,要说是别的,傻子都信。于是,这场闹剧也先停止,经过审判,决定:将这位豫专荆先生直接拉出去杀头,结束。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是你要把它想复杂化了。
现在,让我们进入朱棣的朝代吧!不过,首先,我们得先解读一项首要的问题,然后再开始这段传奇历史,十分富有传奇性的一件事情是——如何治理手下的大臣?当然这个问题是留给我的,不是留给朱棣皇帝的。所以,我正在把手下的兄弟们管得比锅贴还服帖。首先,先管高勤!我要把高勤的强势力量给削下来。我这几天在拼命削“高勤”,又是打他,又是骂他(不要怪我),于是,高勤便在无形之中被驯的十分服帖。下一位,马炎。我一阵狂削,我一阵狂打,狂骂,又干掉了一位猛将。由于其他人十分老实(实话),我就先撒手不管了。关于朱棣先生,我就要先讲讲他了。毕竟他做了很多事,郑和也去下西洋了,到现在还没回来。胡先生又去找朱允炆去了,恐怕几年也回不来。高勤等武将还在扛木头,看来只有一个死人可讲了。他正死在前几天,那个大雪纷飞的时候,他就是永乐年间的第一大才子解缙。
当然,一开始我遇到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时,我情不自禁的说起了英文:“I want you to translate a sentence:with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children can choose different education modes to become successful.”我希望这位才子能回答我一句yes或no。结果这位才子还是一脸懵地看着我。我一头雾水,便先作了个揖,然后扬长而去。
关于这位大才子,我也有一些了解。解缙,当时在朱允炆时代是意气风发。和所有青年一样,他也是满腔热血,准备干出一番事业,结果也当上了官。可惜当时朱棣快打进来了,解缙正和几位才子在商量大事业,结果都说要英勇捐躯不投降。当然一群口水纷飞的人中间总有一个沉默的。他回去之后直接为国捐躯——这就是气节。而另外几位才子回去准备了一下,(不是自尽)就是去投降朱棣了。(额。这个)说话的反而遮住了事实,沉默的则用行动证明了事实。但是,虽然他们都当了官,但都因为心高气傲被杀掉了。
谢晋却以低调行事存活了下来,并当上了《永乐大典》的副编辑。(姚广孝是总的。)但他也渐渐得意洋洋起来,朱棣因为他还是《永乐大典》的重要人物,等到大典一完成就把他关进监牢里去了。终于有一天纪纲(锦衣卫总指挥)收到了命令,这也是朱棣说的一句话:“谢晋尚在耶?”这个意思是解缙还活着吗?也意味着解缙不应该活着,其实之前朱棣就这样说过:“平安尚在耶?”当然平安直接自杀了。(可怜)而谢晋更可怜,他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
好了,言归正传,纪纲便请解缙吃饭。由于纪纲不停地给谢晋灌酒,而解缙正好也发愁,便一个劲地喝酒。然后纪纲就让人把解缙给扔了出去,在酒精的麻痹下又在大雪天的冻结下,解缙便死在了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之中。死前一片白,死后一片白,可叹!解缙死了,但这一本对明史卓有成效的书出现了——《永乐大典》。解缙也从此被人铭记。好了,这就是我们对解缙——永乐年间第一大才子的描述。
让我们再次把视线转到——我身上。经过一番又砍又削,所有盛气凌人的武将都变成了锅贴。扛木头的武将,拿武器的小兵,不明故里的人以为角色互换,演电影呢!(现代人思维)。当然,在古代明朝还没电影呢。
好再次言归正传,高勤最近扛木头扛得很起劲,马炎干脆直接让高琴康算了。黄尧正在打木桩,另外两位武将在打仗。(打蒙古人)真是一番祥和的景象啊!于是我开始打破这祥和的景象了。我先把马炎抓去烧饭,黄尧去生火,高勤……你还是去扛木头吧!看着这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下来了。我一下把“五虎”全部搞定了。(另外两位在外面,反正也是我给他们的官职。)还是先去喝杯茶,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回来检查“五虎”中的三位吧。至于另外两位嘛,我还是先吃完饭,再喝点茶,然后再说吧!这是一次重要的谈判,鉴于之前蓝玉先生的光荣事迹,与马哈木同志喝酒谈判。(差点把马哈木同志给砍了)我还是小心为妙。不过这次是与自己人谈判,各位看官可能有些懵,为什么要与自己人谈判,原因很简单:我跟郑和即将与海盗有一场谈判。这位海盗头头是中国人,最后做了海盗,还当了国王,又设了内阁等机构。看来还很牛嘛!当他听到郑和的船队要经过时,眼里放出了金色(黄金)与银色(白银)的光芒。
当然了,郑和的船队上有很多金银财宝,如果抢一把成功的话,一辈子都不愁吃穿了。于是他便怀着大抢一波的心情去抢了,然而他们忘记了一点——一般贵重物品都是有强大的保安(士兵)、优秀的领导(郑和)守护的。所以你们就等着完蛋吧,当海盗们趁着夜色悄悄地进发时,发现船上没有人把守,于是便欢喜地进入了包围圈。终于他们抢回了财宝。郑和部队瞬间包围了海盗,并用大炮狂轰乱炸,海盗头头(陈袒义)便被押回京城斩首示众。也告诉他人,谁要是当海盗或者抢大明的船队,必须死!就这样,郑和船队又招抚联通关系,走人。好多国家的国王也亲自来中国风光风光,有一位国王带着一百多号人吃了一百多天才回去。甚至有国王死后也葬在大明,当然大明也不会亏待他们,用亲王的仪式厚葬了他们。就这样,明朝又成为了亚洲强国,这时一个小国家出现了——日本。
他们不仅来中国观光,还在公众之下卖武器——武士刀等。(本人在《大明天下——刀中的武器展》中介绍过,大家可以去看看。)大家一听到日本,心中有一种怒火在燃烧,但在明朝前期,他们才不知道自己与日本有什么瓜葛呢。而且当日本人做出这种过分的行为时,明朝都给予了宽恕。因为人家日本人冒着风雨来到了中国,还冒着掉进海里喂王八的危险,肯定要做点小本生意嘛,好吧!算你厉害!
言归正传,郑和下西洋后第一站的终点是古里。但郑和不知道他传奇一生的结束点竟然也是在古里。没事,我们以后再说!先看看郑和吧,自从郑和一下西洋,接着二三四五六次下西洋,为中国与明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郑和老先生(七下西洋时,已经很老了。)七下西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郑和先生小时候的事儿。
在郑和小时候,他不叫郑和,叫马三保。这我们之前提过。他从小便想远程出海,建造了一艘大木船和一串小木船,让小伙伴们进小船,他进大船大喊一声“出发!”一个大团队便出发了,现在梦想终于成真了。对于郑和,我想他应该心满意足了吧,在郑和先生病逝的时候,我突然意外地发现了一点,我咋还没点变化了,还是六年级那个样子,这都走了一个皇帝了。(朱元璋同志)我竟然还活着,而马炎也一样,这真是神奇呀!我瞟了一眼高勤等人,他们却又老了一点。这个能证明他们不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与马炎跳起舞来。马炎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儿,没事儿便拉我,喂!”我很高兴地告诉他我发现的事情,马炎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我,“原来这是真的啊!”马炎高兴地说。我和马炎都想着自己可以长生不老,难道我们都修道成仙。于是脱了生死轮回?不可能的。
*高亦勤创作*
这时高勤走了过来,对着我说:“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随即从口袋中掏出一本古书,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小字,中间是几个烫金的字日月神教武经。我十分惊讶,问道:“这是什么?”高勤说:“这本书上记录着以前吞并武林的第一大帮派,日月神教。”“日月。”我在脑中想着,“咦,这不就是‘明’字吗。”“是的。”陈楠说到,“所以我们很疑惑朱家的来历。”陆宸接过话头,说道:“你知道上月的皇宫纵火案吗。”我大惊失色,说道:“你们干的。”他们都点点头。“我们从皇宫中盗得这本典籍,正是想弄清元末明初的那段历史。”高勤说。“我们在这几次穿越与战斗中发现,朱元璋当上皇帝与日月神教在元末集体覆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问道:“那你们为什么变老了一点点。”陆宸说:“昨晚我们穿越到了元末,进入日月神教,但被人发现了,只好穿越回来,由于太急的缘故,我们身上便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急忙说道:“你们以后千万不要私自穿越。”他们都答应道:“是!”
突然,门外冲进几个人,大叫道:“王骅,马炎,高勤,陆宸,陈楠,黄尧接圣旨!”我们连忙跪下,一个为首的人铺开圣旨,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值北元来犯之际,急需贤者猛士。朕观卿等皆具文才武略,堪当辅佐朕亲征。朕命卿等即刻出发,与朕商讨出征大事。
钦此。
读完,几人便把我们带到车旁,一溜烟向皇宫驰去。我暗想,“难道盗经之事被朱棣察觉了?”望向他们,他们脸上也现出忧色,高勤塞给我一把匕首。
进了皇宫,我们在朱棣面前跪下,我们的手都抓着身上兵刃的柄,没想到朱棣很亲切地让我们站起来,随他去了内室。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后天我们就要出兵打北元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惊讶,谁也没发话,接着,朱棣就与我们商讨起了军国大事。我们知道朱棣没有什么敌意,便放心了。
后天,我们全副武装,奔向边塞,朱棣不减当年随朱元璋的豪气骑在马上,纵马挥刀,刚出居庸关,就碰上一小队蒙古兵,我们数人立马挥剑向前,互相配合,再加上这两天,我们修习《日月神教武经》武艺进展极快,我使出日月神剑手腕连抖几下,几名蒙古兵肩头被刺中,倒在地上。马炎一挥衣袖,暗器齐发,十几名蒙古兵横尸马下。突然,我的余光看见马炎的剑被一个蒙古将领击飞,胸口又中一掌,倒在地上,我大喊一声,飞马向前,一剑刺去,其他人也纷纷杀来,我们交了数招,我弃剑于地,使起十成内力,一掌击中那将,那将口中喷血,倒在地上,其余人救起马炎,马炎不断地向我们道谢。
突然,前方一声炮响,几千个蒙古人杀了过来。朱棣略微皱了皱眉头,这点人对他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但他缜密的思维中想到了这队人是伏兵的可能,他心生一计,让我们防守西边,自己率领大队精兵杀过去,那些蒙古人几乎一战击溃,但与此同时,四面不计其数的蒙古人杀来,我们的兵早已被杀数十人。
我们大呼一声,拔出兵刃,冲进蒙古阵中。此刻,大家都没有闲心使用各套武功,只是乱砍乱杀,一时间我们身边血液齐喷,砍倒了数十个蒙古人,朱棣在阵中鼓舞士气,士兵们都奋力向前,双方死伤不计其数。我们手上的兵刃砍出无数缺口,人人都战得精疲力尽,我们相视一眼,只能用吸星大法呢,我们换上新的兵刃,使出吸星大法,众蒙古兵内力被我们吸了过去,我们登时力气增加百倍手上不自觉地使出了日月神教武经中的武功,杀倒无数蒙古兵,众蒙古兵被我们杀得大败,我们乘势从包围中杀出,又杀进去接应朱棣,大家见包围被破,却是群情激涨,将蒙古人反包围了起来,朱棣催兵大杀一阵,蒙古人都被屠戮殆尽。晚上,朱棣给我们奖励了很多金子。
*高亦勤创作*
除了边境内的蒙古人,附近的安南国也开始慢慢独立了,为什么呢?因为朱棣和蒙古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这个小国家就开始慢慢不受人注意了,于是,安南国(其实是现在的越南)就开始了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永乐元年,安南国王照例派人向朱棣进贡,但明朝官员与朱棣十分惊奇地发现,在朝贺文书上,安南国王不姓陈了(安南国王一直姓陈),反而姓胡了。文书中并称陈氏无后代,自己是陈氏家族的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现请求大明皇帝对他进行册封。虽然这篇文章无大破绽,而且似乎还十分合情合理,但朱棣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认为:这其中肯定有问题!怀着这样的想法,朱棣派礼部官员去安南探访一下实情。
这位官员叫扬渤,他带着他的随从到了安南,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他去安南转了一圈,然后回来说安南国王所说的是实话,无一句是假的,朱棣这才放心,继续去弄他的大事业去了。同时,他也没忘了安南,册封其为国王。于是,安南的秘密便继续掩盖着,根据结果,这位扬渤兄可能受了贿。终于有一天,在永乐二年,安南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现在了中国,说有急事向明朝朱棣报告一件大事,而且十万火急!
朱棣召了他进来,当他到达京城后,说了安南国整件事的真相,在建文帝(朱允炆)时期,安南丞相黎先生突然发难,杀死了原来的国王及拥护大王的大臣。此后,这位黎先生便改名为胡一元,并传位给他的拥趸,并设计谋骗大明皇帝,获得封号。这位裴兄实在是忠臣,不仅说得声泪俱下,还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有几句十分感人,给大家“参观”一下:“臣不自量力,敢效中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臣死且不朽!”虽然裴兄慷慨陈词,但朱棣以他丰富的政治观念来看还是十分可疑,先等等看吧!于是朱棣便先将这位裴兄安顿下来,一会儿再说吧!然而同年的八月份,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朱棣的宁静。这位兄弟是原先安南陈氏国王的弟弟陈天平,他也来到了京城,并证实了裴兄的说法,但朱棣还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一旦急出兵,万一那个人说的是假的呢?大明的荣耀何在?于是朱棣继续保持沉默。
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一层层抽丝解茧来看一看问题的所在:第一:一旦听信了来使的话,而攻打安南,万一他们说的假的呢?第二:万一扬渤和现在安南国王说得话又是假的呢?所以,朱棣就想了一个方法。一天,安南使臣前来向大明朝贡,朱棣就趁这个时间让陈天平站了出来。使臣们见到了陈天平,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并痛苦,裴兄便站了出来大骂他们言而无信,朱棣听了使臣的话,大怒:一个小国家竟敢欺骗大明王朝,大明养兵何用!于是派朱能为主将,攻打安南,胡氏父子听了,便赶紧动兵,去守住铁岭——重要的军事要塞。可是左等右等,盼星星盼月亮就不见大明兵马。为什么呢?因为要准备人马。要多少人马需要如此长的时间?二十万!明朝对外谎称八十万。把胡氏父子吓晕了!对于一个小小的安南国从哪儿找来二十万兵,但是,胡氏父子继续淡定——没关系,军事要塞在我们手中呢!没过几天,他们就不淡定了——朱能虽然在途中病逝。但副将张辅(张玉的儿子)却成为主将,轻松拿下铁岭。但是,胡氏父子却依旧淡定的做出了一个选择,投降。要塞却被攻下了,我们还打个头啊?于是,陈氏家族便继续成为了安南国王,并向朱棣每年进行贡奉。好了,现在这场小事就这样结尾了,但是却让我们大王朝(也可以说中国)很难堪,毕竟在这件小事上有点过于浪费粮草与人力资源了。
养兵的技术
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这几天由于光打安南而忘记该做的事情了。所以,我们需要屯兵。作为一品武将,我可是对养兵有十分深刻的经验。第一:要善待军人,但要求要严格。不论风吹日晒雨淋,只要我不喊叫,就不能停(当然本人也要与大家一起练,不然不得军心。唉,为了军队,为了大明,那就吃点苦吧!)另外,新兵更要严格要求,鸣金收兵,战鼓一打就要准备进攻,都要用上去,一旦有不好的,就分到第二军营,第二军营是干什么的呢?我来告诉你,把不勤奋的兵分到第二军营,但和总军营一样训练,但是你可以不去,可以在营中吃吃喝喝,但一旦到达年终,这些兵就要杀头,不过有些可以通过努力重新回到总军营,其它的第二军营的兵嘛……不说了。这第二军营是我发明的一个既向天堂又向地狱的地方,天堂是因为可以偷懒,地狱就是因为年末杀完头,所以士兵们认为,与其在军营中被杀头,不如在战场上牺牲,至少可以为自己的家人捞些钱财,所以,士兵们便刻苦训练,很快便训练有素,另外,我对骑兵和弓箭手是也有要求的。首先,弓箭手要学会射靶子,那是直射。第二是要往天上放箭并准确刺中草人。这时有些弓箭手就会跑来讲我,让我有本事也做一做,于是,我便随手把箭一放,又见箭在空中一飘,准确无误的扎入草人的头部,弓箭手们惊呆了, 从此就无人问我这类的事情了。
骑兵的要求养马,首先如何骑马是很重要的,于是我便找几个骑术高超的蒙古人让骑兵们跟他们学,还要学马下翻身,跳马落地,马上骑射,马上利用近战武砍草人。就这样各类兵种已训练有素,十分熟练,砍头如切草,射箭如炒菜,骑马如生火,十分轻巧自如,XX是一堆神仙从天上降落并四处表演绝活。不不不,简直比神仙还厉害!一次,一大群蒙古人大抢一把,我只带了一百骑兵,二十弓箭手过去,不仅没失一兵一卒,反而全歼敌人,大家都说我是“兵王”,确实,我对这个称呼十分满意,朱棣也十分满意,当他看见这些兵强马壮的阵势时,简直眼珠都要爆出来了——天哪!多么神奇的兵啊!简直比之前的傅友德还厉害几百倍啊!(他来人不这么觉得,毕竟傅先生是革命老前辈嘛!要低调,谦虚,再低调谦虚!)于是,这一波兵便可以成为“无敌兵”。不过当大敌当前,不知他们是否会畏惧!
于是,一场实验展开了。一天,我带着十万兵马,去打一打旁边的蒙古人,只见我方军队像蜜蜂一样涌了进去(XX军官)见人就乱砍。只见凯旋而归,清点一下人数,骑兵损失5人,步兵损失一人,弓箭手损失四人。朱棣大喜。于是大免天下,无人不欢喜,农夫们不必去耕耘,猎人们不必去丛林打猎,工人们不必辛苦建造房屋,官员们不必努力工作了。大家都可以休息一天了。我们在这一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讨论一下回家,军事大事(毕竟都是高级干部嘛)。首先,对于国家的粮食储备、居民人数、土地面积等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第二,对于朱埭通知所征战的光辉事迹要好好整理一下。第三,边境的蒙古人有强大的兵力、抢的东西和攻打的地方要详细记载,以防蒙古人又来抢东西。不过,我方的兵力嘛——这个有些过于强大。现在要把最重要的是对明朝上万年的噩梦,这个就是我们刚刚统的蒙古。
蒙古
自从明朝开国以来,蒙古这个邻居就让大明头疼不已,打了不知多少次,又不知谈判了多少次,打完在谈,谈完再打,原来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再被打成了鞑靼(蒙古古称),可是无论大打小打,从来没停过,几十年打下来,正规蒙古军国被打成了杂牌军,该抢地盘的时候还来抢,该溜的时候赶紧溜。
原来的元朝贵族本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这时天上将下个朱元璋,直接把他们打成了原形,继续放牧去了。只不过蒙古人除了羊肉就是牛肉,你让他射死一只羊,简直比呼吸一口气还容易,要是让他造个盆之类的,比造火箭还难。但蒙古人很“机智”。他们又干起了老本行——抢东西,打胜就抢,抢完就跑,等到大明军人风风火火来到这儿的时候,蒙古游击队早就一路绝尘——滚回老家去了。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永生时期蒙古的形势。之前我们说过,北元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被萝玉击败后,逃到土剌河,被边速迭儿杀死。之后蒙古大汉之位经过多次传递,于建文四年被不属于黄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篡位,并改国名为鞑靼。这位鬼力赤兄弟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简称Golden Family)直属,但他也不算外人,他的祖先窝阔台,由于他不是嫡系,传到他这里血统关系就比较强了。也许就是这个reason,他没有Golden Family那种使命感,所以他废除了元朝回号,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
从此北方边境进入了和平时期。但是这个和平时期实在有点短,只有六年。鬼力赤不是Golden Family的人,自然对Golden Family没什么兴趣,可不代表他的手下也是,当时的太师阿各台就是一个传统观念很重很重的人,他对鬼力赤的统治很不满意,他想恢复蒙古大帝国的荣光。于是,他杀害了鬼力赤,并拥戴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蒙古统治者)。但这位本雅失里统治的地方实在小得可怜,经过与明朝的战争,北元算还场所丧失了对蒙古全境的统治权。
当时的蒙古早已分裂成三块,分别为蒙古本部(可以说是鞑靼)。瓦刺(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和兀良哈三卫,蒙古本部鞑靼我们刚才介绍过了,他们占据着蒙古的高原,由Golden Family统治,属于蒙古的正统。瓦刺又称为蒙古,占据着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领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刺由马哈木统领。兀良哈三卫,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参加靖难的朵颜三卫,这个部落又是怎么来的呢?朵颜三卫不是军团吗?
这得从几十年前说起。洪武三十年(1387年),老朱同志派遣冯胜远征辽东,冯胜远征辽东,冯胜兵不血刃地降服了纳哈出,那是一场十分神奇的谈判,我们在此就不走书包了,并设置了(春宁、福余、朵颜三卫)(这个是军事单位),后总称称朵颜三卫,并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老朱将这些人划归于宁王朱权的统领之下。靖难之战中,朱埭绑架宁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想得到这些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而这些骑兵们在靖难之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跟我的骑兵差不多强)。战后,朱棣封赏了朵颜三卫(我的骑兵),并与其互通贸易,他们占据辽东一带,向明朝朝贡,接受明朝的指挥。
如今,昔日的蒙古大帝国被分裂成了三部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而此时这三部分虽然都是蒙古人的部落,互相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复杂。当然,这种关系总的来说是明朝有意造成的。不过这时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明朝是如何轻易将三部落的关系弄复杂的呢?这就要好好说一下蒙古三巨头的构成。首先,鞑靼部落总是自认为自己是蒙古正统,瞧不上其他两个部落,而且他们和明朝有深仇大恨,所以一直以来都采取敌对的态度,但瓦剌呢,他们就不同了,他们原受golden family管辖,golden family衰落后,他们就如一把东风飞速崛起,企图获得蒙古的统治权。
明朝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加以利用。他们(明朝政府)通过瓦剌封号,并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势力,以对抗鞑靼。但是在瓦剌首领马哈木心中,部落的矛盾是大于民族矛盾的,他不喜欢明朝,但是他更不喜欢自以为是的鞑靼。他想:“这都什么日子了,还摆老大的架子。”出于这个考虑,他与明朝达成了联盟,(当然不是长期的),双方都很清楚,一旦发生了变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敌人。所以我们不妨得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敌人还是盟友,都是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利益。
兀良哈三卫呢,可以说是明朝的老朋友了(当然他们以前还当过我的手下),但是这种所谓的朋友关系也是不稳固的。虽然他们向明朝朝贡,并听从明朝的指挥,但他们毕竟是蒙古人,与其他两个部落之间,依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是明朝,他可算是这一切的引导者。特长没别的,就是煽风点火。北元是他打垮的。瓦剌他扶持的,兀良哈三卫又是他安置下的,搞这么多小动作,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分解元帝国的势力,让其永不翻身,所以我们可以把蒙古看作是一个拳击场,瓦剌与鞑靼是拳击手,在场上打得死去活来,兀良哈三卫是观众,在一旁看热闹,而明朝是一个“公平”的裁判员,看谁占优势,就冲上去打他打一巴掌来维持比赛平衡。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灵,看见这些不肖子孙互相打来打去,之前风光无限的蒙古大帝国被弄得四分五裂,不知会有何感想,可能会气得活过来或把棺材板给啃穿,然后跳出来训斥。
解决问题的策略
蒙古本部的鞑靼太师阿鲁台拥立本雅特为可汗后,与明朝政府断绝关系,也就是说又一个新的敌人出现在大明面前。
当然,早就出现了。但更为可恶的是,永乐七年(1409)四月,鞑靼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他们这一恶劣的举动是在向大明示威。但是呢,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这一举动不仅损己,还利于大明了。为什么呢?
因为明朝政府早已准备好兵力要好好与鞑靼干一架,但缺少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而鞑靼杀害明朝使节的这件事正好填满了这一切。于是朱埭为了打压鞑靼的气焰(连年出战,东边打兀良哈,西边打瓦刺,虽然无大效果,但这架势有些吓人),他于永乐七年(1409)封瓦刺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并提供援助,帮助我们攻打鞑靼。瓦刺乘势击败前来攻打的本雅失王的阿鲁台。鞑靼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于是,朱埭拟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派兵一万去远征,并亲自布局。但在指挥官的人选上面,他还是犹豫了。那当然的,一旦派错了人选,不但无法镇压鞑靼还会全军覆没,所以他十分清楚,这个人选只有有丰富战争经验的特殊领军人才才能胜任此职,最好的人选必然就是与自己有丰富经验的靖难将领们。
但是问题在于,当年那群名将们都去世了,留下几个老将了,朱能已死,张远的儿子张辅是个非常好的人选,但是刚刚平定的安奄,还是不老实,经常闹独立,张辅因此也无法调任,想来想去,只剩下了一个人——邱福。虽然不是太出名,但在有经验的老将都死光光了,无奈之下只能把兵符交给这些老将,本来我也要去,但由于京城事情繁多,所以我也无法调任,而且为了防止历史改写,我还是不要去了更好。
于是,于永乐七年(1409)七月,邱福正式领兵十万出发北征,在他出发前,朱棣,不无担心地叮嘱他不能轻敌,要谨慎前行,看准时机后,再一举攻打。跟随他的还有四名将领,分别是副将王聪,霍亲与左右参将王忠、李运。此人也并非等闲之辈,在准备出征之前这四人已被封为候爵,战场经验也十分丰富。
朱棣本人亲自为大军送行,他十分坚信:有如此强的兵力,加上有丰富经验的将领!足可狠狠地教训一下鞑靼。随着大军的远去,朱棣的微笑突然收住了,他觉得有什么东西少了,他又想了一会儿,终于想起来了,于是派我骑马赶到邱福军中传递一句话。这句话是:邱福大将,如果有人对你说敌人十分容易战胜,你可千万不可轻信!翻成古文即是——军中有言敌易取者,慎勿信之。邱福听了朱棣的指示,表示一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与期望,朱棣后来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敏锐地发现到了这支军队的最大隐患,就在于十分轻敌冒进,而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就是主帅邱福,因为他最容易犯这种错误,于是朱棣快马加鞭,将此事告诉邱福,希望他能牢记并不犯战错误。
可是邱福偏偏是一个左耳进,右耳出的人,他并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所以朱棣可能要为此哭泣了,邱福一路高歌猛进,赶到了胪朐河(今蒙古边境的克鲁伦河),击溃了一些散兵,并抓住了一位鞑靼的尚书。
当邱福询问的时候,连刑具都没用到,因为那位直爽人尚书直接说出来了,他说鞑靼主力军队离北地只有三十里,只要向北方开过去,就能轻松获胜。真没想到邱福竟然信了,并派这尚书为向导,向指定地点前进。看这样子,邱福像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样天真烂漫,但从这年纪来看,似乎好像应该也许过了那个年代了。在这件事,他似乎天真过头了。于是,他们便找到在此驻扎的鞑靼军队,但这次不一样,他们不仅没有逃,反而十分精神焕发地看着他们。完了,一切都完了。
于是,在永乐七年(1409)八月,远征军的战报传至京城,十分简洁——全军覆没,朝堂上一片死寂,有人甚至晕了过去,比如我,又掐人中又灌汤药才醒过来,问是不是真的,结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后,又晕过去了。
朱棣怒了,他打了许多年仗,虽然死里逃生,但是也没输过如此之惨,朱棣在龙椅上不停地骂“邱福无能,无能!太无能了!”但骂完人后还要办事,明军的战斗力依旧很强,但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人选 ,邱福固然是无能,但如今朝廷中似乎没有人选了,就算有,也不能保证一定取胜,既然陪朱埭的老将都没了,那只剩朱棣本人了,于是靖难后七年,朱棣又整装待发,但两次代表的意义不同,一次是为了皇位,这一次是为了国家。朱棣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还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这种说上就上的皇帝还真少。所以这种皇帝可以说是一个稀有物种。现在,蒙古那边要吃点苦头。朱棣完完全全继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学“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为了把鞑靼打垮下去并永不翻身,朱埭下令,但凡是长江以北的全部可调动的兵力,全部向北方集结。
于是,于永乐八年(1410)一月,部队已全部集结完毕,共五十万,朱埭为主帅,我们几人本不能去,但我们化妆成了小兵混了进去,所以并未被发现。与此同时,朱埭又向蒙古方吼了一声:“那个瓦剌和兀良哈,你们给我好好呆着,不要搞事情,不然把你们也一块儿收拾干净。”那俩部落自然点头称是,本来他们与鞑靼就有矛盾,还帮他们干什么?此时的鞑靼却无自知之明。自击败邱福大年后,他们(指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十分得意,甚是妄想恢复北元帝国,重新做皇帝。因此对其它两个部落更加傲慢,但这俩兄弟可能还不知道,刀早已架在他们的脖子上,砍下去只是个时间问题。
朱埭大军于同年的五个月后已到邱福全军覆没的胪朐河,由于时间才过不久,到处可见明军的尸骨与武器。朱埭让手下的士兵们去寻找明军的尸骨,并将他们就地埋葬,然后,他又看了看眼前这条胪朐河,思索之后,说道:“以后,这条河就叫饮马河吧。”话言刚落,他就率大军渡河,过河之后,我们抓到了一些鞑靼士兵,他们供出本雅失里就在这附近。经过一番思索,朱埭认为此话可信,于是自己率领精锐骑兵带上二十天口粮追击,朱埭经过种种迹象看出,本雅失里的大军的确驻扎在附近,他为什么阿鲁台不在身边呢?因为他们吵架了。本雅失里是阿鲁台扶上来的,所以二人关系十分要好,但在朱埭率五十万大军来打自己的时候,他们十分慌张,以致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可笑的是,他们并没有争论于如何抵抗,而是如何逃跑!这两位仁兄十分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这数五十万大军压来是明朝要来玩命的,自己手下就那么一点兵力,向其他两部求助有无回音,那么只能跑路了。但他们争就争在往哪儿跑这个问题上。
本雅失里说:“往西跑,西边十分安全。”“西边是瓦刺的地盘,我刚和他们打完仗,哪有脸去投奔,不如往东跑,东边安全。”阿鲁台推说。“东边是兀良哈,是明朝的附属,是不会收留我这个天朝皇帝。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 本雅失里反驳说。最后,二人决定不再争吵,明军马上就要来了,决定分兵突围,于是本雅失里向西一阵狂奔,可惜还没有到达瓦刺就碰上了明朝的大军。总结:运气不好。于是他快马加鞭,加速前进。但是,朱埭也发现了本雅失里,于是率兵追赶。本雅失里由于舍不得他抱来的东西,以致于速度十分缓慢,但朱埭十分机智,他只带了口粮进行追击,把后勤等辎重留在了坎马河畔,于是速度十分迅速,没过多久就追上了本雅失里,并一阵猛打,本雅失里被追杀丢下了所有辎重,只带了七个人逃出生天,战后,朱埭一个不落的将所有金银财宝收了回去,所以,本雅失里这次是活生生地给明朝当了一次免费的搬运工。无论如何,本雅失里捡了一条命,继续逃走了。虽然逃到了瓦刺,但是马哈木(瓦刺首领)充分发挥了他一视同仁的精神,认为本雅失里没有与阿鲁台参与战争,但他是鞑靼的人,所以并没有给她什么优厚的待遇,而且拿走了一样东西——本雅失里的脑袋。在报仇雪恨之余,还向明朝要了几个赏钱。朱埭虽然击败了本雅失里,但他并没有忘记阿鲁台,于是,他迅速掉头,向阿鲁台发起了进攻。但是阿鲁台用了游击战术,躲躲藏藏,不是他没去兀良哈,是兀良哈不愿收留他。一旦收留了阿鲁台,明朝马上就会攻击,自己马上就完蛋了。于是,阿鲁台被迫当了游击队队长,在沙漠中藏了起来。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