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祸出
永初三年,大宋帝都建康城。
此时宋朝建国已有两年,战乱早已过去,建康城中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六月二十六日晨,风暴侵袭了建康城,当日建康城中因风雨而一片狼藉,人人皆关门闭户。在街道上巡逻的官兵也偷了懒,找处主街边酒馆便开始喝酒打牌了。通往宫城的主街上空无一人。
一阵风吹过,酒馆的酒旗飘落了。那二十余名官兵也只是朝外看了一眼,便又继续喝酒了。
半个时辰过后,酒馆的木门被酒馆内的一个伙计给关上了。那二十几名官兵却对此毫不知情,他们全都倒在了桌子上。不久,小酒馆中便鲜血飞溅,本应巡逻主街的如此重要的官兵便全断了气,并且他们在死前还没有反抗。
在这一切都完成后,小伙计又把门推开了一条缝,极敏捷地把酒旗挂回了原来的位置。很快,另一群官兵便出现了,这群人的装备精良,移动迅速,直奔宫城而去。
这群人的行动堪称完美,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一丝破绽,但是,他们还是被一群人追着。这群人的服饰很明显是大理寺的人手,为首的那人手端连弩,腰上还挂着一块铜制的腰牌,上面刻着“大理寺卿”四字。不难看出,他就是大理寺卿祝桢。
这位大理寺卿善用连弩,观察敏捷,并且对朝廷十分忠心,可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他能立刻发现这些官兵是伪装的并及时追捕,就能完美地印证出这一点。
在这群假的官兵行动时,在大理寺望楼的他就注意到了这些人,因为他们的装备过于精良,还骑着快马,那些在普通的官兵身上是不会有的。
他便立刻组织来了五十人,以极快的速度追了过去。尽管这已经是整个大宋朝廷最快的一次出兵了,但显然还不够快。当他们奔到宫城的城外被高墙阻隔后,祝桢十分着急,但进宫城的手续又很繁琐。他在心里把巡逻主街的官兵们的祖宗十八代都骂过一遍之后,守卫宫城的官兵却还没有出现,祝桢心知不妙,见宫门没有紧闭,便一脚把门踹开,眼前的景象差点让他惊得扔掉手中的连弩。
几十匹马在宫门口乱窜,守卫宫城的三十六名官兵都倒在地上,并且都是被一箭射中咽喉,可见这一群闯入了宫城的人是多么狠毒。
祝桢知道,自己失职的罪名肯定是脱不掉了,但他要能保护好皇上的话,说不定罪罚还会轻上很多。当时正是刘裕在位,这位圣上在打下了江山后,不幸病倒了,至今还未能治好。皇上因病而仍卧床不起,祝桢反而放心了些,因为那时正是早朝的时候,想必那些贼人一定会奔向太和殿,而不是皇上所在的乾和宫。
太和殿中除了几个侍卫外,空无一人,那一群潜进宫中的人知道不妙,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乾和宫,但祝桢的速度还是够快的,四十九人立即将乾和宫围住,另有一人进去查看皇上是否安好。
宋帝刘裕的情况倒还不错,除了在听闻事情经过后十分生气之外,倒都还好。很快,那一群“官兵”便来到了乾和宫。他们没想到这里早已被保护住了,反应了一下后才开始进攻。而大理寺的人马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大理寺的四十九人就趁着对方反应的这一瞬间射死了十余人。但对方也经验丰富,立刻找到掩体,开始反击。
与此同时,那群“官兵”中有五人悄悄离开了,谁都没有注意到他们,他们从乾和宫的另一侧翻窗进入了宫中,而宫中,却只有卧床的皇上,一名大理寺的官兵与两名御前侍卫。
实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那五人在翻窗进入乾和宫时根本没有想到宫中还有护卫,第一个冲进去的那人就因此而中箭身亡。第二个人也被御前侍卫一剑刺死。不过那个御前侍卫的左臂被弩箭射中,并且一箭直接在他的左臂上穿进,把他钉在了身旁的一根柱子上。
宋帝刘裕被吓得不轻,急忙用被子蒙住了他自己,第三个人翻窗进入时,大理寺的官兵就没法用弩箭射他了。因为他手上持着的并不是连弩,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给他重新装弩。
但大理寺的官兵都装备精良,他直接抽出了一把长剑,那剑闪着寒光,一看就是一把利剑,他先挥剑挡开了对方向自己发的弩箭,之后向对方的咽喉刺去。可是他却忘记了一点——对方手持的可是能连发五箭的连弩,他被对方一箭射穿了心脏,但对方也被他的剑刺死。
第四个刺客进宫后,那个还没有受伤的御前侍卫向前冲去,二人同归于尽,鲜血在宫中飞溅。
现在,还剩一个被钉在柱子上已经疼晕过去的御前侍卫和皇帝本人。皇帝此时倒也开始勇敢起来了。宋帝刘裕毕竟还是个武将,他手握大理寺官兵的那把长剑,在最后一个刺客刚刚进殿时,将手中的长剑一掷,之后便闭上了眼睛,听天由命。
片刻之后,血在乾和宫中溅起,宋帝的龙袍上也有了血迹。之后宫中侍卫和太医才陆续赶到。宋帝虽称是武将,可他毕竟因病而身体虚弱,急需太医的照顾。
乾和宫外,大理寺的人手也没剩多少,祝桢的白衣都快被染成红衣了。大理寺的人手皆是精锐,比宫中的侍卫是强了许多的,可还是没什么优势。
祝桢带着未受伤的人回了大理寺,可对一个时辰前发生的这件事仍是毫无头绪。
贰 祸显
禁军统领邓明倒是对宫中的那场惨剧一无所知,在敌人入侵宫城时,他还在与刑部尚书赵禾在外玩乐。在这次惨剧发生两个时辰后,邓明才回到了他的府上。之后,他便得到了一连串可以让他拔剑自刎的消息。
“宫城被人入侵,守卫宫城的禁军全数阵亡。”
“贼人闯入乾和宫,禁军未能拦截。”
“大理寺人马死伤大半。”
……
一直听到最后一条,他才放心。
“皇上龙体无恙!”
邓明知道皇上的脾气,知道他这禁军大统领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要再去宫中请罪的话,他的脑袋估计也保不住。他赶紧披挂整齐,直奔宫城。
宫城中一片大乱,尤其是乾和宫内外,地上墙上都是血迹和弓弩,还躺着各种尸体。大宋建国才刚刚两年,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这种罪责谁能担起!
所有阶位比较高的大臣都来到了太和殿中。宋帝此时倒也好了一些,勉强支撑着上朝了。按宋帝现在的情况,骂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骂人的劲。所有大臣,特别是与这件事有关系的大臣都怕宋帝突然用那虚弱的声音提到他们,然后再加上个“拖出去斩了”。但宋帝并没有。
宋帝刘裕在登基之前,也是个大将军。他善使长剑,不过也对连弩有了解,见到刺客身上那些能够连发五箭的连弩,便知道了这些刺客绝对不是禁军和御前侍卫能够阻拦住的。他只是听完了群臣请罪的话语后,叫大理寺去查出这群人是谁指使的。之后,宋帝便退朝了。
禁军统领邓明长出了一口气,便和刑部尚书赵禾一起乘马车回府了。邓明虽然没被革职,但他还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再出些什么事。赵禾倒是没有什么好怕的,毕竟这种事情和刑部又没什么太大关系,要怪罪也决不可能怪罪到他的头上啊!
当晚,邓明带领着禁军人马一起守卫宫门,禁军士兵们倒放心了很多,邓明这禁军统领的官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到的。大宋建国前,北魏派兵来南方骚扰,邓明当年带领三百人战胜了敌方一千精兵,这才受到了宋帝的信任以及百姓的拥戴。不过邓明在建康时养尊处优,才没了当年的大将风采。
禁军的众兵士本来不想巡逻,虽然为国捐躯可以有一个好名声,但要死了来个好名声岂不是很亏?有了邓明在后,他们一是惧怕邓明,二是认为邓明可以让他们平安地度过这一晚,便极不情愿地沿着宫城巡逻。
祝桢此时也正好在宫城上游荡,按他的官职来说,此时他不能进入宫城。可是他认为贼人一定会卷土重来,祝桢为了找出线索,便启奏宋帝,宋帝见他办事十分靠谱,便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带着二十个大理寺的人手上宫城巡逻。
次日,子时,宫城上。
禁军士兵早已无力巡逻,毕竟他们也在建康城养尊处优惯了,已有好几年没有经历这种紧张的局面了。倒是大理寺的人手依旧在宫城上转来转去,主要是大理寺的人手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并且,他们还正嚼着能够让他们保持清醒的薄荷叶。
突然,城下传来了“噗”的一声,之后又是几声同样的声音。祝桢立刻警觉地站了起来,朝城下一望,见城下火烛皆灭,心中暗道一声不好,便沿着绳索从墙头滑进了城内。而邓明也听见了这些细微的声音,带着禁军紧跟着从城头沿绳索滑了下去。
自从几个时辰前的祸乱发生后,大理寺众人的手上皆是能连发四箭的弩箭,禁军的人手由于不善使用连弩,便每人加配了一张坚固的圆盾,可以用来阻挡敌人驽箭的攻击。
众人在宫城的门外守着,等待着敌人的进攻。此时,祝桢感觉头上一阵风吹过,抬头一看便知道不妙,赶紧大吼了一声:“敌人在城上!”刚喊完,一个禁军士兵便被一弩射穿了喉咙,倒在地上了。
敌人在城上是最坏的情况,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从宫城上去到任何他们想去的方向来发动进攻,而禁军只能被动防守,祝桢直到此时才明白了敌人的阴谋,但这已经太迟了。
幸好宋帝此时并不在乾和宫休息,因为乾和宫太乱了。宋帝此时在光和宫,所以祝桢与邓明还是稍微有一点儿优势的。不过光靠他们手下的这七八十人肯定是不够用来防守的,邓明和祝桢各掏出了一颗烟弹,一颗冒出了蓝烟,另一颗则冒出了黄烟,但禁军和大理寺的支援也不可能立刻赶到,他们至少要支持半个时辰。
敌方不仅实力更强,数量上也占优,他们至少有一百二十人,并且他们可以分散在宫城各处,宫城内建筑繁多,并且都是木质结构,敌方只要随随便便放个火,或者往井中投个毒,就能引起巨大的骚乱。所以禁军是十分被动的,他们只能赶到光和宫,保护住皇上。
大宋太子刘义符对这一切的发生似乎是全然不知,东宫离光和宫的距离是很近的,只要太子一声令下,他手下的羽林卫随时都能赶到宫中去护驾,但羽林卫的驻扎处却没有一点动静。
叁 祸起
光和宫外有七十八名护卫,另有五人在皇上的床边保护皇上。正如祝桢所料,敌人很快就来到了光和宫外,但敌人的数量并不多,也就只有40余人,禁军和大理寺的人手都无路可退,只能盼着多撑一会儿,等待援军到来。
禁军副统领知道今晚肯定不会像以往那么平静,所以他早早就带了三百禁军,守在离宫城不远的地方等候,看到烟雾升起,他便知道情况不妙,他来到了宫门前。但不巧的是,这道宫门不是刺客潜入的那道宫门,所以还有侍卫,副统领看到此景,放心了许多。
到了宫门前,他便下了腰牌,将腰牌递给了守城的官兵。没想到那群官兵为首一人却将他拦住,喝道:“我们奉太子之令来守卫宫城,任何闲杂人不得进入,你给我赶紧走!”
这位副统领这才看了看对方的衣着,分辨出了对方是羽林卫的士兵。禁军向来与羽林卫不和,两方也经常会有冲突。这位副统领听了对方的话后倒也很气,不过他还是强压着怒气说了一句:“我们是来救驾的,快放我们进去!”
那位羽林卫的头目脾气也十分暴躁,“你们救什么驾啊?我看你们就是要擅闯宫门!给我滚!”
禁军副统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因为这事而落个擅闯宫门的罪名吧!这样他这副统领的位置肯定要丢。
过了一刻钟,宫城里面起火了,但这明显不是一次普通的事故或是意外,这明显是有人故意而为的,如果这是意外,火势也会得到控制,可这火势还在蔓延,这怎得了啊!
副统领此时十分着急,再次请求守城的羽林卫放他们进去,但还是被拒绝了。这位副统领实在是坐不住了,将长剑从腰间抽出,大吼一声:“给我闯进去啊!”禁军的三百士兵早就在等这句话了,纷纷拔出长剑,抬起圆盾,向前冲杀上去。而羽林卫的头目却是只能动动嘴皮子的,竟然先跑走了。
很快,地上就全是羽林卫士兵的尸体了。禁军冲进去后,先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控制住了火势,之后立刻向光和宫奔去。
而此时的光和宫外则是一片混乱,一刻钟之前这儿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虽然是禁军和大理寺胜利了,但他们也损失惨重,七十八人中仅剩了二十六人还有战斗能力。祝桢这样武功高强的人都挂了彩——他的左臂被一根弩箭射中了。
很明显,这次的刺客战斗力更强,装备还是依旧精良。祝桢在捡了对方的几把连弩后,觉得这连弩不可能是大宋产出的东西,反而更像是北魏军中的连弩。邓明曾多次与北魏交战,他的观点也是这样,只不过这连弩若放在北魏之前的粗糙工艺之中,那做工绝对是太精致了,所以这倒也不像北魏的武器。
正当祝桢和邓明还在思考时,禁军的援兵赶到了,在宫中的宋帝总算是放心了许多,至少他又逃过一劫,而损失也没有太大,只是几间宫殿被烧毁了而已,并没有什么大碍。
令祝桢和邓明没有想到的是,平安竟然持续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时,宫中望楼的士兵汇报说,一队黑衣人离开了宫城,之后出城去了。宋帝这才放下心来,安心上朝去了。
肆、祸因
管理宫中藏书阁的小吏第二天早上进藏书阁后十分震惊,藏书阁尽管在昨晚的祸乱中未被焚烧,但藏书阁中却一片混乱,地上堆满了书稿,那个小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心想,这要是让长官知道了的话,自己的脑袋估计就保不住了。
此时,祝桢却正好进入了藏书阁,他是想来找些与北魏武器有关的书。没想到藏书阁中的景象却是这样的。他吃了一惊,与此同时,那个小吏也发现了祝桢的到来,他急忙辩解道:“大……大人,这这……这真的……真的不是我搞的!我……我一来就是这个景象了。”
祝桢并不是个不近情理的人,他见小吏的脸色惨白,并且说话都在颤抖,便知道了这绝对不是宫中的人干的了。他便和善地对那个小吏说:“我知道不是你干的,那你能不能尽快把这些书归回原位?看看有没有缺失,这真的很重要,麻烦你一定要快。”小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便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的书籍都归回原位了。尽管他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书籍,但他也花了一个时辰。
结果出来了,小吏查出了缺失的书本,分别是顺阳郡图,南阳郡图,颖川郡图,汝阳郡图,高平郡图与于鲁郡图。这几个郡都是在大宋与北魏边界的几个郡,祝桢脑袋中“嗡”的一声,便知道大事不妙,看来北魏真的是居心叵测啊!这声东击西的战术也太隐蔽了点儿。祝桢对边境的防守也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大宋才刚刚建国两年,所以边境的兵力并不充足,如果北魏拿到了郡图的话,那防守起来必定会更加困难,再加上大宋边境的城防并没有完全修好。所以现在事态十分不妙啊!
祝桢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身披铁甲便上朝了。宋帝还正在批阅奏折,见祝桢那么急着进宫,便急忙问道:“爱卿这么着急来找朕,有什么事吗?”祝桢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宋帝。宋帝听后大惊失色,立刻让御前侍卫叫兵部,尚书张浦和兵部主事赵仁同到宫中来。
这两位兵部的高官到了宫中后,全都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宋帝为什么要召他们进宫。宋帝由于还生着病,也没怎么和他们解释,就是告诉了他们,北魏即将对大宋发起进攻,要那两位赶紧做好迎战的准备。
但兵部尚书张浦和主事赵仁同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终还是祝桢向他们解释了好长时间,两人才明白事态的起因。在边境的六郡中,高平郡与鲁郡最为易守难攻,凭借郡中驻扎的兵力应该可以守住。顺阳郡和南阳郡地势虽不特别险峻,但这两郡不仅兵力充足,粮草足够,还有较为完善的城防与武器。唯独是颖川郡与汝阳郡十分重要,这两郡过后就皆是平原,只有这两郡靠着大江,但这两郡又经常被北魏进攻,所以城防并不坚固,兵力也不够,不过大宋的水兵比北魏要强上很多,所以大宋只能用水兵防守。
大宋刚建国时,北魏就以主力部队一万人分成两部分,分别进攻颖川郡与汝阳君,颖川郡当年派出了两千主力水兵,在对方渡江时将北魏军队几乎全歼。而汝阳郡的水兵则没有那么幸运,北魏军队进攻汝阳郡时,派出了两千人渡江,那天风浪甚大,宋军派出了一千二百水兵前去阻挡,但由于那天风浪过大,两国的船只皆因此而触礁或者直接翻沉。汝阳郡的主力水兵被几乎全歼,只剩了三百余人,最终北魏有将近两千士兵全部渡江,宋军的陆上军队实力都比北魏军队差很多。幸得颖川郡出兵相救,汝阳郡才得以保全。
所以两位兵部的大员都对北魏的进攻十分害怕。兵部尚书张浦是个文官,不用上阵,所以心中还稍微安定一些。而兵部主事赵仁同却曾是位统帅三军的将军,他在京城也闲了好长时间,许久未上战场,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的。
这两人虽都不想上战场,但他们都是排兵布阵的好手。大宋虽然刚建国两年,兵力并不十分充足,可在这二人的安排下,兵力是够用的。
大宋的兵力是真的太少了。京城仅有骑兵两千人与步兵三千人,而这次北魏可是要对六个郡进攻,除高平郡与鲁郡不需支援外,其余四郡都急需增援。兵部总不可能仅为每郡提供一千人的增援啊!所以这两位兵部大员的计划中,还包括了太子手下的一千羽林卫,三千禁军中的两千人,以及陈郡和汝阳郡的两千守兵。
但兵部还是没法调动这些人,陈郡与汝阳郡的守兵是需要宋帝的诏令才能调动的,太子的羽林卫自然是要经过太子的同意,而禁军中的两千人则要经过禁军大统领邓明的同意才行。
宋帝那儿倒是好说,两位大员去朝见宋帝后,便十分轻松地得到了宋帝赐给兵部的诏令。
这两位大员去见禁军大统领邓明时突发奇想,想让邓明也去抗击北魏。邓明在思考了很长时间后,还是同意了兵部提出的要求,他也不是为了奖赏,只是因为很多人说他这个禁军大统领不是靠他的本事得来的,他为了证明一下他自己,便决定带兵上阵。
羽林卫的人并不多,并且应该是最难借到的,这两位大员要羽林卫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剑术实在是太好了,对守那些地势平坦的城池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羽林卫就没有之前的禁军那么好借了。太子刘义符这人本就比较斤斤计较,前几天还因为他的王府占地过大,阻碍了交通,被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所斥责,但太子却死不承认,还扬言说要杀了那两位尚书。
正因如此,兵部的这两位大员去太子府上之前,还带了两颗皇上赏给他们的珍珠,这两颗珍珠是自东海而来,甚是圆润,并且晶莹剔透,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两颗珍珠了。
两人胆战心惊地进了太子府,见到太子后,两人皆恭敬的说了一句:“给太子殿下请安,此乃微臣给太子殿下的一份薄礼,还请殿下笑纳。”太子一看那两颗珍珠,便被吸引了。但太子脸上还是没有一点儿表情,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两位爱卿找我有何事啊?”
兵部两位大员一听这句话,便知道这事有戏,于是极其小心谨慎地回答说:“那个……臣想借殿下的羽林卫一用,请殿下准许。”太子脸上的表情依旧没有什么变化,又以那种平淡的语气问了一句:“爱卿要借多少人啊?”两位兵部大员又小心地答道:“呃……这个嘛……一千人。”太子听到后并没有震惊,反而答了一句:“可以啊!”这三个字倒是让两位兵部大员十分吃惊。不过太子又补了一句:“不过我的羽林卫只能被调到离建康较近的颖川郡与汝阳郡。并且他们的军费由兵部承担。”
两位大员自是喜出望外,急忙谢道:“谢太子殿下隆恩!谢太子殿下为国家出力!”太子听到后,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常人难以察觉的一丝变化,两位兵部大员也没有察觉……那是一丝诡异的微笑……
伍、祸乱
一个月后,顺阳郡。
据大宋探子的信息,北魏将出兵六千攻打顺阳郡,由于顺阳郡前方的边境防守已被破坏,所以宋军只能在顺阳郡驻扎,依江而守。
邓明站在城墙上,身后有着两千禁军以及原顺阳郡的守兵二千四百人。邓明此时有些后悔,他本以为北魏决不会把主力部队放在进攻顺阳、南阳二郡上,于是他便自愿带兵来顺阳郡支援。但北魏的进攻布局十分出人意料,竟将一万二千主力骑兵用来进攻顺阳、南阳这两郡。
北魏的士兵都善骑射,并且北魏的马匹也远比宋军的要好,它们速度快,耐力也更好。主力骑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邓明知道守住这座城池的重要性,如果顺阳郡被攻破,那大宋的防线也会彻底崩溃。
邓明此时却不在想如何守住城池,他现在只想马上要来五百羽林卫。但羽林卫此刻正在颖川郡和汝阳郡,是决不会来顺阳郡的。
第二天,北魏军队就越过了两国的边线,奔向了顺阳郡。他们在离顺阳郡五十里处扎营。邓明此刻心中倒是镇静了许多,开始有条不紊地排兵布阵。
又过了一天,战争终于打响。宋军中的八百水兵先给了对方重创,对方皆是骑兵,不擅水性,在过江时被大宋的水兵杀死了许多,也损失了许多船只。
但是水兵也只有八百人,这八百人肯定没法将六千人拦下来,最终大约有四千八百人顺利过江,来到了顺阳郡的城下。但北魏士兵并没有急着攻城,反倒是在合适的位置安营扎寨了。
深夜之时,城下响起了一阵马蹄声,守城的士兵立刻警觉地朝城下看去,北魏军队竟然正要对城池发动进攻。再迅速地通知了正因轮班而休息的士兵后,众人便开始备战。
顺阳郡的城防比起边境的其他城池是好得多的,不过还是显得十分寒酸,城墙仅有六丈高度,护城河仅有一丈深,并且护城河中还没有水。
不过大宋的物资十分充足,尽管只有大约四千人守城,城中却有五千余把弓弩以及将近十万支弩箭。所以邓明还是可以放心一点的。
邓明也确实不怎么担心,因为他已向邻近的义成郡和魏兴郡发出了救援的消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义成郡的援兵在十日后就可赶到,魏兴郡的援兵二十日后便可赶到。以顺阳郡的物资和兵力,守上十日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只要义成郡的两千援兵一到,便可将北魏军队全数消灭。即使无法全数消灭,也可撑到魏兴郡的援兵赶到,所以邓明只是在镇静地指挥着士兵防守。
北魏军队真的是精兵,在城下的一次放箭就射倒了宋兵数十人,宋兵的弓弩虽然制造精良,剑术却远不如敌方。在这一拨对射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只射中了北魏军队的十几人和几匹马。
之后的事情都在邓明的意料之中,北魏士兵先是搭云梯,然后便开始攻城。这次近战使得两方都损失惨重,但在近战上,宋军还是更占优势的。尤其是那两千禁军,皆是近战搏斗的好手。
北魏的这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了,不过宋军的胜利也并不是轻松得到的,幸亏宋军是在顺阳郡内,伤兵可以找顺阳郡内的十余家医馆来治疗。而北魏的军医医术则没有宋人那么高明,再起弩箭时,北魏士兵往往就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了。
大宋军队还剩约两千七百人没有受伤,而北魏军队由于率先发起进攻,损失得更多,四千八百人中,仅剩了约三千五百人。
此后北魏每晚都必会发起攻城,大宋军队也习惯了北魏军队进攻的时间。
直到第六天,那天清晨,大宋军队刚刚经历过一波猛攻,正在城头上休息,突然有一个士兵喊道:“看,我们的援兵到了!”果然,城北有一队人马,看来是援军。邓明也往城北看去,看着远处的那一队人马,他总觉得有些不对,思索了一会儿后,邓明大叫一声:“那不是援军!”
那确实不是援军,那一队骑兵的速度太快了,大宋的兵马怎么可能有这个速度,并且他们身上的盔甲也不是大宋兵马的样式。再加上他们是从北方奔来,所以呢,结果十分不容乐观,那是北魏援军。
这队人马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约有一千五百人,但宋军的守城军队也只剩了大约两千人,所以邓林现在心中很慌,他不确定他能否将此城再守四天。
战争非常激烈,顺阳郡中的百姓也参与了守城,一直到了第十天,两方人马都所剩无几,而大宋的援兵却迟迟未到,城上仅有三百六十人还在坚守。而城下的北魏军队也损伤甚重,仅剩了九百余人。
北魏军队此时都没了斗志,北魏几乎每次都能在与大宋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这次他们竟然十天都没攻下一座城防一般的城池,并且他们还有一千五百人的援军。
那天上午,北魏军队先发起了一次攻击,宋军再一次击退了北魏军队。下午,双方还都没喘过气的时候,北魏将领又一次开始指挥攻城。此时的拼杀早已没有第一天那么激烈,宋军反而还占了上风,因为禁军本就武艺高强,宋军城内的物资也十分充足,而北魏军队的粮食已经快要用完,两方士兵行动都十分迟缓,这种场面已不能用攻防战争来形容了,这简直是一场游戏。
北魏的兵马果然是多,在守城第十一日的上午,北魏再次派来了一千人的援军,这队援军刚到,便开始攻城。宋军死伤惨重,可还是硬撑着把北魏军队赶了回去。
宋军大旗仍然耸立在城头上,有几名士兵在这几轮守城战争后,累得连喘息的劲儿都没有了,他们便躺在大旗边上休息。
北魏军队现在特别有挫败感,这一千精兵竟然攻不下这座城。于是北魏将领改变了战术,开始一批批地派兵攻城。这可真是让宋军特别被动,他们早已疲惫不堪,还得一直作战,更何况他们手中的武器也十分破旧了,有的刀头上断了一截,还有的士兵只能捡死人手中握着的武器来用。
邓明脸上溅满了血,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擦。这一次进攻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直到两个时辰后才结束。
顺阳郡城头上那面大旗仍然没有倒下。
此时,远处又传来了一阵马蹄声,邓明心道:“完了,这城我是守不住了,我这条命估计也要搭在这儿了!”但随着那队人马接近,邓明才发现那队人马大部分都身披铜甲,胯下骑着褐色马匹,正是义成郡的两千援兵,这两千援兵来得可真是及时,要不然顺阳郡肯定就被攻下了。
北魏军队最终惨败于顺阳郡下,这是北魏与大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也是北魏仅有的九次败绩中的一次。
南阳郡的战况倒是轻松一些,因为离南阳郡最近的新野郡在北魏还未发起进攻时,就发兵支援,新野郡的援兵正好在北魏军队安营札寨时到达。新野郡那些援兵立刻发动了突袭,当日南阳郡守军的统领乃是兵部主事赵仁同,他本也想主动出击,因为南阳郡的城防问题很大,但这些问题从外表上是看不出的,可有了郡图的北魏士兵一定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对城防发起冲击。他见北魏的阵中一片骚动,便冒险从城中带了三千五百人出城杀敌,北魏的六千精兵由于没有休息,又被宋军从后方偷袭,自是损失惨重,只有百余人及时反应过来,杀出重围逃走了。
而北魏对颖川郡和汝阳郡就根本没认真进攻,都只分别派出了一千人,很快就被大宋的精兵全部消灭。
至于高平郡和鲁郡,北魏根本就没有派兵进攻,弄得那儿的援兵十分疑惑,还紧张了十余天。
但守城的将士们却没有想到,建康城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祸中
永初三年九月十一日,建康城中。
一场大雨刚刚袭击了建康城,大宋才刚刚建国,所以建康城中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排水系统并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水量,所以除了宫城之外,其他的街道上都积满了水,并没有什么人出门,就连宫城上都只有守城的十余名士兵——本应该有更多人,但是其他人都因为大雨而去更换衣服了,只剩下这十几人暂时看守。
大理寺卿祝桢此时正站在宫城上,向身边负责记录的小吏报出宫城守卫体系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不得不说,宫城的防守实在是太脆弱了。祝桢只要带上大理寺的十个人,就可以轻松地突破城墙,来到宫城内部。而宫城内部禁军士兵的巡逻分布也十分松散,只要潜入者小心谨慎,不发出太大的响动,就绝不会被宫中的守卫给发现。
但是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并不是禁军人手不够,城中还有一千禁军,如果每次派出三百三十人守城并巡逻,再加上一百御前侍卫,这些兵力是足够了。但现在的宫城守卫情况却不容乐观,除去一百御前侍卫,便只有八十禁军,每个宫门只有15名禁军守卫,所以之前的事件才会发生,并且宫城的禁军都着装随意,只穿着布甲,特别容易被弓弩一箭射死。祝桢在仔细巡视了宫城守卫后,都快要因窒息而吐血身亡了,因为宫城防卫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这入侵不成功的话都难,那个负责记录的小吏写了两张纸,才终于把祝桢的话记完。
次日,宫城中开始按祝桢的建议,对守卫体制进行了改革,禁军的休息时间减少了很多,所以禁军众人皆是叫苦不迭。但留在京城暂时管理禁军的副统帅催得很紧,众禁军尽管不情愿,还是换上了新的较之前更为厚重的盔甲。禁军的巡逻路线及巡逻次数和速度也被严格要求。这样一来,宫城中的防卫确实更加严密了。
九月二十七日,邓明带着残存的四百禁军,赵仁同带着身边的侍卫共同回到了京城建康。第二天邓明与赵仁童一起上朝,向宋帝禀报战况,宋帝听后十分满意,准备赏赐那两人时,一直站在宋帝身边的太子却突然发话了:“儿臣认为父皇不应该赏赐兵部主事。”
宋帝倒是十分吃惊,便问道:“这个嘛,他们守城自是有功的,太子你便不要多管了。”
太子平常都不怎么在朝堂上说话,即使说话也是应和别人的意见,这次他却如此主动的发言,着实让殿中众人意想不到。大家都以为太子都已经碰了个钉子,应该就不会再说了,哪知道太子却又说道:“兵部主事赵仁同卖国通敌,怎能赏赐?”
赵仁同虽然是个性子平缓的人,此时也被太子逼急了:“太子殿下为何说我卖国?将主力部队调至颖川、汝阳二郡也是我和兵部尚书一起提出来的,我看殿下您还陷害忠良呢!”
宋帝本因生病心情就不好,现在更是生气了:“太子啊太子,你想大闹朝堂吗?来人,给我把他押回府中,不许他出府,明天这时候再放他出去!”
十几个禁军立刻就拥向了太子身旁,太子此时倒是不敢再说什么了,他毕竟还要考虑到他太子的位置是否能保得住。所以他乖乖地走在十余名禁军的中央出了宫城,之后乘马车回府了。
柒、祸外
永初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北魏帝都平城。
北魏的帝都虽没有建康城那么大,但却十分精致,街道繁密复杂,如果不是当地人或是熟悉平城道路构造的人的话,他走在平城中一定会迷路。
崔度在平城中转悠着,他的打扮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是个北方的商人,但崔度其实是大宋新野郡人,他是大理寺众武官中的一员,他与其他大理寺的武官一样,都善使弓弩与长剑。
两个月前,他被祝桢派到平城来打探消息,找出北魏在大宋的内应是谁。崔度正好是最佳人选,因为他孤身一人生活在建康城,没有妻室,他身材又十分高大,还用很短的时间练出了十分标准的北魏方言。再加上他又很乐意完成此次任务,便化妆成了一个北魏商人,顺利地进入了北魏。
崔度的消息打探进行并不像预期那么顺利,因为北魏气候比较干旱,所以城中树林很少,这也导致了崔度无法潜入各高官的府中,因为他没有藏身之处。并且平城的建筑都十分低矮,没有高大的建筑,崔度也无法从高处俯瞰全城,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打探到了各高官宅邸的位置,还略微了解了一下平成的街道结构。
崔度本来想的是找一张平城街道的图纸,哪知道北魏法律中有规定说不许私藏名城池及各郡的详细地图。要不然以崔度身上的那一笔巨资是肯定可以弄来一张详细的地图的。
九月三十日,子时,崔度终于决定要来一次夜行。他穿上了布甲,用布将脸蒙上,只留下了眼睛。之后便开始在各屋顶纵跃。
他本想去北魏的兵部搜寻线索,但北魏的兵部火烛通天,还有一个高官服饰的人正在骂着周边的人,还把桌上的砚台一把推到了地上。见此情景后,崔度便放弃了在兵部搜索的打算。正准备回到住处,却发现前方有一个很大的院落,崔度仔细回想了一下后,认出了那是丞相府,他当即纵身跳到了丞相府围墙的墙头,仔细确认过黑暗之中没有任何人或狼狗后,便从墙头上跳入了丞相府中。
崔度正好落在了一个花园中,这大概是平城中除皇宫的花园外最大的花园。崔度先在花园中的一颗大树上向房屋处望去,见沿路无人,便跃上了屋顶,朝着其中最高大,也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奔去。
他到了屋顶上后,轻轻一跃,悄无声息地到了地面上,他从窗户向里望去,见屋中火烛通明,还有说话的声音。崔度心中暗暗抱怨了一句:“北魏的官都都这么喜欢晚上谈事情啊!不去好好睡觉啊!”但崔度还是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慢慢走去,突然,黑暗中出现了两盏灯笼,崔度知道那肯定是几各卫兵,便再次跃上了房顶,趴在房顶上仔细听着屋中的动静。
崔度终于听到了说话声,有一个细微的男声说道:“丞相不要着急,我已派了一千人去突袭顺阳郡,他们定会成功的。”另一个声音则更响:“什么不要着急!我怎么可能不着急?我们的一万余名精兵就葬身于这几座城下了吗?那一千骑兵怎么可能突破顺阳郡啊!”随后就是杯子被摔碎的声音。
突然,崔度感到下方有一阵凌厉的风声,他急忙站了起来,轻巧地跃到了另一个屋顶上。就在此时,一柄长剑穿透了屋顶,之后便钉在了地上,崔度见此情景,急忙抽出长剑,为逃跑准备。
窗户紧接着被破开,一人身着长袍,悠闲地拾起了长剑,跃上了崔度所在的屋顶。
崔度急忙跳下屋顶,向丞相府的高墙奔去,但追赶着崔度的那人轻功远比崔度要强。崔度在奔到丞相府中的花园时,那个追赶着他的人爬上了一棵树,准备一举跃下将崔度擒获。
丞相府的花园中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虽不宽,却与平城的护城河连通。崔度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本是新野郡人,新野恰好临近淮水,当地人常常下水捕鱼,所以崔度的水性是很好的,他便盼着能在水中躲上一会儿,他便沿着河水一直向前,此时,通往护城河的那条地下水流便出现在了崔度面前,他急忙游了进去,在一刻钟之后,他终于来到了护城河上。
平城位于北方,十分干旱,但护城河却是人工注水,所以时时都是满的,这倒是方便了崔度,他轻松上了岸,此时城外的集市已经有商贩出摊儿了,崔度身上倒是富裕,买了一批骏马和一身衣服后,便驰马向建康赶去了。
捌、祸袭
永初三年十月十七日,顺阳郡。
顺阳郡郡守刘章这一年过得非常不顺,他本是皇室宗亲,却被调来守这顺阳郡。顺阳郡被北魏攻打时,他还被邓明推上了城头督战,而不是安逸地待在顺阳郡守府中的地堡里。
可他虽是皇室宗亲,官还没有邓明这个禁军大统领大,他每次站上城头都是心惊胆战,顺便还把禁军大统领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个遍。
顺阳郡总算是保住了,但顺阳郡的城防还有待重建,朝廷却一分钱都没给他,说国库空虚,出不起这么多钱,还说刘郡守家财万贯,希望他能自己出资去修。
刘章确实是家财万贯,但他一点儿都不想出资去修城墙,便只出了很少的一笔钱,请了几个工匠去把外墙修补修补,要看起来像新的一样。这几个工匠也照着刘章的命令去做了。所以当南阳郡的城防还在加高加固时,顺阳郡的城防已经修好了,并且真的像新的一样。朝廷派来的监察大臣收到了刘章的一笔钱,便只在城外绕了一圈,见城墙是崭新的,护城河中也有了点儿水,便满意地走了。
顺阳郡的守兵也只有约一千人了,刘章为了达到朝廷要求的三千人的标准,便临时征来一些老百姓,穿上官兵的衣服,临时充了个数。
不过这倒也让北魏的探子十分吃惊,他很奇怪顺阳郡怎么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就恢复到战前的状态,所以他立即奔向上洛郡,正好遇到了准备偷袭顺阳郡的北魏人马,让上洛郡调了两千轻骑兵也加入偷袭的队伍中后,他才放下心来。
此时在建康城中,祝桢也刚刚从崔度之处接到消息,急忙上朝。请求宋帝派上两千人前去守顺阳郡。
哪知太子却又插了一句:“父皇,儿臣认为顺阳郡的三千守军已经足以对抗北魏的一千兵马,何必再派人去守城呢?这会造成百姓人心惶惶,反而对守城不利啊。”
宋帝听了太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对祝桢说道:“祝卿你便不要多虑了,顺阳郡中兵强马壮,城防也早已十分完善,定能抵挡住北魏的进攻。”
祝桢听了这番话后,也觉得他自己是多虑了,他觉得这几个月他也太小心谨慎了,便没有再想这件事情了,反倒是和宋帝禀报起了攻城防卫改革的进展。
十月二十三日,顺阳郡。
刘章悠闲地在书房中批阅着收税的官员给他递上的报表。外面突然就冲进了一个人,刘章那句“有何事啊”还没说出来呢,对方就已经发话了:“刘郡守,大事不好了,北魏军队三千人正在渡江,直奔顺阳郡而来!”
刘章刚认出来那人是参将萧正,还想说他鲁莽,但在听到这句话后,刘章便瘫在了椅子上,喊道:“快……快关城门!”之后,刘章便站起身来,连宫袍都来不及整理,便跌跌撞撞地向地堡入口跑去了。
萧参将虽然官不大,但在刘章离开后,他便是顺阳郡中权力最大的了,他立刻上马奔向城头,喝令四门卫兵立刻关门,并派了两名士兵前往义成郡请援兵。
一千二百名士兵站在城头上,每个人的心中都很慌张,因为北魏军队的数量是两倍于他们的,顺阳郡城防也没有之前那么坚固,他们的物资也没有之前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