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侃侃历代皇帝以及名人(2.5w)管子诺
2021-12-16 15:12:34 来源: 作者: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四年级管子诺 【 】 浏览:1007次 评论:0

目录

一、夏

二、孙吴的建立

三、明朝



 一、夏

  开国皇帝:禹

  大家应该都知道大禹治水,但你们知不知道大禹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呢?

  禹,子是舜禅让给他的。本来应该再禅让位给别人,但是民众在他死后拥护他的儿子启。于是,封建制度正式开始。 


   二、孙吴的建立

【孙吴的历史(一)】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在三国中,大家觉得最强大的谁呢?我觉得是孙吴。具体是为什么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孙吴的强盛还得从它的建立说起。

  孙吴的奠基人有三个,他们分别是孙坚、孙策、孙权。其中,孙坚是孙策、孙权兄弟的父亲,孙权是日后的吴大帝。

  孙坚的势力始于朝廷急于消灭黄巾军的时候。当时时值汉灵帝时期,朝廷内乱,汉各地拥兵反叛,孙坚为了保卫国家,也起兵了。他吸收小兵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强制征兵,是自愿报名的。而且只要入了军,孙坚就会拨粮,大家都不用自备粮食就可以吃饱饭。孙坚这样的人性化政策吸引了很多人参军,他的军事力量逐渐的成了强手中的强手。要知道,当时可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粮食可是很稀缺的!

  天下渐渐的越来越乱,汉灵帝也死了,董卓入了京,废了新立的少帝,又立了一个小皇帝,他就是汉代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刘协不慌不乱,具有能在危机中处事的能力与责任,可是董卓只是让他当一个傀儡皇帝,并不让他处理政事,而是自己批奏折、下命令。寻常人尽管是绝世高手,也刺杀不了董卓。因为除去董卓就连睡觉时也穿着三层软甲、五层铁甲不说,光说他身边的养子——吕布着方天画戟保卫着他,就令人够呛的了。所以说,孙坚自己也开始反抗朝廷,自己创立一个崭新的朝代。

  回到孙坚。这时间的大轮滚动着,孙坚终于在他的势力达到顶峰时期,有了二儿子——孙权。他的大哥——江东小霸王孙策细心地照料着他。与此同时,董卓进京之后,他的暴政多,被人所恨,刘协也被他关在一间小庭屋里。董卓本人还多次亲手打小皇帝!曹操这个日后的枭雄也忍不住了,进宫刺杀董卓。没料到董卓身上有重重保护,曹操只得在董卓发现他后,装作进献宝剑,把他用来刺杀董卓的七星宝剑进献给了董卓。然后,仓皇逃走了。

  另一个大臣又把他的义女——貂蝉给用作美人计。他先请吕布来吃饭,答应把貂蝉送给他作妻子,又等吕布走后把貂蝉献给了董卓。当吕布知道此事的时候,怒气冲冲地向那位大臣质问道:“为什么要把貂蝉交到董卓手里?”大臣却焦急地告诉了吕布貂蝉被董卓强行要走了!吕布更生气了,想杀掉董卓。但又想到董卓是他的义父,也就不好意思下手。大臣见吕布动摇了,就再一步劝说吕布,告诉他董卓与他又不是一个姓,怎么可能是父子关系呢?于是,吕布心中也就没有顾虑了,在董卓加冕称王的那天,刺杀了他。

  回过头来看孙坚,他的儿子孙权已经长大了。他们和孙策在一次打完仗后去战场察看,在一个井里发现了一个珠光宝气的小盒子。小盒子打开后,大家的眼睛差点儿瞪了出来——那个木制的小盒子里装着传国玉玺!

  中央的大乱让孙坚对皇权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准备把传国玉玺自己留下。孙策和孙权早就知道了传国玉玺在谁的手里,谁就会遭殃。他们努力地劝说着他们的老爹——孙坚,想让他把传国玉玺给别人,可是孙坚不听。不仅中央政府的不稳定,不安全,深入“坚”心,而且传国玉玺的诱惑也挺大的,它代表着皇位,而谁又能把到手的皇位当做空气,放手不要呢?孙坚最终还是把传国玉玺留下了。四方诸侯耳目灵动,很快就知道了传国玉玺在谁手中,他们攻打孙坚。最终,孙坚死于了乱军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太贪心。

孙吴的跃进【孙吴的历史(二)】

  孙坚去世了,孙权和孙策成为了没有父亲的人。他们只得自强自立,来存活下来。这时,孙策充分体现了他“江东小霸王”的称号:他率领部队打下南京,然后再攻下了江东的大部分地区。人们都很畏惧他,但是他很骄傲,不能容忍比他更厉害的人。

  有一次,他在打下了一个城之后,志得意满地巡视着这个城。突然,城里出现了一个五十岁不足,一百有余的老头。孙权的护卫以为那个老头是神仙,都向他下跪了。孙权非常生气,就下令处死他。那个老头于吉有许多门客,他的门客很恨这个“江东小霸王”,就一直在找机会杀他。

  终于,“刺客三人组”找到了机会。千不该,万不该,孙策自己在一次狩猎的时候,用自己的宝马一马当先,领先于他的护卫队。几分钟,时间很短,但是刺客们就趁这个时间攻击了孙策。他们个个射箭技艺高超,短时间内,可以置一个人于死地。孙策就是被这样的“魔鬼”盯上了。他们张弓搭箭,射出了几箭。第一箭,孙策凭借他高超的第六感,在马上躲了过去;第二箭,被孙策轻轻地拨开了;第三箭,速度很快,既没法拨开,也没法躲开,孙策只好硬着头皮咬着牙,用嘴巴叼住了那支箭。

  这些还不算过,第四箭趁着孙策不注意,正中他的眉心,把他的脑袋射出了一个大窟窿。刺客们正欲射出瞄准孙权心脏的箭,卫兵们赶来了,挡住了第五箭,并把三个刺客捉住了。随后,这支马队把孙策马不停蹄地送往江东最好的大夫那儿治病,希望能把孙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毕竟,东吴没有了“江东小霸王”,命运也可能就不好说了。还好,这位大夫技术是真的不错,把孙策救回来了,只是头上留下了一个大窟窿。而且还不能过于生气,因为生气时,血会上涌到脑袋那儿。而过于生气的话,身体里的血液以及血压都在脑袋附近徘徊,应以至于把脑袋的伤口冲破。最终,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孙权听见了大夫的话,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就回家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整个江东都被孙权孙策兄弟占领了。现在,对于孙策来说,巡视他的都城

  是最重要的。于是,他成天巡视城池。

  有一次,在巡视完城市后,孙策照例都很满意。这一次,他巡视完了都城江都之后,突发其想,不知是不是忘了他的脸已经不堪入目,孙策想看一下他“英俊”的脸庞。他一下达命令,旁边绝对忠诚的侍卫就拿来了一把铜镜。孙策才看了一眼,就气得把铜镜一摔,晕了过去。过了好久,孙策醒来了。他平定平定了心情,准备直面自己的丑陋。但是这次,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脸,他看到了于吉!于吉在镜子里,对着孙策坏笑。孙策“哇”的一声,吓坏了。他抬头一看,是于吉!躲到床上看,还是于吉!他到哪里,哪里就有于吉!孙策恼羞成怒,伤口破开了。“噗嗤”一声,血喷了出来,孙策就这样死了。

  在孙策死后,孙权尽管很伤心,但是还是在尽量保持孙家在江东的霸主地位。还向外打仗,成功的灭掉了弱小的诸侯。最终与曹操、刘备成功的三分天下。

 

 孙吴的守成【孙吴的历史(3)】

  在天下已经较为“干净”的时候,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把才能演示出来。而我们的吴大帝孙权却巧妙的做了几件事,让天下人都很佩服他。孙权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1.222年称王

  2.229年称帝

  3.在赤壁之战时,联合刘备打败曹操

  4.在曹操水兵操练时,临危不惧,可以来跟曹操沟通,让他无计一可施。

  这四条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其中的胆魄和胆量是非常人可以及的。尤其是第三、四条,只要胆子小一点的人,就算让他骨折,他也不会去做这些事的,嘻嘻。

 

 孙吴的哀落【孙吴的历史(4)】

  吴大帝孙权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算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但是,孙权现在已步入了垂暮之年,可谓是垂垂老矣了。现在,最令孙权困惑不解的问题是:到底应该选谁做太子、继承人呢?这个问题,孙权足足思考了二十几年。直到公元252年,孙权终于驾崩了。他没有选定的继承人,于是会孙权的第七子——会稽王孙亮十岁继位了。从252到256年,这个国家一直被皇亲国戚控制着,直到孙亮十五岁时——公元257年,孙亮正式亲政了。

  孙亮亲政后,自然要除掉一些威胁的,而孙綝就是他的眼中钉。可惜他在联合全公主准备杀掉孙綝时,事情泄露了。孙綝马上做出决策:夺叔篡位。他成功地当上了皇帝。那孙亮呢?他已经被踢到一边,被贬为会稽王了。他后来又被贬为了候官侯,孙亮就死在上任的路上,死的时候年仅十八岁。吴国的下一个皇帝是孙休,他是吴国景帝,促进了吴国的继续繁荣。最后,就是残暴之帝王——孙皓。

 

 孙吴的灭亡【孙吴的历史(5)】

  孙皓是一个残暴的帝主,他早期实行仁政,迷惑了天下人的心,渐渐地,靠拢他及他的国家。在达到他的目的后,孙皓开始吃喝享乐,而且还开始尽情杀人。这种情况延续到了280年,西晋军攻破南京。南京,也就是石头城,历来是军事争之地,但是它的三天陷落,还要归功于孙皓。有一次,在孙皓饮酒作乐之际,有一个谋士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向孙皓出了一个破主意:用铁链“锁”住江,让敌人过不来。没想到孙皓竟然采纳了这些意见,用了20几天时间,造了一条头连着的铁链,连夜把链子拴在了河上。用了十几天装好链子后,司马家族——晋国派来的将士正好也到了。那条铁链困住他们了吗?没有,读到这里,你也许要问了:“铁链法”,怎么是一个烂主意、废主意呢?原来这制造加组装这些铁链花了一共二十几天,而晋军却只花了半天时间,就运用了他们认真学好的中学物理——热胀冷缩破了孙吴的“铁链法”。于是,很快,孙吴在280年灭亡了。

 

 

三、明

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平民家族,13世纪80~90年代,他投奔向郭子兴,成为亲卫军中的一员。1368年开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他的子孙明神宗朱xx执政时期,大明有一位默默辛苦着的仁兄——海瑞。

  海瑞出生于正统明武宗时期,号称明朝最不要命的人。一、他骂过明世宗;二、他骂过张居正。明世宗论大明皇帝难伺候榜,世宗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二。但是他不仅仅难伺候,还荒于政。大明帝国在他的统治下,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海瑞忍不住了,他发出了奏折。在他的计算之中,嘉靖根本不会看他的奏折,而会把文件放进公文堆中,交给内阁大学士看,而自己专心炼丹。毕竟,长生不老才是正道。而在内阁的各位大学士在看到那件公文之后,就会劝阻嘉靖,继续不管正事。可惜他的算盘打空了,首先,嘉靖那天心情大好,看起了奏折;其次,海瑞就是在那天上交了他的奏折。因此,只要是人都能推测出,嘉靖看到了奏折。他果然看到了奏折,而且勃然大怒。至于奏折是怎么写的呢?大意是这样的:“陛下,别再炼丹了。别看大臣们还在皇上、皇上的喊你,但他们早就不鸟你了。”嘉靖勃然大怒,命令锦衣卫首领黄X去抓海瑞。还好这位首领机灵,对嘉靖说:“皇上,听说这个名叫海瑞的人已经买好了棺材,就等着你来杀他,名垂千史了。”于是,嘉靖皇帝放弃了杀海瑞,而侍卫长自己,却名垂千史了,哈哈。

第二,海瑞又骂了所有人:“举朝之夫,皆妇人也。”唉!

这时,首辅李春芳表态了:“所有人都是妇女,那我就是老妪吧。”

 


 具体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觉醒吧,朱重八!

(二)诛元之利器

(三)小小豪州城

(四)人心之险恶

(五)朱元璋的英明决策

(六)决战番阳湖

(七)下江南


  【一】觉醒吧,朱重八!

  明朝,是一个广泛运用火药的朝代,也是最后一个由汉民族控制的政权。明朝,和汉朝一样,开国皇帝也是一个草根———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也名八八,得名于元朝政府的不平等制度:不是官员后代不能取名,名字只能用父母的年龄相加,或以自己的生日命名。朱元璋出生于八月八日,所以得名朱重八。朱重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个穷人。他们家长年工作于刘德,一个地主,朱元璋就在刘德家放牛。其实,地主刘德的名字与他的品行不符。因为朱元璋帮地主放牛,刘德自己却几乎不给朱元璋饭吃。所以说,我觉得刘德的名字里可以加一个字,加成“刘缺德”。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在工作剩余的时间也交了一些好朋友。他的好朋友有几个:汤和、徐达,以及其他几个小朋友。他们一起玩了许多游戏,其中最受欢迎的游戏就是“当皇帝”。“当皇帝”的具体规则是这样的:先堆起一个小土丘,再随便找一个人坐上去当皇帝,其他人就跪着对他磕头。所有小朋友都当过,但总是发生这样一件怪事:别的小朋友当皇帝时,那块土丘总是塌方。但是在朱元璋当“皇帝”时,土地就不塌方。于是,朱元璋在小伙伴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于是乎,在一天,朱元璋以及他的小伙伴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朱元璋带头,和小伙伴吃了一头牛。小伙伴们对朱元璋既高兴又佩服。高兴是因为他们吃到了一头牛,大饱口福;佩服是因为朱元璋会独自承担责任,而且口才好,最主要的是他们吃到了牛!但回去之后,朱元璋可就惨了。他和小伙伴们虽然众口一词,说是牛突然发疯,冲到了山里,他们拽不动,把卡在山岩里的牛的尾巴给拽下来了,并且拿出了他们没吃的尾巴作证。但是察觉出少了一头牛的刘德依旧暴怒,派了几人查实。按理说,朱元璋的谎言天衣无缝,应该不会被揭穿。可是不知那几个壮汉是怎么找的,硬是找到了被朱元璋等人丢进山涧的牛骨头。朱元璋的罪恶被揭开了,他也就苦了……

  朱元璋被关在刘德家一间废弃的屋子里,没有食物,饿了四天四夜。当他几乎快要饿死的时候,朱元璋大喜——他掏到了老鼠洞!要知道,老鼠经常储存很多食物,掏到了老鼠洞,就为饥俄的人掏到了额外的一条生命!朱元璋掏到了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红豆这八种谷物,又用土造了一个锅,加上一些水和搜到的八种谷物,就煮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粥。朱元璋因此逃过一劫。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纪念这一天,朱元璋就把农历腊八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各家各户都也只能用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红豆这八种谷物煮粥填饱肚子。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让我们把视角拉回穷苦的朱元璋,他所打工的家庭也因皇帝的闹腾没粮了。于是,他做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决定:去皇觉寺当和尚。朱元璋虽然到了寺庙里,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如撞钟、念经等。读到此处,你肯定就要问了:撞钟、念经不是只有大和尚才能做吗?怎么就连这些工作都成了底层工作呢?那高层工作到底是些什么工作呢?原来,当时来到寺庙里的人也开始分“贵族”和“平民”了。“贵族”们就一起喝酒吃肉,全然不顾寺庙禁规了。而入庙时间较短的“平民”们就只能做像朱元璋所为的底层工作了。而在这里的环境下,朱元璋也就只能混一口青蔬菜吃。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皇觉寺也没粮了,全体僧人们只得一家一户地去讨饭。但是竟然在这种情况下,也有贫富差别!“贵族”们一起乘着马去江浙一带较富饶的地区化缘(讨饭),而“平民”们却只得去山西一带贫困区。往往朱元璋他们敲开一家人的门,但那人自己也没饭吃!在化缘的这几年里,许多僧人都饿得皮包骨头,其中也包括朱元璋。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朱元璋在这几年里广交好友,精神上已受到了强大的锻练。过了几年,饥荒渐渐退去了。其他人都回到了寺庙里混一口饭吃,但朱元璋不一样。他从一个失去父母亲兄弟姐妹嚎啕大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对元朝仇很之火熊熊燃烧的成年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朱元璋,上天将委以你重任!


  【二】诛元之利器

  元惠宗至正年间,一场黄河流域的大洪水爆发了。顺帝(惠宗)大发慈悲,在治水的同时拨了几吨粮食下去。本来这是一件百姓皆乐的大好事,但是当时官场上早已是乌烟瘴气,所拨的粮食经过地方长官一克扣,实发到百姓手中就早已只剩几粒米了。再加上地方上的长官贪污,百姓们早已忍受不住,开始反抗,并有口号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样,治理黄河的大事继续进行着。但在这一天,一个民工挖到了一个独眼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那个民工激动极了,立刻高呼他们的口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跑回了帐篷。随后,他把石人展示给大家看,并鼓励大家造**。

  就这样,“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元朝的第一次大规模造**开始了。这次造**也是元朝里唯一的一次大规模造**,分为两个系统,有红巾军系统和非红巾军系统。红巾军系统又分北方红巾军和南方红巾军。朱元璋就是处在红巾军系统里的北方红巾军的一个分支里的郭子兴的驸马。

  那朱元璋又是怎么做到郭子兴驸马的呢?这还得从挖出那个特殊的石人之后说起。

  自从挖出石人,平民百姓们都开始造**,天下兵荒马乱。可是这些却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朱先生。他此时还在寺庙里做着单一的工作:每天撞钟、扫尘、吃饭、念经,最后睡觉。但是一封信打破了朱元璋平静的生活——这是已经参军的童年玩伴汤和寄给他的。信中所言用白话文讲出来就是“我在军中已经做到了千夫长,希望你也能来参军,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朱元璋在看了这封信之后,不动声色地把信烧掉了。毕竟,他还没想好要不要参军。如果这封信被人看到,就麻烦了!可是,当天夜里,他的师父告诉他,不知道是谁泄了密,而且有人要在天明之时出去告官府!朱元璋听罢,也来不及多想了,连夜赶出了寺庙。

  出了寺庙,先找到了一个叫周德兴的算命的人算了一卦,问他自己应该怎么办。周德兴看了一眼烧好的甲骨,对朱元璋说:“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结合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逃,朱通缉犯肯定会很快被抓住;如果守着寺庙,更不行。朱死刑犯很快会在工作时,被官府人员拖去砍头。但如果朱将军从军的话,就不会被抓住。再看当时造**的人非常多且强,元朝最强盛的骑兵团也打不过他们。所以,朱元璋到那里的话,相对来说会安全很多。


  【参考信息】

  当时,造**势力极为强盛,元军毫无抵抗之力。于是,很多元军就直接逮捕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老百姓们没办法,只好造**。这就造成了造**行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元朝灭亡。

  结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朱元璋参军也是迫不得已。要不然,就算官员遇上朱元璋,没有认出是他,那个官员也会抓他凑数。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投靠到了豪州城——郭子兴的门下。当时其实是有五个将领在豪州互斗,小小郭子兴就是其中之一。(但在这里我们以朱元璋为主线,就不再赘述与朱元璋无关的其他四个将领了。)在投军之后,一定要取一个好听一些的名字。所以,朱重八(或作朱八八)改了一个名字:朱元璋。朱,谐音诛;元,代指朱元璋所在的元朝;璋,是指用玉做的利器。朱元璋,就指诛灭元朝的利器!


  【三】小小豪州城

  朱元璋一来,就遇到了麻烦。在进入豪州城时,他被守门的门卫挡住了。他尽管说自己是来投军的,但是门卫大爷根本不信。大爷的不信其实是有根据的,因为这时候,元军都要打过来了,哪儿还会有人投军呢?没想到这时,郭子兴来了。门卫们一见他,都匍匐跪下了。他们随即亲报郭子兴说有一奸细溜进了城门,自己还说是来投军的。说着,就指着朱重八。郭子兴威严地说:“我知道。”说完,他立刻转向朱元璋,语气趋向严厉,“你这个奸细,受了蒙古人的贿赂,来探测我们的情报。还装是来投军!”朱元璋却不慌不忙:“我确实是来投军的。”郭子兴很惊奇朱元璋能如此不慌不忙,急忙问朱元璋的真实情况。于是乎,朱元璋就把汤和写信通知他自己做到了千夫长,希望他能从军的事和盘托出了。

  在了解了朱重八的真实情况之后,郭子兴立刻赏识上了朱重八。他把朱元璋编为了自己的亲卫军队员,位同百夫长。但是,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奇景:一个千夫长跟在一个位同百夫长的亲卫队队员后面。这也为汤和的善终埋下了伏笔。

  在当了一段时间亲卫军后,朱元璋对郭兴越发的忠心耿耿。最终,这种忠城达到了终极,于是乎,郭子兴就灵机一动,把自己的义女(朋友临终前把女儿托付给他)马氏许配给了已经改名的朱元璋。朱元璋在成了郭子兴的驸马后,朱元璋开始地位显赫,甚至成为了右将军!但是虽然他成为了副将军,朱副将也毫不骄傲,战利品全往上级(郭子兴)手里送。上级退回又赏赐给将士们。按理说,朱元璋这样谦虚(圆滑)的人,应该不会有任何麻烦。但是早期朱元璋却有一个小爱好,这个小爱好非常好,但是却给朱元璋带来了不少麻烦。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和平主义者朱元璋只是在自己的同盟之间搞和平,他的和平主义可不包括他的仇人:元朝。但朱元璋在同盟之间的小小和平,也让他难以脱身。

  在小小豪州城里的五个大将很不对付。朱元璋想让他们和平,但是他们的关系却和朱元璋所提倡的和平所行甚远——内斗。朱和平主义者只得来回调解,充当在五块炸药之间的海绵。有一天,这块“海绵”又“出使”了。他好不容易调解好了郭子兴和孙德崖的争执之后,随着孙德崖的士兵向城里往回走。结果,在护送孙德崖的时候,郭子兴造孽的士兵们想起了郭指挥官是怎样恨这个人的,于是私自把孙德崖给捆了起来。消息传来,孙德崖的士兵们疯狂了。他们也顾不得多想了,立马把朱元璋五花大绑了起来。兵营里知道朱元璋被捕,顿时疯了。如果被捕的是别人,朱元璋也许还可以想方设法把被孙德崖士兵绑起来的5人救回来。但这次被捕的不是别人,就是朱元璋!兵营里顿时乱套了。最后,还是朱元璋招来的徐达想出了办法。先用徐达去换朱元璋,再放孙德崖回去。最后,再把徐达还回来。于是,郭子兴让朱元璋的发小徐达放手去做了。

  计划非常成功,双方皆大双喜。但是只有朱元璋知道徐达冒了多大的风险去救自己。因为这个计划虽然很安全,但是双方一旦有变故,徐达就会被首先扣留,命丧黄泉。

  在经过这一次事之后,郭子兴愈发地器重朱元璋了。可是就这样放走了仇人,他非常不甘心。于是,他认知失衡了。在经过几天的痛苦之后,郭子兴终于领盒饭了。朱元璋成为了郭子兴的后任指挥官之后,心胸也更宽阔了,舞台也更广大了。他已不满足于小小的滚州城,也不满足于他后来夺下的和州城,他要的是天下!


  【四】人心之险恶

  朱元璋终于把格局扩大了,成为了天下斗争的其中一员。他的对手具体有这些人:天完国,国君为徐寿辉。他取这个国名时,其实耍了一个文字游戏:“天”字去掉上面的横就为“大”“完”字去掉头顶上的宝盖头,就荣升为了“元”。它们连起来就成为了“天完大元”,这样来看,元朝是非常吃亏的。但是这个国号的制定者(也就是天完国国君)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原来他就是这个帅小子:徐寿辉。徐寿辉虽然外表光鲜,但是他只是口才好,其它治国等方面的能力根本不在行。最终,崇拜佛教的徐国君在一次被手下悍将——陈友谅骗去的一次宗教活动中,被陈友谅手下用大锤杀死。后来,陈友谅建立汉国,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个强力敌手。


  【参考信息】

  徐寿辉本人非常喜欢宗教,他经常赞助于捐钱修建寺庙。故他被骗去寺庙,被大锤砸死。据说,徐寿辉在察觉出异样之后,曾对陈友谅哀求:“求你不要杀死我,我可以把国君之位让给你,但是求你不要杀死我……”陈友谅在听到徐寿辉的话之后,诧异地看了徐寿辉一眼:“你是怎么在这世上活下来的?”随后,命令殿旁卫士杀死徐寿辉。


  第二个,就是坐镇江南的张士诚。张士诚的实力其实很强大。但是在后来,他的三个亲兄弟,死了两个,只剩花花公子张士信了。张氏兄弟的势力日渐衰微。此两者;朱元璋皆敌不过。

  天下的人心险恶至极,朱元璋是怎样应对的呢?


  【五】朱元璋的英明决策

  经过天下的不断地磨擦碰撞,终于形成了“四分天下”的局面:朱“小”璋、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元朝统治者。前面我们说过,朱元璋是天下里暂居较弱的一个,但是他是如何保存实力,没有亡国的呢?原来,他是采取了谋士刘基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直没有称王,而是慢慢积攒实力。终于,他迈入了天下四霸,要面向他的敌人了。

  这时,他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到底应该先攻打那儿呢?除了元朝打不到,不做考虑之外,谋士们几乎指向了一点:先攻张士诚。毕竟,还是先解决了弱一点儿的(张士诚),才能全力打强者(陈友谅)呀!但是有一个人否决了,却没有人敢反驳。那个人是谁呢?他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诸位看官,你们知道吗?

  他,就是朱元璋。他的理由有理有据。


  【参考信息】

  “不行,这样吧。”

  朱元璋以一票否决了全场,充分的理由是什么呢?能打败谋士们的全力打陈友谅论吗?原来朱元璋是这样想的: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有冒险精神,具备“健全的”野心。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话,陈友谅必然会救张士诚,以消耗朱元璋实力。最终一举消灭朱元璋,进而攻下元朝,新立朝代。而张士诚则不然,他是元朝严令禁止的私盐贩子出身,贪图小利过日子,实是形式所逼才起义,没有参加红巾军系统。如果朱元辞去攻打陈友谅,张士诚绝不会干预。再不济只要略施小利,就可以让他按兵不动,还可能让他助自己(朱元璋)攻打陈友谅。故若可以的话,一定要先攻打陈友谅。


  众参谋长在听完朱元璋(不,朱司令)的话之后,纷纷拥护他英明,并马上运作了起来。这一战,朱氏部将们要使出全力!陈友谅,你完了!

  还有一点,大战的位置该定在何处呢?有人说在长河上游,有人说就在大本营集庆等着陈友谅收到战书并来,这样就离自己的大本营很近,非常便于取得资源。在这纷纷之说下,朱元璋感到头晕眼花。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陈友谅突然自己来了!他带领大小船只攻打到集庆了!

  “怎么办?怎么办?我们的水军处弱势呀!”这是大部分人心里所想的。但是朱元璋可不像其他人这么慌,他可是早已计划好该怎么应战,已是胸有成竹了。首先,他先派出了“老康”。老康是陈友谅曾经的一个部将,在一次战斗中投降到了朱元璋名下。但陈友谅觉得康部将对他忠心耿耿,是不会叛变的,老康只不过是没打过敌人,逃走的时候迷路了,找不到陈友谅他了而已,不会投敌。所以,对他还是很信任。更别说在老康游上船,和他叙旧之后了。老康对陈友谅说了一堆话,如他已潜入朱元璋内部,劝说朱元璋拆掉进军集庆路的一座挡路桥等……这些话虽然听着好听,但这些字没一个是真的。于是,陈友谅心里顿时有底了,一下子舒舒服服地睡着了。老康也完成了任务,悄悄游回了朱元璋的大本营、陈友谅的进军地点——集庆(今南京)。

  朱元璋听了老康的战略汇报后,大喜过望,立刻把木桥改成了石桥。于是乎,耸立在陈友谅前面的,多了一座石桥。朱元璋接着又在桥旁的陆地上布置了三个精兵而且亲自坐镇在山上。精兵,顾名思义,肯定是精锐的部队。只要是精兵,就一定不会是一盘散沙。他们是有目标和纪律的。朱元璋的精兵在这时的目标是什么呢?他们的计划是什么呢?


  朱元璋的精兵

  朱元璋的精兵的目标和陈友谅的进攻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止陈友谅攻下集庆!取道于石桥阻击陈友谅!

  计划:埋伏于桥旁山上,按兵不动等指挥(朱元璋)命令。

  纪律:在陈氏兵登岸前不露声息,陈兵登陆后原地待命。指挥官有两种旗代表两种命令:一是黄旗,朱元璋竖此旗时卸掉伪装;二是红旗,在看到朱元璋竖此旗时冲下山,一举击溃陈友谅之兵。

  过程:先派步兵冲下山冲散陈军队型;再派神机营发射火箭;最后再让骑兵的精锐部队挫败陈军锐气,成功保卫集庆。


  【参考信息】

  明朝三大营

  明朝三大营,又戏称“要你命3000系统”,是明太祖朱元璋能夺得天下的关键,分为“神机营”、“步兵营”、和“骑兵营”。这里的神机营也就是指火药营,在明祖之前很少有人使用。因为神机营虽然威力大,但是换弹速度慢,你虽一弹能产生较大的攻击力,但是很可能你打完一发箭之后,还没来得及打第二发,就被敌军的激烈反攻给冲乱了阵脚,这就把它攻击力大,攻击距离远的优势抵消了。所以,之前的朝代一般都不使用神机营。

  那么朱元璋又为什么使用神机营呢?原来他找到了神机营一种新的使用方法:配合步兵与骑兵。他让神机营在射完一发箭之后;不换箭,而是退下去,让骑兵(也可是步兵)帮他们继续料理敌人。这样,敌人才不会趁我方换箭时乘虚而入,一举挫败我方。这个“要你命3000系统”用先步(兵),再神(机),后骑(兵)的方法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为朱元璋在历史上博得了一席之地。


  “月黑雁飞高。”

  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朱元璋带领他的三大营在山上悄悄地埋伏着。让我们把视角切换到陈友谅的船上。前线船员士兵在向陈友谅汇报。

  士兵:“陈大人,前面已经到了那座桥的位置了。但是不仅我们全体官员叫暗号‘老康’,康部将不应,而且那座桥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桥!陈大人,请您判别。”

  陈友谅:“喊大声点儿,把他叫出来!”

  士兵(出去了一会儿):“我们已经使出吃奶的力气了,但是没有人回应啊,大人!”

  陈友谅:“那就是老康欺骗了我们!用船能撞开桥吗?”(生气)

  士兵:“我们如果硬撞的话,我们的船只会毁掉90%左右,就打不过朱元璋了,此行也就没有意义,甚至是有害的战略了,可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陈友谅:“气死我也!弃船,上岸!”

  船停了,靠岸了。全体官兵都上山了。他们不知道朱元璋带兵等在这里,就在这里叫嚣喧闹,好不悠哉。

  这时,山上有黄旗挥动了。朱元璋的兵(简称朱兵)员们探出头来,警觉地盯着陈兵们,把他们盯得毛骨悚然。但他们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朱兵不下来呢?”可是朱兵们没让他们想出答案。因为随后,红旗挥动了。朱兵们冲了下来,很快就用他们的三大营击败了陈兵,


  战后清算

  这次,朱元璋赚大发了。他收获了十几艘军舰,其中有数十艘是大船,而只有几艘是小船。这下,朱元璋的下层军官以及士兵们都觉得他们成功了,毕竟他们已经获得了陈友谅几乎所有的主力舰队呀!他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海陆两方面的霸主了!

  但是朱元璋可不这样想。他们虽然挫败了陈友谅的海军,但那是在陆地上,而且是偷袭。他们虽然夺得了陈友谅水军的主力舰队,但那些军舰陈友谅手下之人懂得其中的原理,可以再造。而且在后面的交战时,那些军舰一定已经升级,并对他们(朱军)来说,已经无敌!所以说,明智的“诛元璋”统帅官暂时还不准备听从下属们的建议,去趁敌军弱时去攻打。放开这次的进集庆军可能不是陈友谅军的主力不说,万一在进攻陈友谅的时候,军官们又修建好了几座新的大船怎么办?损失全部主力谁负责?是朱元璋。他为了打败陈友谅,从集庆保卫战之后就在每天不停地训练水军,直到那一天,朱元璋的梦魔来临——陈友谅的战书。


  战书:

  我欲与你于鄱阳湖一决高下,请前住迎战!(要不然就直接攻打集庆)。

  至正xx年xx月x日xx时

  陈友谅


  决战!鄱阳湖

  朱元璋实在是不想去鄱阳湖。虽然鄱阳湖又小又美,对朱元璋的小船很有利。但是,朱元璋就是不想去那儿。造成了这件事情的第一功臣就是——陈元帅!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不想去的地方,只要必须去就一定合硬着头皮去。于是,他带领军队来到了决战之湖——鄱阳湖。在这里,他惊讶地看到了陈友谅的巨无霸船。


  【参考信息】

  陈友谅水军——水上“巨无霸”

  陈友谅,可以说是我国水军的发扬光大之人。虽然之前已有水军之始——战国——楚云梦泽;水军之刃——孙权;水军之用——宋等大神级人物存在,但他还是我国水军发扬光大之人。是他将我国的水军带到了新的台阶,他造出的船就是水上巨无霸!

  陈友谅的船分为四层,上层攻击,中层居住,下层发路,底层移动(二提供动力=划水),有着严密的隔音系统。上层已经被炮轰了,下面一层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样可以让军士们在顶层甲板已经被击溃的时候,继续为陈友谅卖命,直到生命的终止(二生命的结束=死亡)。这,可以解释陈友谅为什么对朱元璋的影响非常大。这抗压能力已经算大的了,换成了其他普通人,他们已经晕倒了!唉,这巨无霸也真是的~~但这也才能不愧于发扬光大我国水军之人的称号呀!


  这一一,朱元璋的舰队和陈友谅的巨无霸们根本没法比啊!他也只能这样?以他小船的灵活性来抵抗大船的笨重。谁知道满腹草包的陈友谅竟出了一个烂主意——用铁索和木板把船与船之间连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整体。他还以为这是自己原创的呢!我记得他和罗贯中好像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还是朋友呢!既然是这样,陈友谅就应该有《三国演义》,但从铁索连舟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是没有的了,这样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罗贯中还没有写出这部著作;二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已经完成,只是忘了送给“陈半仙”,或是陈友谅已收到那个礼物,但百忙之中没有来得及拆开看。但是,还有一个极小的可能性,即他看了,但没有多想就完成了这件让朱元璋胜利的壮举。(完蛋,嘴说漏了)这可不应该呀!不管怎样,这给朱元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他在后来占压倒性的优势。

  朱元璋,开战吧!以你灵活性高的小船击败陈友谅!


  战前的忧虑

  在交战前,朱元璋忧虑着。他思前想后,但怎么都觉得不稳妥。他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他侄子,让我们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来看看他到底在想什么。

  朱元璋的侄子,字文正,我们就叫他朱文正。当天,朱元璋带兵小试牛刀,去攻打元朝偏远的一个贫民窟了,预计一两个月才能回来。结果,陈友谅打到他们的大本营了!

  其他军官都哭了。他们想着,摊上这一个烂指挥官,该怎么办呀!


  【参考信息】

  跋扈统帅

  朱文正,朱元璋之侄。是直接从朱元璋身边调过来的跋扈子弟,众军官都对这个新任统帅很不满意。他每日都出去欺压老百姓,不欺压老百姓时就吃饱了喝,喝饱了玩,以博取乐趣。这样的跋扈统帅,让人感觉在大军压境时,这座由朱文正带领的集庆奄奄一息,毫无抵抗力。但是,这是一个陷阱。这只不过是朱文正装出来的。他事实上是一个五星指挥官,只不过不露才能吸引陈友谅过来。

  猛虎在汲取猎物……


  但朱文正可不这样悲哀,他终于让大鱼上钩了。

  陈友谅看到他最畏惧的三大营了吗?没有。因此他立马大喜过望,并且下令用云车。云车,乃一特大攻城器械也。

  它不常被使用,是因为它容易被骑兵或步兵等其它相比之下灵活性比它高至少100倍的所有兵种攻击。但,这座城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一穷二白。你看,麻雀在这里都肚腹空空,有气无力,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富城呢?这里有一些弱步兵还有可能,但怎么会有骑兵呢?况且,就算这里有步兵的话,也不能通过他带的步骑混合的大军呀!所以说,这次,朱文正,面对你的噩梦吧!

  随后,陈友谅立刻用上了攻城云车,他怎么也想不到朱文正还留了一手。啊不,十手。他首先派军队往下射箭,拖住他们的行动。再让军人们往下扔冰块,还准备了人手一个的3千克大锤,只要有一人爬上城墙,就用3kg重的大锤子砸那人的手,把他砸下去。就这样,朱文正把集庆守了一个多月,终于撑不住了。于是,他派了信使去向朱元璋求救了。

  这时,你也许就要问了:为什么他不提前向朱元璋求救呢?其实,不是朱文正不想求救,而是他求救,信使也出不去啊!所以说与其做徒劳之功(求救),还不如全力抗敌呢!如今城就要被攻破了,不向朱元璋求救也没办法了。他去派信使,希望能找来救援。经不断的苦想之后,那位信使在半个时辰后想出了办法,他准备从水路游出去。他小时候就很会游泳,到现在更是一位游泳健将。就这样,他趁三更半夜,游了出去。

  接着,他就每晚疾行,白天休息。在大半个月之后,找到了朱元璋率领的大军。朱元璋着急吗?不着急。你看他回的信:我一(个)月后必到。估计朱文正要疯了:老子要是能再撑一个月,还用得着来求你吗?但为什么说是估计呢?原来是因为在那位信使准备进入集庆的时候,他在水里被抓了。我们不知道是谁泄了密(要不然谁会发现那么隐秘的通道呢?),但是那位信使一定在被押往陈友谅旗舰的路上在心里骂死了这位告密者。

  到旗舰上了。信使被直接押到了生活区,在那里“会面”了陈友谅。陈友谅“苦口婆心”地劝说着信使,希望能让这样有才华的人叛变到他们这个强大的阵营之中。信使也一直认真听着,装着自己全都听进去了的样子。


  【六】决战番阳湖

  战前的忧虑(下)

  终于,陈友谅的长篇大论结束了。他把信使押了起来,把他带上了甲板,让他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随后,他命令卫士们解开捆绑着信使的麻绳,然后和自己退到一边,等着好戏出演。没料到,信使喊了一声这样的话:“兄弟们,援军就要来了,要坚持住啊!”然后在卫士们冲上来之前跳河了。这一幕,让陈友谅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但是陈友谅就是陈友谅,他是不会被感动的,他继续攻着城。但是信使临死前遗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让大家继续努力地守着城。

  直到在十几天之后,朱元璋援军的到来。援军来时,陈友谅军被吓得丑态百出,一下子跑了,集庆城也就转危为安了。那为什么朱元璋原定一个月,却在半个月之后就到了呢?答案有两种。一是可能性极小的,因为朱元璋打了个喷嚏,想起了陈友谅的强悍,再加上他敏锐的军事直觉,就知道了他的大本营已经进入了危难时机,不回去救不行了,就一路急行军赶了回来;二是可能性较大的,朱元璋在使者走后几个小时之后想起了他侄子的秉性。朱文正总是把困难担在自己肩上,只要求救就一定是Mayday(航空用语,意为紧急求救)。他转念又想,不行,一定要回去救援!要不然,出去打一个地方,自己的就被打了下来,不仅自己造**会失败,还不知道放牛娃朱元璋会被天下人怎样笑话?他也顾不上派上一个人去追那个使者,他全身心都放在他们的急行军身上。不管怎样,朱元璋也是把自己的大本营救回来了,朱文正也是立了大功。

  在庆功会上,朱元璋首先问了朱文正想要什么官。朱元璋在问的时候,朱文正表示的彬彬有礼,说自己就这个官就足够了。结果朱元璋就直接接手了下一位有功人士的官位,也就是把结果一锤定音了。朱文正很生气,他本来是想要主持人朱元璋提高他的价位的,但没想到主持人就按他说的那样办了。朱文正生气极了,他离“军”出走了。走着走着,他就走到了张士城那儿……


  大战开始

  已经黎明了,是时候让大战开始了。陈军的大船开始向朱军驶来,打破了朱元璋的遐想。朱元璋开始召集了自己的士兵,他也派他的先锋船队去与陈军对抗。

  徐达把他的先锋船队分为几小队,带上火枪和连弩,在临敌时先发射火枪和弩箭,在靠近对方船只后,爬上对方船只与敌人肉搏。陈军没有想到朱元璋会主动进攻,目瞪口呆,急忙派主力舰队迎击。但是,没料到,徐达把他的船只分成十一小队,从不同角度攻击,包围巨舰。由于陈军船大,行动不便,无法打退徐达的攻击。所以,徐达军乘机登上了一艘巨舰,杀死了数千人,并占领了这艘军舰,打败了陈友谅前军。

  过了一段时间,阶友谅军发现了徐达攻击的特点,于是发动了几十艘军舰集群攻击。徐达急忙带领舰队往后撤,陈军顺势往前推进(攻击),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圈套。

  陈军尾随攻击着徐达。这时,风向突然转为逆风,在中军等候多时的俞通海(将领)立刻集中大量火炮,炮轰陈友谅前早。前军全军覆没,二十多条战船被焚毁。

  朱元璋旗开得胜。

  但陈友谅就是陈友谅,在开始的失败后,他及时整顿了军队,发挥自己巨舰的优势,利用船只上的火炮对徐达发动猛攻。

  在这次攻击中,徐达的战舰在炮轰中不得不迁往其它船只,暂时失去了对全军的指挥能力。这些期间,陈军发动反攻,连续击沉朱元璋军几十条战船,溺水死亡者不计其数,双方回到了僵持状态。

  然而,朱元璋的噩梦才刚刚开始。陈友谅军将发起一个出人意料的攻击。这次攻击是陈友谅也没有料到的,但对朱元璋而言,却是致命的。


  第一猛将张定边的冲锋

  元末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各路诸侯手下都有一群勇猛的将领,这之中又以朱元璋的最勇猛,蓝玉的军事直觉最敏感,冯玉最适合从左翼包抄……但这些将领的胆量没一个人有张定边高。

  张定边,318年生人,勇猛无比。是陈友谅的老乡。

  在陈军与朱军对峙之时,张定边驾驶一艘船进入了朱军重围之中,众将拦截也没拦住,反倒让张定边杀死了宋贵等将军。在众将还未反应过来之时,张定边已经冲进了朱军内部,直扑朱元璋旗舰。朱元璋吓了一跳,忙命令舵手调开船只。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转向太急,搁浅了。朱元璋顿时慌了,急忙让部将拦住张定边。可张定边是何许人也?他可是第一猛将!于是乎,张定边直冲到了朱元璋旗舰边。


  张定边这个移动靶

  在众将的慌乱之中,只有狂妄的部将——常遇春还保持着冷静。他直接拿上了自己的大弓,对准了张定边的前方移动方向,最先射出了一箭。竟一箭直接把张定边打伤了右手,使之不能动。张定边很尴尬,直接退出了朱元璋的军队,竟没有人拦他。他也就从容地回到了军营之中。


  陈友谅的愤怒

  “好消息!好消息!我,陈友谅的斥候,打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的斥候打听到了朱重八的旗舰将会刷成白色!好消息,好消息……”在陈友谅的军营里,有一片片的歌舞升平。这是因为陈友谅打听到了朱元璋旗舰要刷成白色,会很显眼,可以用自己的六十万大军围他那一艘小船。想打胜仗,还不是轻轻松松?

  可是他低估了朱元璋的实力。朱元璋早就知道秘密被泄露了,于是他干脆来了一个将计就计——不只是自己的指挥舰涂成白色,其它所有船只也连夜刷成白色了。

  第二天,陈友谅一出寝室就惊呆了,怎么所有舰艇都漆成了白色呢?他想了一会儿,脑子就转过弯来了。他暴躁极了,像一头公狼在牦牛群中凶狠地撕咬。

  头脑简单的陈友谅生气了,下令全军冲锋!可是,朱元璋早已好了万全的准备。因为——陈友谅铁索连舟!


  【参考信息】

  铁索连舟

  铁索连舟,顾名思义,就是用铁链把一艘艘船连起来,中间还盖上一层木板,方便兵马通行。这就是陈友谅的计策。说实话,这不是陈友谅的原创。因为在这大战之前,曾有一个时代叫三国。三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作东吴。东吴在打曹操的时候,本来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曹操的士兵多是北方人,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自认为)——用木板把所有船连起来!于是,才有了后面才有了周瑜和诸葛亮烧连船的惨剧。

  本作者记得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是和陈友谅时代的人,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俩是好朋友。于是,陈友谅把船连起来就可能有如下几种原因:

  1.他自作自受,放历史于不顾;

  2.罗贯中和他不是很好的朋友;

  3.罗贯中当时还没有写好《三国演义》;

  4.罗贯中在写完《三国演义》之后,忘记送给陈友谅一本。

  如上几种原因,随便一种达成了,就能让陈友谅铁索连舟。但如果如上四条都没达成……

  别说了,历史事实就是历史事实,干货就是干货,我们无法改变,只要了解就行了。


  在陈友谅发动主攻后,朱元璋还是很镇定。因为他了解三国,也知道对付铁索连舟的方法——火攻。以及他的秘密武器——徐达的火弩箭军队。没错。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情节,就是徐达的火攻!

  徐达不愧是极具有将领才能的大将,同样的阵仗也能让敌人看不出来。他把所有小船分成了十一小队。每艘船都只设了一个显眼的弓箭手,其他的火弩手、火炮手都趴在船舱里,不让敌人看见。

  于是乎,徐达的火攻成功了。于是乎,陈友谅被徐达的毒箭射中了。于是乎,陈友谅在下令全军撤退后,死了。

  在第二天,陈友谅已经死了。他的舰队也折损了一大半。但为了不让军心动摇,将领们决定把陈友谅死了的事情封锁住。当然,这件事也会对朱元璋军封住。但是刘伯温乃何许人也?他就坐在大本营里,观测星象,掐指一算,就看知道陈友谅死了。因为,他会观测天象!


  【参考信息】观测星象

  观测星象对古代帝王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即将发生的重要事情将会以星星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天下即将大乱,以彗星表示;一颗星变成流星落下来,代表它所指示着的人死亡等等等等。


  陈友谅的彻底失败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军开进了陈友谅(已死)的舰队里。但他们没有攻击,他们是来宣布一条消息的。

  “所有陈友谅士兵请注意!所有陈友谅士兵请注意!你们的主帅陈友谅已经破我们杀死了!考虑到我们朱元璋之师是仁义之军!我们给你们三天时间安葬他!三天后再战!”

  说完这些话,他们就撤退了。

  再说军营这边,流言四起,军心散乱,纷纷在传话。

  “你听说了吗?主帅死了!”

  “对呀!对呀!今天主帅出来阅兵了吗?”

  “噢!对!往往这时候,主帅早已出来阅兵半个时辰了!”

  “是呀!主帅一定死了!”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在军营里,这样的谣言比比皆是。于是,在三天后,重新开始打仗后,他们一触即溃。最终,他们投降了。


(七)  下江南


  来吧!朱元璋!

  在“办公室”(军营帅帐)里,张士诚正来回踱步。他正在发愁,陈友谅被灭了,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

  但是,他突然又豪情满怀。“打就打,我们全力抗争,不就得了。”

  于是,张士诚的(a)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张士诚的守城策略

  1.加固、加高城墙(高筑墙)

  2.修复女墙

  3.多准备粮食(广积粮)

  4.与人民共同劳作,准备奋勇杀敌


  【参考信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最早是由谋略家朱升在朱元璋的“三请”之下提出的策略。朱元璋忠实奉行这句话,成功夺得了天下。张城北时的做法与这句话也有些相似。


  朱元璋的南下

  在几个月之后,朱元璋修整完毕了。他的军队也重新虎虎生威了。他们开始“下江南”了。

  这一次,朱元璋不再是弱势,他是一个强势的一方。他已经让张士诚恐惧他了。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人物档案吧!


  张士诚




  守过程中。朱元璋攻破了一处城墙,那里的士兵就在城墙外作战,补给部队则在后面用篱笆修补。在休战时,才会有人修补城墙。

  终于在90多天的时候,张士诚的城市被攻破了。张士诚继续奋力抵抗着,进行了巷战。但是他并没有去亲自鼓励将士们,那此时,他在干什么呢?


  自尽

  没错。正如你所看到的,张士诚正忙着自尽。不仅如此,他还是把全家人都杀光之后再自尽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他是自缢而死的。每当笔者看到这个史实的时候,都要禁不住跳起来大骂张士诚:“你为什么要自缢的方式自杀啊?你不是枭雄,但好歹也是个英雄啊?”

  所以,因此就这个原因,就此,张士诚自杀又没自杀。

  情况是这样的:张士诚已经在上吊,而又没有死,两脚乱蹬踢的时候,朱军推门而入了。下面为图示:(BGM: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于是,“仁慈”的朱元璋军人们奉“奉天承运,统治者朱元璋”先生的命令,七手八脚地把

  张士诚救了下来。

  接着,张士诚被捕,俘至应天(今南京)。在木制的笼子里(用来关张士诚),张士诚不知道哪里找来一根绳子,又自缢了。这次,他挑在了午夜自杀,终于成功了。等到朱军发现他的时候,张士诚已经尸骨冰凉了。


(八)统一

1、直面

至此,元朝统治者元惠宗(元顺帝)及其下属还在坐山观虎斗。

那为什么元顺帝没有来派兵攻击朱元璋与陈友谅,趁其不备灭了他俩,以备后患呢?

第一,他低估了朱元璋军队的毅力;第二,高估了陈军部队的凝聚力。可惜,他元政府的如意算盘打空了。

朱元璋并没有在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拉据战争中被拖垮,反而他一点也没有疲惫。他现在的部队已经扩充到了三大营——陆兵营(步骑混合)、精骑营(骑兵,精锐)部队与神机营(火药、火枪营,战斗力强)。其中,神机营最让元朝的官兵头疼。这三大营就是令元朝统治者畏惧,天下皆知的“要你命3000暴力强攻系统(极速版)”。

【明初三大营】

明初三大营,也称“要你命3000暴力强攻系统(极速版)”,是明初期的主力且唯一的部队。三大营分陆兵营、精骑营与神机营。可以配合使用,时刻以最强的姿态迎接敌人。

现在,作者为你举了一个例子:

先用神机营的枪炮打响战争,在一发轰完之时迅速退后。接着,再派步兵营继续保持敌人的眩晕状态,并往前冲并形成初级包围。最后,骑兵营出动。他们能杀的就杀,能劈的就劈。最终,把剩下的敌人围起来并俘虏。一场完美的战争就结束了。

现在,元军与朱军已经直面,他们的刀刃即将沾满鲜血。


2、直下

硝烟已然出现,战争已经打响。但是元朝的大将王保保才排好兵,布好阵,就收到了一条御令:“全军撤退。”你知道这为什么吗?——元惠宗已经逃跑了!读到这里,你也许有一个疑问:王保保不是元朝大将吗?为什么他会有一个汉名呢?他难道是一个汉奸不成?其实不是的。王保保是一个蒙古人,“王保保”只是他用过的一个汉文名。他也有自己的蒙古名,是因为本文作者不想记那一串叽哩呱啦的字(符串),所以没记,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而在朱元璋那一面,他已派出了徐达去破城。但是由于元政府的放弃抵抗,让徐达轻松极了。他连下大半个中国,无坚不摧。

最终,他步入了北京,当时称为大都。但是这里虽然墙高,粮也多,却没有一个人在抵抗朱军。这是因为元惠宗已经逃出了大都,到了上都。里面的人民已经不想再抵抗了。见此情景,朱军戏谑地称元惠宗为“元顺帝”,意为“顺应天意,扬我大明”。而此时,徐达并未意识到他已创造了一个历史时刻。


(九)创明

1、创造

邦国被创立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朝代。万物欣欣向荣,不用再缴“养老费”“种田费”“闲时费”“行走费”等费用的农民们欣然走进农田,下地干活。大小动物也出窝了。

在金銮大殿上,朱元璋在与大臣们进行一个千古不变的戏码。他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站起一位大臣,磕头,希望朱元璋上位,当皇帝,干活。朱元璋推托不做。再起来一位大臣,哭喊:“不上位,就自杀。”朱元璋推托自己不是圣人。最后,所有大臣一起大喊朱元璋不上位他们就活不了。朱元璋终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这场戏虽然看起来荒唐,但能让朱元璋做皇帝,下属们做大臣。

演戏结束了,活不下去的照常活,自杀的不自杀,不能做皇帝的朱元璋照常做皇帝,各得其所。

此前,我们说到了元朝灭亡(元至正二十六年)时,大量民众流离失所。那朱元璋是如何安置他们的呢?他提出了一个“租田制”。

租田制顾名思义,是把田租出去的意思。这时候,你也许就会问了,租田肯定要钱,那耕田的人不就更少了吗?别急。朱元璋并不想要钱,他可是坐拥一整个国家呢!他是这样想的:流民可以随意在一块无主的土地上耕地,种五年后就可以把那块地化为已有。你说,这个想法好吗?

好。因为这个政策,以及其它一些政策。这个国家很快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规则

朱元璋对百姓实行了有利政策,但他同时也对坏人实行了一些惩罚。其中,防贪污就是其中之一。

在明初时,朱元璋下令:“贪污超过六十两银者,杀无赦。”这跟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双亲就是被官员贪污害死的。但是,这个政策在实行没多久后,又有人来冒犯他的权威。于是,朱元璋把“六十两银改为只要贪污就处死”。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十)四大案

1、空印案

空印案,发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是明初四大案中的第一件。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案件,我们先要了解明初四大案是什么。


【补充资料】明初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他认为对他乃至朝廷有威胁的人所引发的著名四大屠杀案件。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其中,“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也可以称为“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

在了解了这些资料后,我们就来说说空印案。明初,要求各地官员统计各地数据。可能你一听,会说这件事很简单。但是,这是在明朝。明朝时,一些离京城稍远一些的地方来回一趟要几个月。


而地方官的统计数据又不一定准确,所以就会造成如下情况:某地方官去京汇报数据,正月出发,三月份才到。一核查,不对,请回吧,老兄。九月份,又来,还不对,又回。回来的时候大概十二月,很冷,记得带棉袄。腊月又来,终于正确了。别走了,吃顿年夜饭吧。

来回奔波核查数据,使地方官员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旅途上,办事效率极低。于是,官员们发明了一种“高效”办事方法:空印。空印,顾名思义,即在空的纸上盖章。这种办事方法方便、快捷,很快风靡全朝。

现在,“空印”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事件。所有人都知道。宫妃知道,大臣知道,小吏知道,唯独朱皇帝不知道。


终于,在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发现了这一事件,空印案爆发。

 


在此案中,朱元璋几乎见人就杀,基本杀掉了所有大臣。这时,你会问了:“官员被杀了,事务还如何运行呢?”别急,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作者会为你细细详述。


戴死、徒流罪

首先,先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洪武九年(1376年),进士者361人,斩6人。

这个资料看上去并不吓人,但你还没看完:戴死、徒流355人。

只要掐指一算,你就会发现,这班进士全搭进去了。戴死,徒流。

在一个儿子荣登进士的人家里,穿着布衣布鞋的父母每天早上正对着儿子的书房穿戴,但却每次都忽视它。房间里干净、整洁,地板闪闪发光。它静静地坐在那儿,仿佛那对父母的儿子还在似的。

经过这段描写,你也许意识到了这两个罪不是闹着玩儿的。


【补充资料】戴死,徒流罪

戴死、徒流两罪是明太祖朱元璋于空印案(1376年)时所创的一种以死囚/流放官员在被廷杖打后,上庭审案,再各行其是(戴死者斩,徒流者流)。

戴死、徒流两罪也是罪,虽然明朝和新中国不一样,实行的是“无罪从有”制度,但也是要有一定的证据才能判罪的。那究竟是谁来查证呢?那就要引出锦衣卫了。而提起锦衣卫,就要不得不提起十二卫。

十二卫有孝陵卫、锦衣卫等,而孝陵卫是十二卫之中最倒霉的。他们只能看守明孝陵,且朝中不发给他们粮食,他们的伙食只能自己在田间种出来。


【补充资料】十二卫

明时有“卫”的制度,一卫为5656人。每卫都各有各自的职责,如孝陵卫负责守护陵墓。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锦衣卫。我知道同学们对锦衣卫的印象大部分是这样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锦衣卫头戴高冠,杀气腾腾,向皇帝打小报告,压榨人民。但锦衣卫是这样的:


 

直到明中后期,锦衣卫才开始嚣张起来(朱元璋&朱棣,具体原因见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锦衣卫这暂时比较清明,不会奉行“无中生有”的制度,只是实打实地把犯罪动机、口供通过多种方法查出,并报告给皇帝(拷供、廷杖……)

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会看到一历史奇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犯人跪在地上,等待判官大人的判决。待抬头一看时,竟发现大人也带着手拷。待到判决完毕,一问大人:“你也流放?”大人无语,点头肯定。

(求点赞)

所以,在这一时期,很多涉案官员被判戴死、徒流;只因你(朱元璋)太缺人。

所以,在这一时期,大部分官员都提心吊胆,甚至发明了一个皇帝玉带系肚皮上就心情好的理论,只因四大案大过分。

所以,在这一时期……



腥风血雨即将被揪起。花正迎风傲立。


杀戮

朝廷之外,一片金光,亮堂堂。

宫殿以内,腥风血雨伤断肠。——《题记》


此刻,大明王朝的公事已经到了难以运行的地步。“劳动模范”朱元璋为何会任由胡惟庸在他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原因就是他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可以罢免并废除宰相制的时机。胡惟庸案只是一个把权力收回至朱元璋手上的契机。而杀戮,只是为了提醒其他官员,他才是这个时代的主宰。

回到前面说的,明代公事已经难以运行,朱元璋就是“劳动模范”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公事。于是,我们敬爱的聪慧的爱护大臣们的朱元璋沿用了一种经实验百分之百好用的罪刑,名为戴死、徒流二罪。由于前面已详细分析过,这里便不再多费口舌,重复介绍了。

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当中,在空印案中被杀害的“天下读书种子”的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许会明白,他死的并不算杀鸡儆猴,而只是大屠杀中死去的万千生灵中的一员。

胡惟庸案一案,卒官员十万余人。接下来,就是大贪官郭桓一手导致的“郭桓案”。郭桓案甚至比胡惟庸案更加惨烈。


郭桓案

郭桓案发生于公元1385年(洪武十年),始作俑者是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他们和各省的官员擅自欺骗朱元璋,盗卖官粮,后被锦衣卫揭发。朱元璋对郭桓凌迟处死。“郭桓案”对明朝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其导致了结束此案后,各部侍郎以下的全部杀光,侍郎部分被迫参军,各部的尚书全部成了“光杆司令”。为了追查贪污来源,朱元璋一路追查至各个地主,使地主们损失惨重。为了平息地主怒火,又杀死了判宜吴庸等人。

最近,郭桓的心情很好。他又“搞定”了一笔送往广东的官粮。但是,在高兴之余,他又有些愁眉不展,原因还需要从几天前说起。

几天前,郭桓察觉到自己已经隐隐约约被皇帝猜忌。早期时最容易体现出来。朱元璋这几天总是对郭桓爱理不理的,曾经的单独谒见也消失了。这让他怀疑,朱元璋曾经知道他的“交易”了?这让他有些郁闷。该怎样应对皇帝的怀疑呢?

回忆戛然而止。突然,郭桓一声长笑,撑掌道:“妙哉!妙哉!得此法,可使我难死乎!”郭桓在笑什么呢?什么又能让郭恒觉得自己不易被杀呢?原来,他对于朱皇帝的猜测有了应对之策。

(b)朱元璋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威严地看向大殿。宝殿中除了几个侍奉他的宫女和宦官,空空如也。他轻轻地咳了一下,一旁的宦官立马靠了过来,神色惊恐,尖声问道:“圣上,您的龙体可稍有不适?”朱元璋摆摆手,对他们的惊恐暗自觉得好笑,又对郭桓的贪污感到愤懑不满。郭桓虽然为帝国管理做了一些贡献,何必又要收二十两银子的小红包呢?念及他还没贪到六十两银子,就先饶了他吧。朱元璋暗自想着。但是,也不能一点惩罚也不给,就先疏远他一段时间吧!


(C)郭桓(2)

郭桓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为了他的大计,只能不得不这样。那他的大计究竟是什么呢?这天,郭桓又风尘仆仆地到另一个官员家吃饭。吃过饭后,郭恒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对那位小官弥足珍贵的礼物,送给了那位小官,他诚惶诚恐的半推半就的接着,最后在郭恒的一再要求下还是收下了礼物。为了报答郭恒的这份恩情,他欢天喜地地与郭恒结拜为了兄弟,毕竟他当时可担任着户部侍郎,想想结交他的人还真不少呢!殊不知,只是这个月与郭恒结拜为兄弟的就有不下于数十人。



没错,郭恒的计策就是多结交官员,建立深厚的感情(最好拜了把子,结义为了兄弟)具体过程如下:首先,请官员到自己家吃饭,而且为他准备山珍海味,玉盘珍馐;其次,拖着他多喝一些酒,增加气氛,然后送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大礼,收到这些东西的官员一定会受宠若惊;这时,郭恒就可以趁着三分酒意与官员增厚感情(提出自己的要求)结拜。而官员则会表示:看在礼物的面子上,就“勉为其难”地与他拜把子。毕竟,收到一件豪礼而且还与一位官居高位的户部侍郎拜把子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坏事,这可都是接二连三来的喜事。这个“结义之法”令郭恒“进展迅速”,才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结交了半数朝中的官员。

这一天,郭恒邀请了一位非同寻常的官员,为什么说他”非同寻常“呢?因为他正是位列“开国六王公”之首,封号韩国公,官职正一品太师,年入四千石,字孙世袋的李善长。李善长客气地用完了餐,但并未收下任何礼物,且没有与郭恒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与结拜为兄弟,不顾郭恒的阻拦就道谢而去了。

李善长

李善长很慌,慌到了骨子里。

作为最接近皇帝(朱元璋),也是最深受其信任的官员,在一次次的入宫接见中,他明显能感知到朱元璋对郭恒的不满,在郭恒邀请他到其家里吃饭时,他就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恐惧与不详。果不其然,不出他所料,郭恒邀请他吃饭的原因就是想与他促进关系。当然,李善长那么聪明,肯定不会与郭恒在私底下有所交情。

但是,李善长这样的举动可不是源于光明,而是源于黑暗。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皇帝)最“信任”的人,深知其秉性:“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就算他(李善长)有丹书铁卷(免死金牌),但是朱元璋还有的是办法能整死李善长。他有两种手段:一是在朝中表示李善长谋逆,但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岂会这样做?就算他谋逆了,在公然公开之前,绝对不会给皇帝落下任何的把柄(证据)。在公开之后,他已经到了军中,这样怎会这么容易被抓呢?二则是赐予他一些常用之物,这种可能性最大。


【补充资料】 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又名免死铁券,因用丹笔书写而得名,可以免除一次死亡。该铁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受颁发人员的家中收藏,一部分在宫廷中保管。在持有人要死亡时,拿出家中所藏的部分与宫中的部分合在一起。堪测完毕,确认无误即可免一次死亡(后面示范,李善长的丹书铁券说明书。)

“药”名:丹书铁券

功效:免李善长本人3次死罪,其子孙2次死罪。

特征:上书免尔3死,尔子孙2死……

温馨提示:朱元璋要是真想让你死,动一下指头,你就会瞬间变成一具凉透的尸体。

警告Warning:本品不适用于“十不赦”之罪,尤其是造**。

当然,朱元璋的手段可不止这些。


(e)郭桓(3)

郭桓这几天日益放肆。

郭桓已经连续3次邀请李善长到他家吃饭了,但是李善长仍然没有在酒肆中与他增进感情,而这已经是他的第4次邀请了。

在他的苦苦恳求下,李善长仿佛被动摇了。回家之后,他的儿子又开始恳求他,加入郭桓集团。终于,在喝醉酒之后,李善长被动摇了,他加入了郭氏集团。


(f)大屠杀

朱元璋愤怒了。

他原本以为郭桓只是犯了一些小错,无伤大雅。

他原本以为郭桓清廉无比。

结果、郭桓让他大失所望。

经锦衣卫查明,户部侍郎郭桓等人贪污极多,并下有匀结。朱元璋大怒,杀光了六部除了侍郎(副厅)以下的所有官员,部分侍郎还被迫参军,使得所有尚书全变成了真正的“光杆司令”。

但是,这样一来,平民们可就不乐意了。他们大多都有一些在朝中中书省做官的亲友。如今这些人尽数被杀光,使得他们怨气冲天。再加上官绅势力暗中推波助澜的力量,朱元璋觉得他几乎要控制不住事态了。于是,又一场屠杀开始了。朱元璋杀光了关涉此案的所有判官,成功平息了人们的怒火。不得不说,朱元璋是真的精通于权谋。


(未完待续)

“明初四大案”中,还剩蓝玉案暂未发生。但由于蓝玉案发生于其余三大案之后较为久远的时期,中间有许多事情暂未铺叙,就先不提及了。


(十一)出征

自洪武开国以来,歌舞升平,百行乐作。太祖朱元璋也治理国家,宵衣肝食。至此,帝国内政毫无问题,是时候处理外事了。

没错,我说的“外事”就是攻打北元。

北元是元朝在元惠宗时期大都(北平),被攻破后撤退至中国北方变成的政权,共任三代皇帝,分别是元惠宗(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意为“铁锅”。即位时间:1333年6月8日-1310年5月23日。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末帝孛儿只斤·脱古斯帖木儿。

此时的北元乃元昭宗在位。虽说他在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朋友应该并不认识,但是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亲戚,这位仁兄的蒙古名估计没人认识,但是他的中文名应该是家喻户晓:王保保。

这位王保保仁兄是一位大将,与庸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同辈,但秉性完全不同。他长期在捕鱼儿海(蒙古本部)蛰伏,暗中发展势力,希望能一举打败明朝,“光复”北平。就像《出师表》中所讲的那样: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王保保从来都瞧不起明朝军队,但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明朝军队竟能摧枯拉朽地毁灭了元朝?为了不直面于这个“千年难题”,他只得把答案归于元朝当时政治过于腐败,在起义军起义时毫无抵抗,使得起义军愈发壮大。最终结束了蒙古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为了解释这一事实,我们还得陈叙一下明军的“暴力也许解决不了别人,但是绝对能解决你”系统,及其操作方式。

★“暴力也许解决不了别人,但是绝对能解决你”战斗系统

“暴力也许解决不了别人,但是绝对能解决你”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火力部分(神机营),机动部队(三千营)以及大部队(五军营)。下面,我将详细详述各个部分的妙用及使用方法。

火力部分(神机营):给予强大的火力,主要武器是火枪等热武器。

优点:威力大,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缺点:换弹时间长,容易被击散队型。

评语:火力部分虽然威力大,但是容易在换弹时被冲散队型。


机动部队(三千营):正如它的名字所述的那样,由机动性的骑兵组成。这些骑兵多是以蒙古骑兵组成、

【补充资料】蒙古

在明朝时期,蒙古被分为了三大块:

1、鞑靼。这个部分的统治者为“黄金家族”的继承者及元朝皇帝的子孙。


2.瓦刺(

瓦刺是蒙古黄金家族的手下,实力正在日渐强劲,逐渐有力去挑衅明朝边境。如果放任自流的话,一定是一个后患。在这样的情况下,攻打蒙古就成为了必要的。

这次出征分三军:中军、后军、右军。

中军负责直接包抄,后军辅助中军突击,而右军的任务就显得很鸡肋:佯攻。主将:冯王。这位平平无奇的大将在接收到这平




未完待续……





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小说 最后更新时间: 2024年03月14日15时31分32秒    责任编辑1:吴丽萍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小白兔的生活(张诗颀) 下一篇青蛙历险记(孔维逸)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