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各式各样的作战工具
2022-09-26 17:44:38 来源: 作者:南外仙林 七年级 钟卓航 【 】 浏览:779次 评论:0


  第一个在被重视的,一定是船只,因为船只的不同,使他能够在不发达的古代拥有许许多多的用途。因在水中无需相对于陆地上运动相对大的量来令它进退。在没有火器的年代中,人们可以将大量的弓弩等不易搬动的机器装备上船侧,用风力或人力移动。相对于陆地上的大型工具,船更加有着灵活性与威摄性,这更使得船只在古代就令人重视。在有了火器后,大炮被广泛装备上船只,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更新,船只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当时的一个大型的舰船上通常有两百人像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只,最少也有一百多米,大的像“宝船”更加不需多说,可装备大量的火炮,同时也可以运载大量的货物,在七下西洋时不仅交易了国产,更是表现了大的国威。

  在明朝的抗倭中一种新的船只横空出世,起名为“龟船”,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它像一个乌龟,它是第一个将炮装在船的前面的,后人将两者的结合,发明了能转动的艇炮弥补。后来的艇船也渐渐的分开了类型,如巡洋舰、战列舰与驱逐舰,这是最初的几种类型,在甲午战争一代时间中,火炮和其它的机械系统不发达,想要?没有,所以人们只得以完善它们的外壳,令他们在面对船载的火炮时拥有较强的防护力,甲午战争前后,大量的装甲艇船其本上是由海岸上的巨型火炮摧毁的。直到他们发现潜艇后,他们才开始重视驱逐舰,往后一点时期,各国的军队主力舰船基本上是战列舰,他们认为战列舰如同一个海上的堡垒一样,所有的登陆战争上基本都调来了一些战列舰,这时正是战列舰的顶峰时期,因其的强大火力和其的防护。

  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战列舰的船速实在太慢,虽然他十分的扛击,但也不能经过耗油高和发动机与船体毛病多的通病,也承受不了大量的打击,像二战后期日军研发“大和号”战列舰,在本该被淘汰的这个时代,这么大的船只自然成为了活靶子,在美军的轰炸机下显的十分没用,虽然撑了2个小时。但是击落的敌机几乎没有,还就是全部战列艇的通病,顺带一说“大和号”原来是打算直接冲上沙摊,充当一个大型的掩型体,这又体现了它的耗油量之大。在现代,我们难以看一些国家将战列舰装备军队,它的时代也就此完结。

  讲完它,我们再来说一说它的替代品:巡洋舰。

  巡洋舰,顾名思义,是被用来支援友军的,他比战列舰速度更快,拥有更强大的防空力量,吨位,受击面积也小一些,但却又比驱逐舰火力强,总的来说,它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舰船,与战列舰一样至少三门舰炮前二后一,“布甘维尔”形或前一后二,如“海级”;常见的还是前二后二,如“无畏”级,也有一些个别的,如前一后一,船中还各安放了左右二门舰炮可以同时攻击两个方向。如果前或后有一门向上的炮,通常会将后面的增高,确保它攻击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船的大小,以上则是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安放方式的相同点,不同点如下:因为巡洋舰的机动性高,发动机的负载降低,今它装载水雷及鱼雷。先说水雷,水雷,即在水下的雷,在明朝的时候,水雷在抗倭战争后期出现通过木箱装火药,侦测上方船只行驶发出的水波来点燃火药,后来困爆炸不够理想,修改为埋在海面,通过船的碰撞来点燃,这一种方法一直引用至近代,不同点为,更换了外壳,使其不易进水,表面拥有了引爆杆,可更加精准,不以哑火或无法检测,最重要的莫过于布雷的方式,古时多是人工布雷,而近代大多是像船一样抛下一个锚抓住海底的石头或泥土,减少工作量又降低了人的危险性,提高了巡洋舰的工作能力。后期,船上开始大备鱼雷一般为二管或三管发射,常装在船体的两侧,像这一种抛射型的鱼雷,多为巡洋舰和驱逐舰,安装作用为对抗一些远距离的潜艇与艇船,它的发明来源就是潜艇,他就是一个装炸药的小型潜艇,自己搭载了一个小型发动机与油箱,直径为300mm~500mm长,航速40~100km/h,它就像一个小型的火箭弹。这里补充一点,在没有遥控的时候鱼雷会在燃油燃尽后爆炸。

  下一个是驱逐观,他在军队中应用的十分广泛,他是所有船只里相对小的,通常只装有2~3门主炮,而直径只有100~200mm。相于其他的:巡洋舰150~250mm,战列舰200~400mm,是十分小的了,要保持船只的灵活性,它们一般是单管炮,这里全注定了它的属性。驱逐舰不是不实用的,不然也不会一定沿用至今,出色的机动令他装备了深水炸弹抛射机和更多的鱼雷,深水炸弹抛射机一般安装在舰的两侧,有一些也会安装在前面,它的抛射距离最多为200米,配合水下用的声呐,来攻击一些近距离的潜艇,炸弹多为桶状可调节点火的深度,因为水下密度不同的原因,它没有科技感而言,原初的设计就是一个油桶中装着一个炸药包,根据他的下落速度,来设计多长的引线,就能达成多少,抛射机的设计也简单,就像一个弹簧将他弹射出去,虽然设计简单,但是在没有鱼雷时期,这样的装置相当好用,电影《灰猎犬号》中是讲的是一个各为灰猎犬号的驱逐舰击沉了4个U潜艇而且护送了一列艇队到达英国的事,在潜艇下潜后,他们利用深水炸弹解决了两个U潜艇。可见他们的用途,在船与船的近距离对打是该武器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还有鱼雷,驱逐舰的鱼管发射器一般是安装在船中,因为驱逐舰的船身较窄,一个鱼雷管可以左右发射安装,在舰桥之间。

  说完了这三种的常见船只,再来说一下他们的衍生物--空艇,空艇由一个叫齐柏林的人提出,是运动氢比氧的重量轻,来令空艇向上飞,因为那时的科学没有现代发达,不可以像现在一样提纯氢气,只可以提氢氧混合物,能飞一个一千米高顶多了,它的原型是气球,上方的气罐比下方的船舱大了十几倍,四周与后方都有大型的螺旋桨来推动前进,虽然速度慢但是相比一般的飞机会更加节省燃油,气舱的内部有钢条加固外壳,船舱中有控制室可以决定螺旋桨的运行来更换行驶的方向,起飞时仅要解开地上的绳子与卸掉舱内的重物,它就可自然升空,降落要让向上的蝶旋桨反转,扔下一个绳子叫人拉下来,或者勾住地面,降落后要用绳子拉起来。

  飞艇时代的终结在兴登堡事件,一个被命名为“兴登堡”号的飞艇在德国降落时因为操作不当,船体因为静电起了火,搭载的乘客无一人幸免,但人们却极大程度的认为飞艇不安全,尽管事故可以避免,后面的飞艇一般在军事上用于侦查,这个没有啥好的,另外是防空气球,这个可是人们智慧的成果,我们一般在开车时很烦遇见路边的障得物,飞机也一样,防空气球就是,不过飞机不可以减速,气球内有一周铁板,不是多么容易击落。上有一圈铁包的气球,下方有各种铁缆,这样撞上不废也要大残,如果想向上飞,你就进入了防空炮普通规格的炮弹爆炸范围,随意打,不瞄准碎片也可以击中。在袭击对面时,遇到一大推防空气球,基本上会返航。在诺曼底海滩上,德军为了防止英军的空袭,在地上布置了防空气球,英军的空袭减少了许多,而且他的造价比飞机少了许多却仍然能有效且一换一。后来,英军迫不得已调来战舰,击落了这一些防空气球,诺曼底登陆才有了飞机的掩护。但防空气球也一点点被淘汰,因为它完全成为不了现代飞机的障碍物。“兴登堡”号事件后,美国与苏联仍在军事上使用美国制造过间谍飞艇,可以飞到2~3万米高空来侦察其它地区的动向,而苏联这边则是有一个计划。“基洛夫空艇”相信这一个名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听过的,它在游戏《红色警戒2》中是苏联的大型飞机单位,拥有极高的防御力和攻击力,缺点是移速慢,攻击范围小,使用机身下的弹舱投放大量炸弹。这样的设定是在苏联的资料库中真实存在的,不过不同游戏中,原初的预估飞行高度是几千到一万多米,一般的防空炮可打不到,被飞弹锁定时,机身中还有一定诱饵弹。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有的,是飞的较高,所以扔下的炸弹太过于分散无法精确的投弹,适合大范围投弹,但这一个计划在苏联解体后再没有提及到了。飞艇在现在多数使用于气象的监测和摄像。2018年上年,南大就曾放飞过一个气象飞艇。

  潜艇,最早发明于1876年,最早的设计是一个木头制的圆柱;利用水的浮力抵消重力,让它正好有一点点窗户在外面,这是最初的潜水艇,核载1~2人,没有升降能力却因此打开了潜艇的大门(由于本人对他不是十分的了解,这一篇不多讲)。近代的常规潜艇多为几十米长,十多米宽,配有二至四个鱼雷发射管,分为2层,放入一层由第一层摊至第二层后激活鱼雷的发动机。潜艇上部装有入水装置和艇桥。入水装置,在上方凸起来的地方是一个水箱,入水口与前进方向相平行,通过进水排水口来令潜艇最深下潜到60~80米,最多使大半个艇身加甲板浮上水面,在甲板前端一般会装载一门火炮,在潜艇被击伤时,人员不得已需要封掉入水口,艇上的这一门炮就是他们唯一的反击机会,弹药要从舱内拿出,它的威力不算大,却采用迫击炮的用法将炮击直射至敌方的甲板上,比直接打在装甲上的效果是好一点的,因为潜艇身位较低,又十分光滑,深水炸弹和舰炮可能无法击中上,只能使用机枪,防空炮和防空机枪打击浮在水面上的潜艇,还有一些特殊的潜艇,装载了第二个舰桥,换为了一门舰炮,炮口处有盖子,可以防止舰炮它进水,在水面上时,可以利用水下的鱼雷和水上的舰炮一并开火。说一下舰桥,舰桥在水面舰艇上指的是装有雷达,指挥室的重要地方。潜舰的艇桥,指的是舱门,不过我认为潜艇的艇桥比水上舰艇的艇桥更重要,水上舰艇的舰桥在被击毁后仍旧能使用火炮及其他类型武器反击,而潜艇的艇桥一旦被击毁,全队的成员直接就在海底水葬了。舰桥上常有一个机枪来防止其他船上面的人进行“跳帮”。现代的潜艇分别为常规动力和核动力两种,常规动力为固体燃料或液体燃油为动力,大多数体型较小;核动力的潜艇非常的大,因为要大量的空间来放核裂变动力的产生和转化的装置。核动力自然比常规动力更加的能力优秀,一年可以不要更换,但是一旦发生事故的后果则不堪设想。印度曾经有一个核潜艇因为下水时没有关舱门,使得水进入潜艇,还好成员及时关闭了锅炉,则其他的电机全部被烧坏了,偌大的潜艇只有一个壳可用,不关闭锅炉的话,海边的港口也会被一起带走。一般海防上只会停常规潜艇,核潜艇一般在远离港口的地方部署,长一段时间定期返回港口完成修理工作。目前的潜艇主要武器为位于舰桥前方的导弹井,通常有常规导弹、核弹头导弹与反舰导弹三种。要说载核的鱼雷,也不是没有,俄罗斯研发过一种名为“波寒冬的核鱼雷,他比常规鱼雷大了几十倍,没有一个潜艇可以发射它,它最大的续航是180x15千米,而且爆炸后可以造成海啸,不过至今都没有被投入实战。

  看一看一些比较特别的群体——舰炮、机炮、高射炮、机枪等均为近代舰艇的必备物品,舰炮的射程大多在4~10千米处为有效,一般的讲,直径越长,口径越大的艇炮的射程越远(口径≠炮口直径,炮管长度÷炮直径=口径,如L/T46型76mm炮的口径为73,他的长度为76x73mm),因为直径越大,底火则越多,施加的动能更多,炮弹飞的越远。相反,直径大的炮管不太耐用。用抛射的方法射出去可提升射程,但丢失小部分精准度。总的看的话,直射肯定是最佳的选择。机炮为机枪与炮的结合品,直径一般大于20mm,采用了弹匣或弹仓式供弹法,通常在30~120发一分钟,可对空也可对海,前边有炮盾可以挡一些轻武器的进攻。在一千米处一般能击穿30mm左右的铁板,可配有两种炮弹,是与舰炮着差不多的,穿甲(AD)与高爆(HE),穿甲弹的头部相比于高爆弹来说比较尖,其目的是为了直接击穿敌方的防御,主用于打击装甲单位。而高爆弹来说,它的头部较为圆润,目的是击中后激发弹身中的炸弹,主要用于攻击轻型单体与防御工事和人等。穿甲比高爆在对装甲单位时有更大的优势,不过当高爆击穿时将会造成大于穿甲弹的破坏性,另外穿甲弹会因飞行距离长而减少,但高爆弹的炸弹不会因为飞行距离而减少。但是高爆弹如果没有造成丝毫的冲击,则就相当在给对方炸上几个碎片再加用火烤一下,根木不够看。在对工事时,表现也较为优秀,因为是范围攻击,除了一些装甲建筑,大部分的其他建筑全都是能应付的。

  船上的机枪固定的一般是12.7mm,是用来辅助机炮的,它的攻速更快射程在500~1500米之间,虽然离机炮的2~4千有差距,但是当敌机来到了机枪的射程上,可以形成一个火力密集的网,一个战舰上有至少6个以上的防空固定机枪,除了对飞机射击外,还可以对一些快速的小型水上小型单位,像快艇和蛙人有一定的杀伤力。

  补充一点:舰要在侧面对准对方时才能有最大的杀伤力,如图

  

  但如果是面朝行驶方向

  

  有一些船只的侧面安装了小型的舰炮

  

  为了了弥补主炮射速慢,不占优势的缺点,它可以随机应变,具有灵活的性能,一般一个二管主炮发射后,加上装弹和上膛一共大约要40~50秒,三管要一分多钟,一管最短也要20~30秒,而副舰炮多为1管或2管弹药轻便装弹,顶多要30多秒,一船直径不会超过150mm,备弹也应该会比较多。最主要的是它的精准度将会大于他的主炮,百米散布的误差更小。在现代来讲,这一种类型全部几乎被淘汰了,舰炮从线膛炮更为了滑膛炮,线

  膛炮是根据炮管中的膛线来使炮弹旋转射出,拥有好一些的精准度,减少飞行产生的阻力和弹道的偏移,滑膛炮是通过自己的炮管结构来“滑”出去,它既可以确保炮弹的精准度又可以减少线膛炮在膛管内的阻力,让炮弹拥有更高的射程和无距离衰减。舰桥后面在现代被装备垂直导弹发射井,与潜艇和护卫舰的发射井差距不大,射程基本上在5000千米内,一般驱逐舰上不会装核弹头的导弹。

  

  还有就是近防炮,他们是由防空机枪改过来的,不过一般不是用来打飞机的,是拦截导弹的,采用多管设计,能够保证枪管不会迅速发热,在导弹离舰几公里时就能开火,开火时的火光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速度比陆地上的机枪快了至少0.5倍,对于飞机呢,某一些较大的且搭载舰载机的(不过一般是直升机),击落似乎有难度,再就是防空导弹了,其实也不太可以讲是导弹,比真正意义上的导弹小不少,小的仅有小型火箭弹的大小,因为弹体越小它的出膛速度就越快,有时,几颗小的比个大的更加有可能命中,因为飞机不论大小,基本上打中一下就完全可能坠落。对于水中的潜艇呢,以前用鱼雷和深水炸弹,现在的当然还有此类,不过现在的鱼雷能够达到导弹的基准,在导弹技术的基础上为鱼雷增加上巡航和自动引爆系统应该不是问题,深水炸弹也改成了可遥控的。另外在对潜艇时,水上也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反潜机,反潜机像早期航空母舰的反潜鱼雷攻击机,用飞机抛鱼雷可以打击潜艇和船只,在《灰猎犬号》中也有反潜机,不过是轰炸机不是鱼雷机,需要飞至上空,不过轰炸机没有远距离的射程,则是拥有应变能力,不像反潜鱼雷机一样扔了下去则不可以改变航向。它主要是扔下深水炸弹进行不同深度的爆破,由于潜艇是几乎完全没有防空能力的,完全的被动挨打,不能反击只能下潜或者的是逃跑。现在的反潜机多是直升机,但也差不多,若潜艇离水面近就可以使用火箭弹直接攻击,若是雷达侦测到在水中的深处,就是发射反潜鱼雷,可手动或自动控制追踪,利用反潜机,大程度的降低了船的危险性。

  陆地的装甲车辆是十分的常见,古时有马为动力,四周被木头包围,留有口洞的,后来一点有达芬奇设想的坦克,像一间圆型的屋子,动力的装置采用齿轴的设计,底部装有四个轮子,通过早期的机械方式产生动能,武器是绕着一圈的火炮,有着四面八方的火力,不过如此多的火炮也打慢了它的前行速度,它不得不装上大量的炮弹,令他的行进几乎不能成功,这种想法也终没法完成。在明朝的时候有一种叫弗朗机的小型火炮,重量轻便是可以被且称为现代炮的祖先,因为它的炮弹采用的不用装火药,火药与炮弹是一体的,后面还研究了子母弹 弹中装的是许多的沙石和石块 高抛有更大的杀伤力。一般的小型火炮可以被运用一些的马车上,改小一些还可以达到90cm左右,能完全拿在手中,骑马时也可以悬挂在马背上,比同样的弓箭更加好用,再到后面有了蒸汽机,火车上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武器,有机枪,有炮,为了可以快速地调动一整支装甲人员武装力量,我们管这叫装甲列车,装甲列车在近代一点的战争中都有,可以把他看为陆地上的舰艇,因为大部分的装甲列车上装的是舰炮,排一列可以提供远程支援,在战争期间会设有大量的轨道交通可供不同用途的火车通行,有一种装甲列车的衍生品叫作列车炮,列车炮是一种固定的炮,只可以进行小幅度的左右调动,上下的仰角还算较大,只可以随着一些轨道来更改炮弹的直线的落点,工作原理和榴弹炮差不多,是后膛装弹式,射程可达2.5千米以上,炮弹的比重也是一般的几倍十几倍,最早在1850年,英国人安德森在《国防》一书中提出这一种观点后许多国家也建造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30年中计划并建成的重型古斯塔夫列车炮,由德国的古虏伯公司研制的800毫米口径攻城炮,全重约1350吨,可发射重达7吨的弹药,最远可射击47千米,通过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进攻,人员伤亡不多但是摧毁了多处堡垒工事,后来因害怕反攻撤退了,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战争载退。

  在一战1914年英国发明了MK1型装甲堡垒,是第一个意义上被称为坦克的,当时的坦克的概念不是非常的清楚,在这时MK1型的左右二侧装有76mm式小型的舰炮,前面装有机枪,上方有舱门,四周都有机枪,乘员一共是4个人,最高时速为6千米/时,却在当时的战场上是一种坚固的装甲,十九毫米的装甲在战场上确实抵挡了德军绝大多数的子弹,后来,德军调来重炮进行了多次的轰击才彻底将其击毁,这一种的坦克一上战场就十分的受重视,使得当时的英国在一天中向前推进了17千米,可以有效的摧毁铁丝网,跨过战壕,为步兵充当掩体。不过MK1的缺点也极为明了,MK1后面有一个载重轮,关乎一辆坦克的转向,是极不牢固的,而载重轮又极易被摧毁,一旦被命中,MK1型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直直的行走,直到燃油烧尽,或撞上一些东西。此后载重轮在MK2型设置中被移除,因为掌握了发动机的前后可控技术,左右发动机将不会同步,MK2的实战效果也超过了MK1型。我们把视角转向德军,当时有一个叫A7V的大型铁盒全核载18人,满核载20多人可操作8个重机枪位和一个炮位,平均的防护水平大于英军的Mk1和MK2,四周也有许多的枪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要塞,但是容易抛锚,其底盘也离底只有20~30毫米,十分的容易在地上拖地,在对英国的反击战中一些A7V不是被英军击毁的,而是被一些地型卡住或是自己抛锚的,英军的MK1型是比较不敌A7型的,但也最后压制了一些的攻势。此外英国还研发了些像近代坦克的侦察坦克,“赛犬”型侦察坦克是2个操作员,一个负责驾驶,一个控制可旋转炮塔上的重机枪,这在当时是有飞快的速度装甲,也可以弹开一些反坦克步枪的子弹,可以完全达到进退自如。不过他一旦被一门炮逮上了,可就真的完了,这辆坦克的设计理念的中心是速度,不然干什么加上“侦察”二字呢?可知,它的装甲并不可以弹开炮弹且也不一定可以击穿装甲。

  法国在一战中是一个战胜国,一定是有不错实力的。在战争中,法军的步兵和炮兵的战斗在对德国时是有两把刷子的,战术与指挥比二战的法国好的许多,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法军的装甲部队也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施耐德型重型坦克其实是一种坦克歼击车,是一个长方型的铁盒子,历史上对这一种重型坦克的记载不多,前方是一个大口径的舰炮和一挺机枪,后部是乘车士兵的作战位置,有许多的机枪口和枪口,该车的机动性在同时期的重型坦克中是优秀的,可以完成前后的顺序的调换,一旦主炮的炮弹全部发射完后也可以下车充当一个大型的掩体。那时的法国人有一个很先进的理念,他们将施耐德的装甲前方采用锥型的设置,可以弹开许多的攻击,直面的装甲的效果没有斜面的装甲好。


  关于703工程的有关分析

  703工程是一个原型车,用的底盘为1S-318-8的。此车处不同的点就是扩大1S-3的炮塔,装入了两门BL-9122mm型,应是天启坦克的原型。前置炮塔的设定在突击中有优势,双1S-3BL-9型有225mm的最大穿深。缺点也较明显,BL-9的占地面积较大,双联装的BL-9大约占了60%有了面积,70313-3炮塔改也是1S-3的,很扁,在里面的乘员活动不便。大多数的弹药架在车面中央,设计类似1S-7ST-1型。在炮塔中的弹数要么分散一些,不够了下去拿;要么放的集中一点。不过,直击后方并可能直接没了。对于在车体中放的,后一些还好,放前面,一中车体就炸了。双联的BL-9可以算是自动装填的弹夹炮,两发的弹量在对面轻甲目标可以在一轮中秒杀。该车最致命的缺点是火控,百米扩散像散弹的独头弹一样,双管除了近战最好别连发,后坐力够你看的了。另外,就是转速和移速,连装和载弹量使的速度只有1S-8的三分之二。打完了,





未完待续


7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生活 最后更新时间: 2022年10月18日14时01分40秒    责任编辑1:牛一然1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千里马历险记3(4381字) 下一篇苏敏芸传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