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参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
2016-02-07 23:03:23 来源: 作者:北小四年级陆宁月 【 】 浏览:1881次 评论:0


     一 月三十一日,晴,我和花木兰雏鹰小队成员一行六人相约参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下午两点,天空开始飘落片片雪花,雪越下越大,地上房上都是雪,整个大院银装素裹,我和张可润、施嘉怡等花木兰雏鹰假日小队队员走进甘家大院。我认为这个地方又大又美,因为下雪一切都那么朦朦胧胧……
    在讲解员阿姨的引导和讲解下,我们知道了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百余间。
    “友恭堂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彩塑代表性传承人何斌老师亲自教学泥塑创作,活动内容突破以往形式,采用体验、实践、演示、互动、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让小队员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更全面地感受和学习非遗工艺制作,以发现式、体验、感悟、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收集资料、动手实践、活动体验中,通过对作品的设计与创作,了解民族文化,共享传承非遗的快乐。我们非常开心,我做了一个黄帽子,粉色围巾的雪人和 两朵玫瑰花,大家都在何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做的惟妙惟肖,小雪人的嘴我弄的尤为生动,就像一个明星一样酷酷的。
    置身于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甘熙故居大院中,听听老城南那既深沉又亲切的声音……南京的根在城南,这里有南京的历史,有属于老南京人的集体性回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孙光辉向小队员们表演抖空竹,他还手把手教我抖双竹,刷陀螺。糖画、泥人、金陵刻经、剪纸……丰富的非遗传承项目,地道的金陵民俗小吃,踢毽子、投壶等传统民俗游戏,都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3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0
还行
1
支持
3
真棒
0
不错
1
搞笑
1
深奥
0
不解
2
吃惊
Tags:参观 民俗 甘熙故居 最后更新时间: 2016年02月20日09时50分40秒    责任编辑1:陆宁月 责任编辑2:刘洋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和城墙宝宝一起平安自护 下一篇 【诗】星星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