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相信这首儿歌大家都会唱,今天我们了解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有一次,他对皇帝说:“大王,请勿听小人谗言那!”那时皇帝根本不听屈原的告诫,只听小人谗言,把屈原流放了,屈原万分伤心,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诗---《离骚》。不久以后,因皇帝没听屈原的告诫,楚国大败,四分五裂,百姓不得安宁,屈原悲伤万分,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江中。
后来,当老百姓知道了这么一回事,就一边划着小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一边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螃蟹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渐渐的就成了一种习俗,这种习俗是专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