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晚饭时,妹妹对妈妈说:“马迷,我要吃肉肉。”咦,我想起电视里古代人都把妈妈叫做“娘”。我觉得“娘”很不时尚,“马迷”显得比较风趣可爱。那么,“娘”是怎么萌化成“马迷”的呢?从古到今人们对妈妈有多少种不同的叫法呢?我非常好奇。妈妈兴奋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问题。你可以自己上网查一查哦。”
饭后,我飞快地跑进书房,抓起手机,在百度上输入“妈妈有多少种叫法”。“叮——”手机屏上蹦出了好多种答案!经过反复朗读,货比多家,我终于选出了几条黄金答案。
从古到今,对妈妈有好多种称呼,比如:娘,娘亲,额娘,老娘,妈妈,老妈,母亲,妈咪等。
汉朝时期,人们居然把母亲称为“姐”。唐朝时,在非正式场合,把母亲称为“阿娘”或“娘娘”,在严肃场合,直接称“母亲”。明朝时,人们开始称“妈妈”、“娘”或“母亲”。清朝时,母亲被称为“额娘”。我们现代人一般都叫“妈妈”,因为”妈妈”是最简单的发音,婴儿自然张嘴吐气,就能发出这个音。
“马迷”是小孩子撒娇时对“妈咪”的称呼,妈咪其实是英语mummy的音译。香港人和广东人喜欢这么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喜欢叫“马迷”了。原来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交流中还收获了不少萌萌语呀,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国际互联网居然能在转眼间查到这么多有趣的资料,真是太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