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位家长的日常记录和思考 ——献给另一个世界的孩子们
2020-05-09 12:47:20 来源: 作者:夏红越妈妈 【 】 浏览:1222次 评论:0



   作为一位妈妈,我和其他家长一样,非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只有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健康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有保证。

  我孩子四年级时,经历过一次老师歇斯底里发火的事。直到五年级,几次的练习习作,还是有不少孩子选这个这件事来写,可见这件事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还是长久的。

  疫情期间,发生了很多起未成年人自绝于世的惨剧。大学、中学,甚至还有小学生。我孩子目前在上小学高年级,在我的感觉里,我觉得小学的孩子还很小、很萌,跟心理疾病根本联系不上。到底是什么,让小学的孩子生无可恋?我很困惑,也很担忧。

  一个人的成长,跟家庭密不可分。疫情隔离期间,孩子的同学来我家住了两周。那个孩子家有些事,导致家人无法在家照顾。刚到我家的时候,这个比我家还小两个月的孩子,脸上长了不少痘,掉发情况也挺严重。一周不到的时间,我发现,她脸上密集的痘痘有不少消失了,掉发情况也有所改善。我咨询她的家人,发现她平时营养摄入不足,有时候饱一顿饿一顿,爱吃味道重的、辣的食物,经常一人在家,作息时间极其不规律,有时候睡到十一点才起,晚上睡得也比较晚。

  她爱跟家人发脾气。这一点应该是受母亲影响。她妈妈跟我说,自从上了小学,她就很焦虑,担心孩子比不过同龄人。所以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次见到她妈妈,就会跟我聊到,两人每天都会大喊大叫,掐架,原因都是因为写作业。

  在我家的两周,跟我孩子一起正常时间起床、朗读、上网课,按时完成作业,爱看书,很懂礼貌,我说她是“最受欢迎的小客人”。她妈妈说,真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个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她会默不作声地思考。有时手里会拿着一个小东西,捏来捏去,但是她确实是在认真思考。哪怕需要很长时间,她也不会轻易说“不会”,大部分时候,她都能做出来,就算答案是错的,也是她认真思考的结果。我特别欣赏她这种状态。但是跟她妈妈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她妈妈惊讶异常:啊!一般在家里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先把女儿手里的东西收掉,边收边呵斥;再过一会儿,题目还没有想出来,她又开始呵斥:你怎么到现在还没写完?!你要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作业?就不能认真写?怎么什么题目都不会?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听……..

  听了妈妈的话,我真是哑口无言。能长时间尝试解题的状态,非常难得,但是妈妈的不懂,却让孩子变成学习习惯不好的潜在差生。

  两周后,她回到家里。家人反映,直接恢复了原来的状态。问她,说在别人家要给别人好印象,不能让人觉得我懒。她什么都明白。但是缺少了有效和温和的陪伴,孩子的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自律向上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家庭氛围和环境培养出来的,更离不开家人温和的呵护和支持。涉及到隐私,在此我就不多说这个孩子的其他情况。我跟她妈妈聊天,发现她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为了学习,经常和孩子吵。孩子个性强,在争吵这件事上,“遇强则强”。结果每次都导致两败俱伤,每天的作业完成得都很晚,睡觉也晚,恶性循环。

  我的孩子日常兴趣比较多,爱动手,我很支持她。这次疫情期间,她有更多的时间钻研自己的爱好,我也记录了一些。

  最初,爱上刻章,以前买的刻章工具找出来,每天起早贪黑,研究各种刻章方法,创作了很多有趣的印章。我做的只是,建议她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及时帮她购买需要的物品。开学前,为了给老师们一个久别的礼物,她利用一个下午,把平时采摘的植物标本,做成别致的小书签,并根据每科老师的特点,配上插图。真暖啊!我被她随心所动、不求回报的真诚感动了。这是纯真孩子的赤子之心。我想,如果我是收到这么珍贵的一片心意的老师,肯定会感动,会珍惜收到的小小礼物的。

  接下来,家里书房的书画桌配好了。以前都是占用其他桌子绘画写书法,收拾起来太麻烦。现在,她安心铺好用具,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并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每天坚持给自己拍照打卡,目前已经坚持了几十天。今天开学了,她依旧坚持画着。

  假期里,看了《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连续剧,对雍正这位帝王产生了兴趣,找来各种和康熙、雍正有关的书籍来看。家里的看完了,再去网上寻找关于雍正的书,买回来后,看得废寝忘食。还有一些书里不单单写雍正,她会把雍正那段挑出来看,有时候顺带看看前后。

  厨房里的调味品和家里的清洁用品等,都成了她的实验材料。根据她想做的实验,还购买了高锰酸钾、甘油、酒精、精油、实验器具等。假期里的家,成了小型实验室。

  对她汲取知识的方式,我一贯都是支持和理解,不横加干涉。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吸收知识的途径,我们成人认为高效的,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

假期里的这些活动,在很多家长眼里,可能都是不务正业的无用功。但是我却窃喜,因为这特殊时期,她能够有这么多美好的体验。宽裕的时间,让她能不急不慌地按照自己的心愿,安排生活、学习和兴趣爱好。孩子平时的时间太紧张,没有自我支配的时间,没办法发展兴趣和爱好,更不要提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如果孩子如饥似渴地探究未知领域,我们就支持和祝福吧!

  家长对孩子不能单单从自己的期望角度出发,更不能企图时时控制孩子。控制=高压。一定要换位思考。如果每天这样被人设计和管理着,一丝透气的空隙也没有,怎么能妄求孩子自由奔放、才华横溢、兴趣广泛呢?又怎么能归结到孩子脆弱、不听话、不服管?难道学习成绩好,考上所谓的好大学,才是全部吗?

  我不是研究心理学的,但是说到心理疾患,我有一些切身体会。

  记得我婚后不久,有一段时间,总是发困。有一次陪同事去医院,居然在不长的等候期就睡着了,同事喊了我好几声我才懵懂醒来。接下来,莫名其妙地时不时地想抽烟,平素我很讨厌烟味。紧接着,突然患了密集恐惧症,看到密集的东西就恐慌,想象中一阵阵地有密集的物品涌现出来,又说不出是什么东西,但是特别难受。好在这段时间不算长,大概一年不到,而且不是一直存在这些现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可能跟人际关系紧张、换工作等有关。自我感觉是身体的一些化学物质产生了变化,变成另外一个人,靠自我意志没法改变。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有医学依据。如果真确诊是抑郁症等疾病,应该只有药物才能起作用。

  这件事发生时,我已经是成人了,但是我根本想不起来去求医、求助。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有一次跟我以外的人提到这个状况。我妈妈来我家,为一件什么事情,她让我按照她的意见做,我突然就烦躁了,跟她说了我最近的状况,让她不要插手管我的任何事情。我妈感觉到我有问题,建议我去看医生。对她好心的建议,我依旧很烦躁。但是面对家人以外的人,没有这么强烈的烦躁和反感。

  根据我自己的这次切身体会,我只知道自己各方面变化都很大,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该做什么才能改变。大部分时候,周围的人觉察不出你有的变化。可能在外人面前,会有所顾忌和收敛。这疾患,好似心里藏剑,一次次的刺伤,只有自己感知到。很多人的崩溃,看上去是一瞬间的,其实都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那段时间,到底是什么诱发了这些症状,到现在我还是不清楚。但是那种难受的感觉我一直记得。这几年,偶尔会有密集恐惧症发生。其他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

  现在,我有了孩子。最近经常看到大小孩子自绝,我感到特别悲伤和气愤,又无能为力。我能理解那些绝望的情绪。假如,能有一点点的安慰,一点点的肯定,一点点的温暖;假如,社会、学校和家庭,不那么市侩地以成败论,不以单一的优秀或者优秀与否评价孩子,也许,就能给他们一点点生的希望。

  我不能说那些孩子打醒了剩下的我们,那对他们不公平,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使命感。他们就是消失了。再说,那些逝去的他们,可曾打醒了谁吗?没有。他们是什么的替罪羊?是什么的祭品?

  人,一定要优秀?一定是别人口中的优秀者,才配活着吗?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真正的自由里自由自在,没有对比的烦恼,没有成败的羞辱。

  我希冀自己能一直牢记自己曾经的经历,能够一直用这样的心去感知孩子。更希望,这些孩子的消失,能够真正唤醒贪婪的成人。他们有他们的路要走,父母只不过是他们来到世界的媒介。他们不属于任何人。他们的路应当由他们自己寻找,谁也替代和控制不了,谁也不应该替代和控制他们。

  我的性子急,以前,孩子的学习掌握得不好的话,几句话不到,我就会提高嗓门。每当这种时候,孩子哭哭啼啼,情绪不好,学习完成得也不好。不过这些已经是过去时了,自从我意识到我自身的提高和学习的重要性后,我经常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年很感谢一些机构和老师,比如赏能和赏能的老师们,白鱼小课堂和蔡老师、茅老师等人,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孩子,她用最纯真的宽容,包容我的急躁和各种缺点,她会在我最无助,或者最得意的时刻,一如既往地拥抱我,亲吻我

 



2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0
还行
0
支持
1
真棒
0
不错
0
搞笑
0
深奥
0
不解
0
吃惊
Tags:成长 最后更新时间: 2020年05月15日09时30分21秒    责任编辑1:夏红越 责任编辑2:吴丹丹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逆向思维的韩信 下一篇便捷的网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