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坐落于青海省河西走廊的西端的敦煌,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莫高窟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有487个洞窟,是僧侣宗教的活动场所;北区有248个,是僧侣住和埋葬的地方,共735个洞窟。壁画有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6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他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天石窟。他在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莫高窟是怎样来的呢?根据《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36年),僧人乐傅路经此山,忽见全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山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修润修禅,称为“莫高窟”,意里就是“沙漠的高处”。
因为在明清时期,由于国家闭关锁国,丝绸之路遭到废弃,莫高窟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变的残破不堪,无人问津,直到1900年5月26月,藏经洞被窟下寺里道士王圆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发现,他挖出了公元四到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
莫高窟建在一个小土山上,它有五屋,面向东,海拔高1680来米,窟高50米,洞窟高低错落,鳞交栉比,在蓝天自云的映衬下更是显的雄伟。
莫高窟,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当之无愧,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