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不仅是皇城报时中心,也是京师迎王、接诏、选妃等重大庆典场所。清康熙南巡,曾登临四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是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鼓楼与钟楼相对,明朝时规模宏大,楼上立着26面鼓,其中小鼓24面,按4个方向摆放,分别指4个季节的二十四节气。这些鼓是怎么敲的呢?这里有一个口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具体是:先快速敲十八下,每拍一下;接着是慢着敲十八下,每四拍一下;再来不紧不慢十八下,每两拍敲一下。敲完这54下后再如此重复一遍,每个时辰共敲108下。鼓只在城门开着的时段敲,关城门期间就是敲钟了,敲法与鼓是一样的。那在什么时候钟鼓齐鸣呢?只有在寅时五刻(凌晨4:15)和戌时五刻(晚上8:15),开城门和关城门的时候才会钟鼓齐鸣。
可以想象,白天的时候城里嘈杂,需要鼓声重重敲响,才能让人听到时辰。晚上人们都睡了,敲钟也就罢了,人们不会被惊醒,但如果敲鼓的话,那就真的睡不了了。
你瞧,明代的鼓楼和敲鼓的规则已经很完善了吧。可惜后来鼓楼渐渐毁于战火之中。那我们现在看到的鼓楼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清朝重修的碑楼。
公元1684年十一月初二,康熙第一次南巡时,登上了鼓楼台座,凭高远眺,龙蟠虎踞,金陵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但在两天后康熙突然又不高兴了。因为他在走时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磕头,他原本很高兴,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尊敬。但船开了好长一段路了,还是有密密麻麻的人头,他有点不耐烦了。又开了几里路,密密麻麻的人头还不见减少,他终于发火了,命人找来了组织这场磕头活动的王新命。
王新命是康熙很信任的人,他是两江总督,管辖江南和江西两省。当时的江南省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江西省基本等同于现在的江西省。如果放在现在看,这两江GDP可以比得上全球120多个小国家的GDP之和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回到正题上来,康熙质问王新命,到底有多少人跪送他?王新命照实回答说十几万人。康熙发火了:十几万人在这里送我,不让他们工作,我们大清朝国家一天得损失多少财产,真是劳民伤财。王新命回去之后,为牢记圣谕,立碑于鼓楼台座正中,刻上康熙口谕“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再建一栋楼把这块碑保护起来。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戒碑,楼就是碑楼了。转眼间,碑楼已重修过,明朝与清朝的很多遗迹也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600年前,南京城上空那108响,声声耳畔;300年前的康熙戒碑,历历眼前。虎踞龙盘今胜昔,今日鼓楼已成市民公园,幽雅清静,“鼓楼揽胜”,风景这般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