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而大连理工学长的自杀就是如此。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都没有埋怨谁憎恨谁,全都是怪自己。他在遗书里用最轻松幽默的语气描写自己的绝望。在最后他写到,来世想做一只猫,以及祝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在象牙塔上一路跋涉的那群人,跨过这么多阻碍,闯过这么多选拔,最后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曾经美丽的追求和梦想,在抹平一切差异的死亡面前,失去了所有意义。
研究生们日复一日在寝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里面奔波,象牙塔内的世界观不断缩小固化,而实验则一直没有结果。日复一日,这对于人的心智的蚕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逐渐感觉不到别人的喜怒哀乐,觉得那些苦难不过如此,那些痛苦俯仰皆是,那些惆怅人皆有之。但他们不是没有感情,在内心深处他们往往是非常深情的人。只是现实的压力下他没有心思去关心更多的事情。
在线性流程上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同一性资源稀缺变得泛滥。我们把自己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行为切割开来。而如果释放心底的自我,会立刻破罐子破摔,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大家不是没有欲望,只是行动的代价太高了,我们宁可压抑自己的欲望。整个人都矛盾分裂,跟社会现实之间也割裂。在线性竞争的赛道上,我们的安全感,成就感全都依赖别人给你的东西,虽然这套体系很痛苦,但要放弃这些安全感成就感同样困难。我们已经被这套体系驯化了。越是在这个体系里面优秀的,越难从这里面走出来,因为我们很难去相信过去的几十年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去尝试做好的一件事情,到最后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现在的教育体制几乎只是一个选拔体制,这会导致很多人只是发现自己比别人更优秀,而对自己喜欢什么一无所知。我们其实就像一只马戏团里的羊,从小到大的老师和家人都在教育我们要去跳一个更高的圈,而这就是这些精英学生的全部能力。而不论是在这个被非常明确目的霸占一切的乌托邦里面,还是从这个被保护的很好的乌托邦里面走出来,都是反人性的过程。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