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如果生活是最烂的编剧,那我们就要做最好的演员。”课上老师讲了这两段话,而这两句正好和写这篇回忆录的海伦·凯勒的人生有关系。
假如上帝给了你三天光明--不是黑暗,你会怎样珍惜呢?这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书最开始时的小片段:海伦在不见光的时候,在她的花园中用触摸的方式、用嗅觉在花丛中冲过一遍又一遍,摸索着爬上树梢,在树上听着鸟叫,遍寻着她自己的慰藉。可是,一个看不见的人,被世间所折磨的人,是怎么写出自己的长篇回忆录的呢?
是她的老师给了她鼓励,想海伦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也是她的老师告诉了她“理想”这个名词的意义。那个老师就是安妮·苏里文。安妮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小时候也曾经受了像海伦一样的苦难,是一位医师治好了她,也给了她鼓励,这也使安妮感受到了爱,并愿意把爱传递下去。那她是怎样克服了所有的教学困难的呢?就是“理想”,她说过,一定要把海伦教好,而她也确实做到了。
海伦在书中说道:“我睁开眼睛的第一天就想看看我老师的容貌,拥抱一下她。”海伦虽看不见光,但是她拥有心里的光。
海伦是伟大的,她的老师更是伟大的,这就是理想维持着平衡不是么?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想戴上眼罩,,体验海伦的感受,但是一戴上眼罩,黑暗突然涌向了我,我有点晕头转向,我试着站起来,往前动一动,甚至想可以自己走出房间,在客厅里溜达溜达,没准还可以自己去拿水杯喝口水!但这些对一个“盲人”来说太难了,我动不了了,一抬手就碰到障碍物,想往前伸腿,被桌子腿绊了一跤,根本就是举步维艰!不到五分钟的功夫,我就受不了了,我一把四撤掉眼罩,终于见到光了。我在想,海伦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她实在是太强大了。
但现在我们没有精神的困难,却不知生活的满足,一直浪费生活。我坐在桌前拿起了书,一束光洒在了脸上,我欣然笑了,外面叶子一片片文雅地飘落,让我们在生活的汪洋中像海伦一样欣然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