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幻梦,辉煌陨落,百年长安,皆在诗中。
----题记(书中节选)
近些日子,我读了一本书叫《君自长安来》。这本书中写了十五位唐朝的明星诗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杜牧。他写道:“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比凭阑干。”让我印象深刻。
杜牧有一个故事,让我感触。杜牧在高中之后,本打算大展拳脚,致尧舜之上。但是,理想和现实难免会有一些差别,他很快正式入仕,却做的是图书馆管理员----弘文馆校书郎。可是杜牧是从小立志要成为将军的男人,于是在八个月之后,跟随世权沈传师去了江南,做了沈家的幕僚。在这里,杜牧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牧的诗文惊才绝艳,世无其二,自成一派。不论是制举时的皇帝,还是他的主公,他们欣赏的都是杜牧的文采才气,而不是因为他的政治才能。他听了同僚张祜的一句话后,对张祜说:“是不是自己这辈子就要这么过去了?那等我死了,要葬在哪好呢?”他想,不,我要回去,死也要回长安去,我还要兼济天下,为国立功!
杜牧对国家的牵挂,让我感到敬佩。他能在自己坠入人生低谷时,还心系国家,当真爱国心切啊。
杜牧的一生,用一句诗来形容:“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杜牧的晚年,在知音张祜已过世,再无人懂得他胸中的大志和诗中痛苦的挣扎。旁人竟只觉得他多愁善感伤春悲秋。
浮白载笔,今朝放荡思无涯。君自长安踏月而来,泼墨挥笔,泼出盛唐三千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