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史铁生的名字是在我的语文课本中。《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当时其实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感触,只知道他有一本著作叫做《我与地坛》。直到又有一次,我在整理房间时,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当时不知道怎么地打开了,结果就是这一次,让我爱上了这本书。
在这之前,我对《我与地坛》一无所知,以为就和其它我看过的书差不多。但在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可以把我从一个吵闹的环境带到一个平静的世界里。他写下了自己对生与死的思考和许多对抽象事物的探索,记录了他在地坛孤独而灿烂地走过最艰难的日子。史铁生的思想和文笔不像一些西方作家深远,但他会用一些浪漫温柔的文字将自己的所想完美地呈现给读者。书中很多章节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他在感知享受四季的同时,慢慢感恩于自己的命运:一边是残疾的人最初难以接受现状,一边是作为母亲爱子心切的忧愁,当不耐烦化为遗憾和后悔融入这片园子时,一切好像都结束了,仿佛又才刚刚开始。
我透过史铁生的文字,在荒芜的野地里看到了生命的璀璨,从野草枯藤中看到了生命的自在坦荡。生活是有差别的,并且差别永远存在。只有接受这些苦难,才会迎来新生。
他的那篇《好运设计》或许也道出了千千万万个低谷时期人们的心声,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怀揣梦想。哪怕这梦想遥不可及,也能给自己无味的人生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的人,但又能怎样?残缺有时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既然已经了解这世界本就残缺,不如放手一搏。努力过完一生,让自己少些遗憾。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愿意,你所看到的生活永远会朝气蓬勃,永远真实辽阔。”
读完这本书,我真真切切地想为他沸腾的生命呐喊。他书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也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造就了一个时代。我想,我好像再没有理由不去找寻自己的梦想了。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朝辉之时。”
愿我们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