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惊叹声从博物馆内传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声响传出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走进馆内,赫然出现四个大字:“云裳发簪”。老师解释说,“裳”是指古人的下衣,而“发簪”则是用来固定头发的装饰品。
继续往里走,黄金制成的发簪映入眼帘,每一枝都透露着古代工艺的精致与美感。我不禁感叹到:“古代人的审美真的太令人赞叹了!”此时,一阵“哇”的声音再次响起,只见老师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这一幕被我捕捉到,我好奇地问:“你在想什么?”老师见被发现,便悄悄地告诉我:“我们也去做发簪,让这份美穿越历史,得以延续。”
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地方像小作坊一样,正是我们做发簪的地点。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这个“小作坊”,开始依葫芦画瓢的制作。
首先,大家都开始挑选自己的材料;我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铜色簪子,并配以稀有的花瓣颜色,心中暗想,这一定是个无与伦比的作品。
接下来,到了最刺激也是最难的环节——制作。心灵手巧的女生们显得游刃有余,但是我们这些男生则有些手忙脚乱,只能硬着头皮尽力而为。结果可想而知,簪子和铜丝在我的手中并没有和谐地缠绕,而是各自使起了小性子,一会铜丝把簪子捆在了一起,一会簪子绕过了铜丝的边……最后的成果有些不尽人意。我心中默念,下辈子一定要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这次活动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让我对古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所谓,诗人的“座上客”,小小簪花,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