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厉害的爸》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坐等更新。《厉害的爸》叙述了十九个小故事,每一篇都描写了成果馨和他的爸爸的生活片段,都体现了他的爸爸的“厉害”。而“厉害”分为几个小点:多才多艺、搞笑,关爱孩子、“会琢磨事情”(这个出自原文的短语归纳的很恰当,我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怎么归纳)……而这几篇小故事都是体现这些特点的典型事例。
例如(四)中就有一段文字:“我爸最喜欢的就是石头了,他能轻松地辨认出什么是真货,什么是假货。他平常看手机的时候,虽然刷抖音,可是他刷的全是讲石头的直播间和主播互动已经习以为常。现在,他已经是各个主播的老客户了。”(非常好,这一段摘抄我又水了好几十个字)这一段文字通过描写成果馨爸爸辨认石头十分轻松以及他平时爱看关于石头的直播间,突出了他对石头的喜爱。唉,我怎么觉得我这篇文章越写越像阅读理解答题了呢?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然,这篇文章也有其他的写作手法。
在(四)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不仅买石头看石头,还买了各种关于石头的机器。现在我家的阳台已经不是种花的地方了,成了摆放他所有专业工具的地方。切割石头的机器,打磨机还有放石头的地方。整个大花架全摆满了。(嗯,又是水了多个字)这里运用了列数据的手法,突出阳台上的工具之多,再次体现了成果馨爸爸对石头的喜爱。
所以,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到创作中。尤其是我,纯凭情节离谱而又有一丝合理的《小龟日记》入选,根本没什么写作手法。所以,我的创作非常需要像《厉害的爸》的学习,自然地将写作手法加入到日常创作中。
上述内容是从如何从《厉害的爸》中学到知识出发写的。那么,如果是纯看故事的话,《厉害的爸》也十分值得一看。文章的语调十分亲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有不少“呢”“啊”之类的语气助词,“你”“你们”等对读者的称呼以及大段的纯叙事。
《厉害的爸》中也有一些令人疑惑但又十分合理生动有趣的夸张。例如,在(六)中,第一段就有这么一句话:“我爸爸做的菜非常好吃,每一顿刷一万个大嘴巴子都停不下来。”初读的时候我十分疑惑,并且想象了一下画面。但是后来我想了想,这个夸张好像也确实以有趣的方式表达了对菜的喜爱,从而侧面体现出了成果馨爸爸的多才多艺。这些口语化的语言都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说《红楼梦话》读起来像是数个主动的场景以及优美的的画外音,那么《厉害的爸》读起来就像是一个真的成果馨从书里跳出来跟你讲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