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错,这就是李绅所写《悯农》中的第二首。
小时候,我读到这首诗时,心中单单只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可等我升入高年级时,我对此诗又有了新的见解:作者从“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出发,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遭受的残酷剥削,表示了深切同情。等我再大一点时,我又恍然大悟:由于诗中所提出的,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本质问题,而表现的又一针见血,词语警策,故能启人深思,发人猛省。终于,一个谜题在我的心中被解开:原来就是因为这样,千百年来,此诗一直被人们传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悯农》这首诗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却代表一种不能铺张浪费的情感。我想,当大家每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一定有着比谁都强的节约意识,可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落实到行动中来啊!举几个我们身边的例吧!
某学校食堂浪费严重,有些学生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有些学生说:“没胃口,吃不下。”据了解,该学校食堂每餐大概有800多名师生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费0.05Kg大米,那么,食堂仅一天就浪费了56Kg了,一个月30天就得浪费1680Kg,一年的浪费就可想而知了。
再比如说家庭浪费,据部分同学说,家里经常有剩菜剩饭。部分家庭把剩菜留到下一餐吃,但仍有一些家庭都把剩饭剩菜倒掉了。还有就是在饭馆、酒店吃饭,浪费的人数不胜数,只有极少数人将食品打包带回家。
如今许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浪费粮食的背后,更可怕的是对浪费的漠视!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当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毕竟任何资源都是一种劳动的结晶,浪费资源就等于是不尊重劳动本身,作为解决温饱的粮食,自然也不例外!其实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生活中就是举手之劳:吃饭时是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通;吃不完的饭菜应该打包带回家等。希望大家能从身边珍惜粮食做起,从小事做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节约粮食,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