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作文,无一例外的成为考生及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高考作文题,也是一段时期内,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其间,盛赞者有之,怒骂者有之,可谓褒贬各一吧。在作文考试这个综合检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方式方面,我觉得,美国的作文教学,给我们以反思。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美国作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命运方面的世界性问题,引导学生展现自我意识,或者丰富想象力及增强生存技能等。可见美国作文教学的特点,主要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而且在写法上也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美国作文如:《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评论想象中的一场音乐会》等。这些话题都是没有定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谈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不讲究什么格式,不要求什么感情因素,更不用考虑什么高深的立意。以大家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都没有看到过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在给学生定了文章题目后,就让学生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或到社会上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而我们中国的作文教学往往过分追求社会认同的某种立意。如:教师在命题作文中,一直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写《难忘的一天》或《寒假、暑假的一天》,教师希望学生能通过那一天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人情的冷暖等;如写《所见所闻》时,教师希望学生能对见闻里的受害人产生同情,对见闻里的肇事者产生愤恨等;如写《我的理想》或《我追求的……》时,希望学生能写出点自己的决心。如:从现在起努力、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作出应有贡献等等。
中国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一般是希望立意高深,构思独特而新颖,结构严谨等。在作文的取材上,要求来源于生活,追求素材的真实性。这迫使学生的作文选材只能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以及本人有限接触到的社会。在写作的过程上,我们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准备的余地,而要求学生作文当堂完成。学校现在的课时设置,一节课一般都是40分钟,而我们要一个生活在两点一线中的学生(尤其是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下,学生的基本生活就是“学校——家”的两点一线。),在40分钟内来完成它,当然是困难重重。
我们在作文内容的叙述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如《我的好朋友某某某》《我最难忘或最尊敬的人》《我的家乡》等,则更多的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经历的人或事如实地记录下来,并要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等。本来学生的生活就单调,连看课外书的时间也不多,更不用说有什么社会经历,对人对事的情感很难得到真切的体会。有时候说了真话,成了文风不正,使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只能讲假话,导致作文空话连篇,以致越来越怕写作文。
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美国相比,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完全应该去掉一些要求和限制,让小学生首先有话可说,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怕作文;完全应该学学美国作文的命题,不但让学生喜欢说,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做人处事的态度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文章出处:http://qidianchengzhang.blog.edu.cn/2011/67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