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什么是孩子成长中应关注的大事
2011-05-11 11:18:55 来源: 作者:王立宏 【 】 浏览:2029次 评论:0
    因为春游的发现,写了一篇博文《您的孩子还能发现身边的美吗?》,同时发布在教育人博客和赏能教育网上。有朋友读后开始夸我,夸奖的内容大致差不多:真细心,这种小事也能谈出道理,还能写成文章。夸奖和讨论的对象有的是针对文章,有的是针对那个孩子,也有的是结合自己孩子的表现。但寒暄交流过后,内心产生了一种更大的威压,觉得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再谈谈:既然这是小事,那么什么是孩子成长中应关注的大事?

  在牛首山,和那位妈妈一起交流时,妈妈表达了一种想法:她也觉得孩子挺累的,天天那么多的作业,还要上辅导班,但没有办法,因为同事中,很多孩子都上了南京最好的中学,如果自己的孩子上不去怎么办呢?还有两年多时间,只要她能考上这所中学,她一定要把孩子在小学阶段失去的快乐帮孩子补回来。说完,一脸的无奈。这种心情作为家长,我也能理解,我相信教育人的博主们也都能理解。虽然大家对奥数、对课本知识低幼化深恶痛绝,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当大家都在“刻苦努力“的时候,有几个家长可以豪气地告诉孩子:作业太多就不要做了,书包太沉就扔了一部分书。不要说说这些话家长自己没底气,即使说了,孩子也不会听,现实已经让他们过早地主动承担压力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想透透那种憋闷,想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说一声:在好学校、好成绩面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15年前,我们一个学生投河自尽了。19岁,家里的独生女孩,成绩很不错,是学生干部。从小她是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的宝贝疙瘩,爸爸妈妈非常宠爱。当时考大学比现在竞争大得多,子女考上大学后,父母脸上的光彩也比现在大学生的父母耀眼的多。因为成绩好,她的爸爸妈妈一直非常自豪。投河的诱因是家里发生了一点变故,如是心理调节能力强一点的孩子,调整心态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位曾经的“三好学生专业户”就是想不开。她去世一月后,妈妈就精神失常了。事情还没完:这位女孩香消玉殒半年了,她的好朋友也从遥远的老家赶来了,要在她投河的地方和她一起走。她们关系非常好,觉得既然朋友走了自己应该去陪她。后来用了一月多时间,我们才基本完成对这个女孩的心理疏导。这是一件我参与处理的事情,在高校学生管理岗位上十余年,见到听到了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事例。其实,即使没在学校工作,大家也都能举出几件耳熟能详的发生在高校的事例,有自己轻生的,有剥夺他人生命的,也有其它的一些心理扭曲的事情。

  9年前,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位家住南京市区的大学生,20岁,男孩,个子大概180cm,在一个礼拜一,被家里的十四位亲属陪着到学校来“找麻烦”。这十四位亲属中,有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及一些我已经不记得称谓的其他的人。原因是这个孩子被同宿舍的另一个学生欺负了——12月份的天气,被另一个孩子把外衣扒掉,哆哆嗦嗦地只穿着秋衣秋裤回到家了,所以家长过来给孩子出气。这个孩子我有印象,是专科生,当时学校规定专科生要上晚自习的,但这个小伙子的父母来学校软磨硬缠,因为孩子没有独立生活过云云,要求学校开恩,不要让孩子上晚自习,孩子晚上不回家,他们不放心。教务处给他做了特别规定,他是惟一一个可以不上晚自习的专科生,我也批准了这么一个唯一可以不住校的学生。后来听辅导员说,每晚他妈妈都要到汽车站去接他回家——因为不放心,“外面的社会太乱”。我把欺负人的孩子喊到办公室一看,就有点怀疑,这么个更南方来的也就165cm左右的小个子男孩,能扒掉这个大个子的衣服?问一问才知道,小男孩让大男孩帮他值日扫宿舍,大男孩不想干,小男孩就威胁要揍他,除非他把外衣都脱掉,这个男孩就赶紧把自己的衣服脱掉然后跑回家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学校的风气很正的,很少发生打架之类的事情。事情处理完以后,我当着这个男孩的一大堆亲属问他:你就没想过反抗?或者直接揍他一顿?你这么大的个子,人家仅仅用语音威胁你,你就吓得这个样子?他妈妈马上接话了:我们孩子从小非常优秀、听话,不象那些野孩子云云。这个孩子只是低着头说了一句:我害怕。

    6年前,有一个才报到不久,正军训的、家住本地的专科生被打了,同样来了差不多十个家属,一家人到学校后吵吵闹闹,要找校长要找教育厅等等。打架的原因是他爸爸妈妈觉得现在外面太乱,告诉他如果发现有人要欺负你,你就先下手。军训的队列训练中,他感觉另一个班的一个男孩老看他,觉得这个男孩对他不怀好意,教官宣布解散后不久,他就冲上去打这个男孩,但没想到的是这个来自北方的男孩拳脚了得,在莫名其妙地挨打后,很快反击,然后就轮到这个肇事者流鼻血了,然后他就满脸血跑回家找爸爸妈妈了——后来才知道,遇见所有的事,他只会找爸爸妈妈。

    以上所举的例子中,这些大学生的心理都不太健康,但心理上的病因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从小的教育环境养成的。这些孩子的智力上都没有问题,其心理上的扭曲,哪一样不是后天被大人养成的?溺爱也罢,逼孩子也罢,都是在一种自认为神圣的、在为孩子的前途考虑的主导心态下,把好好的孩子培养成了残次品。

  作为一个偶然相遇的游客,和这位妈妈的沟通不可能太深,只能和她谈点自己的看法。如果家长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那种除了学习不顾其它的生活方式,孩子在一种被“学习”二字全包围的环境中上了最好的中学,中学阶段能恢复他本来应该有的那种快乐吗?只听说过中学的压力比小学大,几乎没听过相对的观点,那么在中学如何恢复他的天性?何况,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已见雏形,家长怎么去帮孩子改正?

  我举的例子比较极端,可能这个妈妈的做法也有些极端,但肯定不是单一现象。2011年春节前,我所知道的小学生上辅导班的最高周记录是七个班,全部集中的周六周日。春节后这个记录被刷新到十二个,除了每周六周日的七个辅导班,周一到周五每晚上还各有一个辅导班要上,有的孩子嫌烦,也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目的是一样的:要考上最好的中学,将来才能上最好的大学。

  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与心态中学习的,我相信上十二个辅导班的肯定是好学生,否则每晚单就家庭作业还磨蹭不完,怎么在晚饭后再上辅导班。不管怎么样,但如果把孩子培养成除了成绩什么也没有的“机械人”,或者站在人群里不知道能和谁说话才不孤独,或者站在春天的青山上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那么,这种培养肯定是失败的,父母将来必定后悔。即使孩子上了最好的大学,终其一生估计也很辛苦。

  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培养肯定是大事,但这件大事却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孩子成年后是否优秀,取决于小时候会不会交朋友,会不会和同伴追逐打闹,会不会欣赏春夏秋冬的美景,会不会从音乐绘画中吸取营养,会不会观察蚂蚁打架,会不会憧憬自己长出翅膀学会法术,会不会对父母和和气气地说话,会不会对所学的知识予以怀疑更新,会不会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时调整心态,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小事,但都是培养优秀孩子所必不可少的部分。

  孩子间如果有差距,爸爸妈妈首先需要做的是从自身找根源,真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能和他人多交流交流,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和自己一样。套一句老话: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必定有原因。这个原因,应该就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

17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最后更新时间: 1970年01月01日08时00分00秒    责任编辑1:admin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药家鑫们的“刀”是哪来的.. 下一篇孩子教育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