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家长的回答大概都差不多。因为语文是各科之基础,没有识文断字功底,数理化英等各门功课都没办法学,更不用说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所以,称语文为百科之祖也不为过。但是家长让孩子在学校努力学习语文,回家不断做各种语文作业与试卷,不断帮孩子听写字词、背诵课文,却不仅仅是为了应用问题,还希望孩子能在每次的语文考试中考个好的成绩,为将来上一个好的大学,乃至于大学毕业后谋一份好的工作,以幸福终生。这应该是学习语文的狭义作用,也是本文所讨论的方向。
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发现不止一个家长本末倒置的做法。当然,此乃麻子照镜子——仅为自我观点。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学语文,以至于每次的语文考试,无非就是为了验证两个方面:一是孩子能不能写出好作文,只要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说明孩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驾驭文字的能力很优秀,也就是达到了国民教育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完成了家长的期望。另一个目的是针对别人写好的文章,能不能阅读理解,能否通过字面意思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基本功是必须要做的,比如古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差别,各种外语的表达方式和汉语也有差别,所谓三里不同俗是也。简言之,学语文的目的有二:会读文章,会写文章,这两个目的都与文章有关。
为鼓励勤学苦练,我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耍把式练功夫讲究个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唱戏的演员也是天不亮就咿咿呀呀地开练,有个姓杜的在总结自己学习情况时说“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读破万卷书,才能下笔如神,最终成为“诗圣”。也就是说干什么要吆喝什么,所有的看似风光的表象都由辛苦磨砺铺就,没有什么成绩是空穴来风的结果,但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做无米之炊上花费了大量的令人敬佩的功夫。
有个妈妈说:每天作业太多了,没有时间看书啊。她告诉我除学校布置的作业外,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张数学试卷和语文试卷。
有个妈妈说:即使作业做完了,我给他买了那么多的优秀作文选,他都来不及看,根本没有时间看那些闲书。
有个孩子说:他最不爱去书店和图书馆,但爸爸每次都押着他去。别的孩子去书店是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他去书店只能看作文选,还要用本子把优秀的句子和词语抄下来。他爸爸就在旁边看着他,不准他看那些闲书。
有个孩子说:学语文上,她妈妈只准她看作文选和背诵唐诗,背优秀作文和优美的描写段落,她从不敢把从同学那里借来的闲书带回家,因为妈妈说,被发现一次,就要撕烂一次。
这些言语,是在不同场合向我“请教”如何写作文的家长和孩子们告诉我的,因为我身边的孩子都在创作“长篇小说”,可是他们的孩子却连一篇小小的作文都写不出来——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而且,他们还不太相信我身边这些“写小说”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有的也曾经不会写作文,有的到现在作文还没写好,但是这些孩子现在对自己写作能力都非常自信。她们只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特别在写作文方面至少比我身边的孩子差多了。我告诉他们这些“长篇小说”写的最好的孩子们都是看闲书看的最多的孩子,至少在看书方面家长都不怎么限制孩子看书的类别,最多只是引导和建议一番,绝对不会规定他们只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到书店看书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之一。而且只要在家里把作业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基本都由孩子自己支配,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所谓的闲书,每个孩子家里都有很多的“闲书”供他们自由阅读。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个个成绩都很优秀,不仅仅是作文写的好。
其实,这是很明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想让孩子作文写得好,自然要让他喜欢阅读,他至少要能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了。蘅塘退士孙洙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家长要想让孩子会读会写,至少你要让他读,让他觉得读的很高兴,写的有乐趣。一方面家长不让孩子阅读,一方面还要让孩子学好语文,要考个高成绩,要能读会写,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