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赏能之早慧少儿教育观
2013-08-09 17:17:28 来源: 作者:王立宏 【 】 浏览:1854次 评论:0

    【按】8月11日下午,王立宏老师接到“鹰爸”的报喜短信,“裸跑弟”多多今天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心算精英赛上获得幼儿组冠军一等奖,获得金杯。本次比赛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省市,经过层层选拔,共两千多人参赛。多多是“鹰爸”训练出来的,不管网上怎么评说,“鹰爸”自有其训练方式。同时,不管是否赞同鹰式教育,做为父母亲,应该花点心思对教育做点思考,这个思考并不全指学习成绩的好坏。
    
    (一)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

    机缘巧合,又和“鹰爸”与谷力博士凑到一起了,三个研究教育的人凑在一起,自然三句话不离本行。
    “鹰爸”的孩子,也就是裸跑弟多多,今年5岁,暑假前上二年级,暑假后要上四年级了。“鹰爸”举办了个暑期超前学习训练营,训练营四名成员,除了多多,还有三位农民工子弟,这几个孩子都很优秀,他们在20天的训练营中,把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全学完了,而且成绩还不错。在江苏卫视记者的摄像头下,数学老师随机选了一张试卷做了测试,让孩子们在一分钟内计算三个一位数加减连算的题目,多多计算了29个,错了一个,平均两秒计算一题。多多也是赏能教育法的实验学员,我知道这孩子写字慢,毕竟只有5岁,测试是要把每题结果写在测试卷上的,如果不要求写答案,他应该能算出更多题目。这个暑假中,多多参加了由南京市教育局学习力研训中心举办的南京小学生领袖训练营的赏能写作课程,谷力博士就是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训练营的赏能写作课只有一周时间,多多的写作总量虽然只有3700字,远远不及最高记录1.55万字的另一名南京夫子庙小学二年级学生,但他却创造了自己单次课写作篇幅超过1000字的最高记录。另外,继去年在青岛参加了由33个国家优秀选手参赛的国际帆船比赛,取得良好成绩外,今年8月,多多将正式学习飞机驾驶。



5岁的“裸跑弟”多多是年龄最小的赏能小作家,2013年秋学期将读四年级


江苏卫视在采访报道多多暑期20天学完三年级课程时现场做了一分钟数学计算测试
多多计算了29题(错一题),平均2秒钟算一题


    多多是被“鹰爸”训练出来的,“鹰爸”一直强调多多只是个普通孩子,之所以取得了令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成绩,并不是像某些媒体说的他是天才,而是经受了训练。
    因为出版社的约稿和媒体公开课的邀请,最近我在整理赏能教育法的基本观点,大致列为:1、每个孩子都是天才;2、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3、赏识出才能亮点带全面。因为近期和鹰式教育接触的比较多,我问鹰爸:鹰式教育可否总括为“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句话,鹰爸说,鹰式教育应理解为“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鹰爸”当然不是随口说,他是考察了世界上好几位天才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并切实通过训练多多使多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后做出的教育感言。
    个人感觉,对鹰式教育理念而言,“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句话的表述应该比“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更为严谨,虽然“鹰爸”是鹰式教育的“掌门人”。我不相信生而知之,但同样不认为所有天才都是被训练出来的。曾被称为中国第一神童的宁铂(出家后称净慧法师)因围棋出名后被科大少年班录取,虽不知他最初围棋是何人所授,但他至少具备了学围棋的灵性和自觉。没有某方面的兴趣点,单靠训练,也很难取得超群的成就。还有一些自学成才的少年天才,比如画画的王冕,比如摘取全美高中科学大赛“西门子西屋科学奖”桂冠的16岁美国加州少年迈克尔·维斯卡尔迪,比如自学掌握23语言的17岁美国少年蒂莫西•多纳等,就不是大人刻意的训练与培养出来的。
    虽然如此,后天培养确实很很重要,这个培养不是强逼、不是胡乱报辅导班、不是压制并剥夺孩子的时间强行灌输,培养和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和孩子的兴趣发展合拍,这个度,是需要教育者探索的重点。



多多虽然是小青蛙级的赏能小作家,但喜欢和小天使级的赏能小作家“混”在一起


多多和我国著名的思维学科科学家张光鉴教授在赏能教育   

    (二)长高的苗未必都是拔出来的
    时有来和我探讨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家长和老师,听到一些早慧孩子的成长过程,常常会说一句“拔苗助长”或“逼孩子”“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之类的话,总觉得只要是取得了超出大家心中平均默认值的成绩,都是拔苗助长的结果。有文化的还会提起“伤仲永”,如果继续探讨“方仲永”的事情,有家长会善意纠正:“老师是不是记错了,是伤仲永,不是方仲永”。
    但是,长的茁壮、长得高的小苗,未必都是拔高的,有不少小苗确实能比别的苗长得高,难道一定要把那些吸收能力强、长在肥沃土地上的小苗的尖掐掉,一定要让他和其它的小苗同步成长吗?
    陶哲轩,华裔澳洲人,2岁就能进行简单的算术,24岁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最年轻的全职正教授,2006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克里斯托弗·希拉塔(Christopher Hirata),美国人,14岁进入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Caltech),16岁就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事火星移民研究,是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助理教授。
    金雄鎔(Kim Ung-yong),韩国人,IQ得分为210,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公认列为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2岁时会说四种语言,4岁时时进入韩国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物理系特别班学习。
    朱迪特·波尔加(JuditPolgar),匈牙利人,国际象棋大师,其父亲试图证明,小孩如果从小就接受特别培训将会取得杰出成就,在父亲的实验教育下,她15岁就成为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比棋王波比·菲舍尔的记录还早一个月。
    云南15岁少年米泽民2013年高考以692分入清华。
    14岁的吉林大学附中高一学生刘通收到八个国际会议邀请,去年年末,刘通带着论文《基于M带小波和余弦变换的水印嵌入主成分分析复合算法》,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计算机视觉的图像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该论文被编入会议论文集,刘通也成为在会议上作报告年龄最小的成员。
    2012年,杭州12岁女孩薛逸歌拿到了欧洲三大顶级音乐学院之一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深圳男孩王嘉乐13岁入南方科大读书后,王嘉乐的哥哥,22岁的王浩斌从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被录取到耶鲁大学读博。
    少年成才的例子枚不胜举。
    “鹰爸”的教育理念与朱迪特父亲的观点倒是一致的,天才要经过训练,未经训练的“准天才”如同混迹于拉车耕地马群中的千里马,充其量只是力气大走的快而已,如此,千里马则不成为千里马。即使训练,也要在合适时机,要趁早,面对一匹曾具千里马素质的卧槽老马,很难再期望他日行千里夜奔八百。
    理论认为,天才一出生就应该比别人的智商高,或等于一个18岁正常人的智商,但如果不再发掘,不再探索,那他的智商就会停留在一岁里(等于正常人的18岁)从小的时候,他可能会很聪明,但却没有得到提升,原地停留,到18岁时,他和别人18岁者没有区别,就成了一个正常人了。其实他就根本没有退后,只是停留,别人却一直在提升。18岁学小学的东西很简单,但到了18岁再学18岁该学的知识,大家不都一样吗?越是聪明的人就越难提升,因为一张纸上已经画满里东西,想再画就很难,但正常人就像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方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就是这个原因。
    
    (三)传统教学体制不利早慧少年成长
    关于早慧少年的成长与教育,小学校长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曾有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开始上学时,家长要求直接报二年级,学校很重视,经多方测试,发现他确实掌握了很多知识,且情商也很高,就允许他直接上二年级。校长很重视,亲自教这个孩子,经一年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跳级,越过三年级,直上四年级,尔后又跳过五年级上六年级。在他的同龄人上三年级的时候,他小学毕业了,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走在激烈竞争队伍前列,考进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就是怕早慧的少年学习和生活方面出问题,所以,他一直跟着这个小孩的班级教学,小朋友跳级到四年级、六年级时,校长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教学班级,跟着他的成长教四年级、六年级,但到了中学,情况就慢慢的不一样了。初中阶段,好像还跳了一级,但到高中就趋于平常了,最后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我没有实地考察过这个孩子的状况,不知道他的成长与学习中发生的变化,但大致能判断出来,他受到了传统教学体制的制约,最终“泯然众人矣”。这个现象,也是我经常和“鹰爸”讨论的问题,因为五岁的多多,暑假后要上四年级,他将遇到同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四年级的孩子大约11岁,四年级的教材也是按11岁孩子的理解能力来编写的,在四年级教室上课的就是这一批四年级的孩子。见证过多多的学习能力,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不错,今年暑假已经得到了验证。语文学习有三个目的,能读、能写、能说,这几点,单靠课本学习显然不够,就像学了多年英语不会说英语一样,很多人学了多年语文仍不会写不会说。对多多而言,因为年龄小积累少,学起来有点困难,但通过赏能教育法的写作训练,这三个目的应该都能解决。让很多同学头疼的英语,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缺乏语境,如有必要,放到国外的英语环境中一段时间,应该也不难解决。
    但,另一个问题,按常规的教育体制却不太好解决,这就是前文所讲的校长教过的跳级孩子的问题。我们以一个5岁上四年级的孩子为例,这个孩子不一定是多多,可以是任何一个早慧的孩子。
    学生在学校上课与学习,不仅学课本知识,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如果同是四年级的孩子,大家学一样的内容,做一样的作业,玩一样的游戏,想一样的问题,女孩子欺负男同学也是这个阶段常正常出现的现象,但这些同伴间交流的事情,对一个5岁的孩子而言,也许难以理解。五岁的孩子还热衷于过家家、玩滑梯、互相追逐,他们对这类游戏乐此不疲,但这些内容很明显会被11岁的孩子嗤之为幼稚,而常规的四年级孩子玩的游戏,5岁的孩子不理解,更谈不上兴趣。在11岁的四年级,男孩女孩的性别认知已经比较明显了,女孩男孩都有了自己的群落和朋友,可对5岁的孩子而言,男孩女孩大约只是个不同的名词,男孩女孩身上穿的衣服不一样,女孩子可以穿裙子扎蝴蝶结,男孩子不能像女孩子那样穿着很艳丽的漂亮衣服,他分辨不出更多。所以,小小孩虽处人群,却有一种孤独感。别指望小娃娃有多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对自己的评价更多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会感到自己另类,觉得大家不和自己玩,是因为自己不优秀,是因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这种孤独感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生理的成长状态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可能会落脚到学习成绩的下滑。
    5岁的孩子落在了11岁孩子的群落里,虽然语数外成绩可能不错,但因为自我感觉成了另类,所以有可能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成绩与成长。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11岁的孩子落在了由5岁孩子组成的群落里,虽然大家都在学习四年级课程,虽然这个11岁的孩子曾经学习成绩很好,但这次是不是该轮到他郁闷了?他会觉得自己很笨,很不正常,因为同伴们那么喜欢滑滑梯、喜欢互相追逐,自己怎么就没兴趣呢?逐渐的,虽然自己很努力,可能成绩也就慢慢掉下来了。这个结果不是绝对,也会有孩子表现正常,逐步走向优秀,就像小小孩落在了大孩子群里,也有人会继续优秀一样。
    如果有几个5岁的孩子,都在学四年级的课程,都是头脑很聪明的孩子,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倍数,一边乐不可支地过家家滑滑梯追逐打闹,在这种环境中,他觉得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的,都是边滑滑梯边学习平面几何,他们在一起讨论的也就是谁考了多少分,谁多吃了个棒棒糖,如此,则天才孩子会越来越天才,彼此影响相得益彰共同进步,那么,连跳几级的优秀学生应该不至于“泯然众人矣”。
    传统的课堂是按孩子们的平均认知能力和爸爸妈妈们的平均教育能力来设置的,早慧者毕竟是少数,但这些少数派在学校的课堂里可能比大部分智商一般的孩子更痛苦。暑假前,有位妈妈来找我,问能否把自己四年级的孩子放在赏能,由赏能的老师全科教学,孩子不再上学校的课堂了,因为条件不成熟,妈妈最终只能遗憾地走了,她做了个决定,给孩子转学了。但我们都知道,转学后,也许并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是企业家,日常在家里就会用英语交谈,所以孩子的英语基础很好。暑假前孩子上四年级,属于那种全科优秀的孩子。妈妈说从学英语开始孩子就烦躁,上学期开学初英语老师还专门把她找去了,专门告诫:这一册书,你儿子最多两星期就能全部掌握,但是,既然在我的班上,那么就要按我的教学进度来,作业必须要做。所以,孩子和以前一样,每天要抄写那些很久以前他就非常熟悉的英语单词,每天听老师讲英语课,听课中心猿意马就会被老师点名批评,有一学期还差点因此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资格,晚上抄写单词儿子边写边哭边发脾气,她非常担心儿子的状态,但她说服不了英语老师,只能转学给孩子换个环境试试看。
    孩子早慧,家长应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面对着那么多孩子,面对着那么多需要批改的作业,老师不可能太个性化教学,所以,这种教育只能靠家长自己,或者由特别的教育者来完成,最不可取的是把孩子人云亦云地塞到某些培训班上去,很多的培训机构就是把学校课堂换了个地方,内容还是那些内容,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教法还是那种教法,通过填鸭式的题海教学,结果可能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一些,但这种提高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不利的,特别对那些早慧的孩子和智商高的孩子负面影响更大。
    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早慧儿童,传统课堂对早慧儿童的教育不利,但千万不要硬逼着孩子成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如果拔苗助长硬压着孩子学习和成长,未来必能收获酸涩的苦果。
   
3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能之 早慧 少儿 教育观 最后更新时间: 2013年09月24日09时16分10秒    责任编辑1:赏能01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赏能写作12问 下一篇悲情的中国教育(一)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