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南京之行的冲动——为赏能(二)
2013-08-09 11:25:29 来源:重庆教师 作者:刘衍利 【 】 浏览:2196次 评论:0

南京之行的冲动——为赏能(二)

 

        赏能教育法现在已经选取了周末培训班,暑期培训班,暑期集训班等学生业余辅导班的形式进行专项培训,也在南京的若干学校选择进入班级后的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同样也在其他的省市的学校进行了一定的教学试验,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学生的表象来看,若干长篇习作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笔下,每次课的字数上千的累积,周、月的字数上万的量化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更可喜的是学生没有觉得“累”,没有觉得“烦”,没有觉得不愿意,因为不管孩子写得怎么样,表达得怎么样,总会得到鼓励和支持,这和诸多培训学校的学生不一样的就是孩子们的自由和自信的展示,这种自信不是课堂上的展示和表演,而是来自于日常的生活中,来自于孩子们的对话,来自于孩子们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相信这一批批孩子通过赏能的培训之后,在其成长的路上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他们所写的长篇、短篇,一张张荣誉证书,而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对今后人生的自信和希望。有了自信,有了希望自然就会成长为实现梦想的动力。
 

        在关注赏能之时,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感叹之余,不免要和现行“主流”的教育进行一番比较。赏能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没有任务,没有压力,没有“批评”,充满着赏识的氛围的确是能够促进学生自觉上进的;给予老师的却是不断地学习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一种“学生”的压力,现在学生的信息途径非常广泛,老师如果不学习则会被学生所淘汰,因此学无止境是学生给老师的压力和动力,而这种动力应该来自于老师的自觉和自愿吧。而现在的“主流”教育却不能给学生和教师这么一种环境,而收获得却是“累”,越教越“累”,越学越“累”,这种“累”的收获应该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播种的收获吧!主流教育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和老师们一个自由宽松,自主发展进步的环境呢?究其原由,不外有三:
        一是每年每期每月每周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材是死的,内容是定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怎么能够完成,怎么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在这种压力之下,如何让学生和老师放开思想,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呢?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年级的提高,各类知识的层层累加,每到考试,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孩子都非常的紧张,怕考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条鸿沟,这种“应考”的模式已经让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堪重负了,试想三十年前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方程,但是现在在三四年级就要接触这样的知识了,仅从知识的体系来说,学生要学的东西的确比原来要多得多,但是从学生的心理机能和年龄特点来说“强记硬背”这许多的不感兴趣的死知识是多么的无趣无味,而从现代信息社会来看,知识的累加,能力的提升不到几年又会翻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该如何学习就值得我们教育人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了。
        二是每学期老师的“绩效”考核都要和学生的成绩挂勾,都要和学生的考试联系,优生率、及格率是两条硬指标,有的学校甚至还有什么差生转化率,优生保持率等等诸多的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硬指标,虽然在指标下钱并不算多,但老师在学校、在学生、在家长、甚至在社会上的“面子”总要过得去,才行吧!尤其是长期处于教学“优质”第一线的“名师”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那可是把各种方式都会想办法用出来,能补就补,能多做绝不少一道,甚至还有诸多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发生。嗨,可怜的学生们丧失的不仅仅是快乐的童年吧!可怜的老师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事业的追求吧!
        三是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会存在着差异,有家庭教育的差异,有家庭环境的差异,有学生智力的差异,有学生习惯的差异,有适应老师的差异,也有老师适应的差异等等不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班级授课的不均衡性和不同步性,如何来改正,如何来纠偏,如何能够让不同差异的学生“跟”上教育教学的进度,通过“考试”的难关,确实非常难。难在我们的老师们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跟上教育教学的进度,难在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学会”这许多的难以“消化”的知识,难在我们的教育机构如何能够选择适合我们每个学生的“考试”体系。这许多的难题都是这若干年来“应试”和社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人却深陷其中,如何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教育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与学生厌学情绪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消融,其实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也不算难,只要从我们的学生身上入手,想想如何让他们自觉学习应该是最好的突破口,但是没有太多的人这么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没有更多的人关注孩子的想法,这就是我们越教越累,越教越不想教,越学越不想学的根本所在。
        关注孩子的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要让他们能够自我感觉到学习的重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这就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我们的老师们正陷入在这个怪圈里,不能自拔。学生越是不会,越是要学生死记,越是不想学,越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留下来”,加班加点,培训补课,这种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力度了,必须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改进,以促进每位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这才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的老师们应该从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中脱身出来,真正把自己的“刀”好好地磨一下,教育教学的任务会完成的,并且会提前完成的。
         在赏能接触到这么两个案例给我了很深的启发:一个是江苏教育电视台采访赏能小作家郭马丁的视频——求求你表扬我。这个视频我连看了两遍,感触颇深,郭马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内向性格,甚至是和家长也不愿意多进行交流和沟通。进入赏能后,第一次课,站了两个多小时,只小声说了一句话:“我能去玩吗?”第二次,三个小时也只是在沙发上玩了一本书……但是在赏能进行了培训之后,能够独立完成八万字的长篇写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并且在现场推荐给主持人有着自己文章或专著的售书环节,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孩子的变化有多么的出人意料。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孩子在赏能培训了一个学期人,但是一个字都没有写(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会怪罪这样培训机构,并且会中止这种“无效”的培训方式),但是孩子愿意在这儿进行上课,进行培训,家长应该也没有太多的办法……终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一次课上,这个孩子一次性写出了一千多字,由此打开了孩子的写作之路,相信更多的是打开了孩子的自信之门。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和郭马丁同学类似的孩子不在少数,不发言,不交流,不主动等等,但是我们的老师们,家长们是怎么对待的呢?回顾比较这些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断地发生,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语言,都会给同样的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是我们却用着这样的行为来促成这样的后果,我们越不想得到的结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却不断地得到强化。要想改变结果,其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来改变处理的方式。对待“慢”和“差”的孩子,我们做为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都是“天才”,相信他们都有“成龙成凤”的那么一天,只要相信就有希望,只要少点批评和惩罚,就会给他以自信和成功,只要少点急功近利,就会收获孩子的甜蜜笑容。
       赏能,因赏而能,愿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把他们都看成天使,把他们都当成天使,你收获的一定会是快乐,而不是“累”。


 

http://bntd1210.blog.edu.cn/2013/820076.html
3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赏能 常规教育 对比 最后更新时间: 2013年08月15日17时23分15秒    责任编辑1:刘衍利 责任编辑2:赏能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父母应该给孩子的十大礼物.. 下一篇南京之行的冲动——为赏能..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