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赏识,改变了一个学生
2014-06-24 16:46:42 来源: 作者:西乡四中赏能教育课题组 胡胜波 【 】 浏览:1310次 评论:0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与日俱增,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爱心和赏识尤为重要。
    二、案例事件:
    班中有一个董健同学,七年级时,父母就去北京打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他在家由爷爷奶奶照料。这个学生行为习惯差,课堂上坐不住,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吃东西,课间休息时间喜欢追逐嬉闹。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爱惹事生非,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学习上怕用功、怕发言、怕完成作业。听说八年级时,还曾辍学两个月在县城一个KTV打工,结识了一些问题青年并养成了上网、抽烟的不良嗜好,后来经过班主任多次劝返才回校的。一次语文课上,我特意让他发言,他就照着手上的资料,断断续续地念答案,而且声音很小,和平时判若两人。我微笑着耐心听完,及时制止听得不耐烦甚至起哄的学生,并大力表扬他能找到答案,表现非常不错。后来,我又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他,并适时鼓励,结果此后他每节课都举手。终于,渐渐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了很多,而且也流畅了许多,他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我都会进行及时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第一次期中考试,他的语文成绩进步最大。
    三、案例分析:
    1、缺乏家庭教育。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孩子在人生成长时期关键的变性阶段没人管教。致使其我行我素,不求上进,惹事生非,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沾染不良习气。
    2、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加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是简单地满足其生活需求,缺少严格的管教,导致该生厌学,不认真完成作业。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一直较差,平时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害怕上课回答问题。
    四、案例反思:
    1、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必要时常回家看看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教师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面对像董健这样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父母般的爱。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内心很脆弱,一旦需要缺失,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干一些中学生不该干的事,当老师的能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多嘘寒问暖,兴许这些留守儿童能找回父母的爱。
    3、抓住机会,进行赏能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班级应多开展活动,让这些内心自卑的留守儿童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在他们爱做的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及时进行肯定,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让孩子在老师的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迈进。  
2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赏识 改变 一个 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 2014年06月24日16时47分34秒    责任编辑1:靳念文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坏孩子与好孩子 下一篇爱心与赏识,让她不再自暴自弃..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