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九曲,桃渡临流,千年古渡口。曲径回廊,微风细雨,名士驻留处。此地便是位于南京夫子庙旁边的古桃叶渡。
传说,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桃叶经常通过这里来往于长江两岸。王献之每次都在这里等候。当时的长江宽阔、风波很大,为了缓解桃叶的恐惧,王献之作诗《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便是“桃叶渡”之名的由来了。
但是,我们今天着重讲的并不是王献之,而是王家另一个人—王徽之。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五子。门荫入仕,历任参军、黄门侍郎。才华出众,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后辞官居山阴。
偶遇桓伊
一次,王徽之自京中出差,船刚一靠岸,就看到了一个气场强大、面容英俊的高贵男子。有几个门客认识这个男子,神秘地凑近王徽之耳边说:“他便是桓伊。”王徽之知道了大是高兴,他早已耳闻桓伊擅吹笛,但是并不认识他。随即,他便派人传话给桓伊:“听说您擅长吹笛,试为我吹奏一曲吧。”此时桓伊已经成为朝中重臣,若是换作其他人,桓伊也不会为他演奏,但这是王徽之,桓伊也听过他的大名,仰慕他的才华,遂派下人铺好坐垫,坐在上面即兴一曲,便是这《梅花三弄》,曲调悦耳婉转。弹毕,转头就走。使人感觉有趣的是,从开始到结束,主客却都未相交一言。
参军趣事
同族中大部分亲人一样,王徽之也曾经到桓家军中历练过。他任参军这一职位。但与他的家人不同,王徽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轶事。
在军中,任参军负责马。但王徽之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却毫不在意马,连马的数量都全然不知,整日外出游玩。一日,临近打仗,主帅桓冲来查军马数量,恰逢王徽之未外出游玩,桓冲便直接询问军马情况,王徽之却一问三不知,就连军马数量也不知道。桓冲无奈地让王徽之告诉自己死的军马数,不料他却理直气壮地引用孔子的名言:“不知活,焉知死?”表示自己连活马的数量都不知道,更别说是死的了。桓伊被怼的哑口无言。
但除此之外还有更过分的:一日行军,忽然下起了大雨,王徽之因忍受不了大雨的“灌溉”,从后军中疾驰插入中军,纵身一跃……跃入了主帅桓冲的车里。桓冲哭笑不得,但又无法对自己的侄儿发怒,只好就此作罢。事后,军中将士称:“一直觉得王徽之无法无天,这次终于有了说他狂的理由了。”
这两个故事都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高傲的王徽之形象。虽然他异常高傲、狂,但就这份高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王徽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