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观《云山深处》有感
2013-03-13 20:42:19 来源: 作者:赏能教育-刘子焕 【 】 浏览:1604次 评论:0
                         观“云山深处”感想

    等心平静,开始写这篇文章。
    “云山深处”这段视频让我感动。其一:开篇主题曲《爱延续》,“溪的美,鱼知道。风的柔,山知道。”一首寓意深刻,使人清净。(这也许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其二:一幅幅旷世巨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我感叹这“墨”,这“画”,这“精神”。其三:影片最后的一段字幕:“散落在海外的部分故宫藏画”。
    音乐的魅力不是我一句两句能将其概括,这和绘画艺术是一样的。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我无法说尽。这里,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第三点,甚至,废寝忘食。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怪不得,外国人搞中国艺术史,比我们中国人还要厉害!
    外国人要我们的文物做什么?---收藏,研究,拍卖。
    拍卖,让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兽首”。
    雨果在给英法联军上尉巴特勒回信中说到:
    “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我们欧洲人一向自认为是文明人,把中国人当成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我要对此提出抗议,而且要感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赃物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那麽,艺术品不仅被商业化了,而且被政治化了。
    关于兽首的拍卖,引发了我如下的几个思考。
    一.兽首在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归属者是谁?
    中国政府?法国政府?英法联军的后代?首兽制作者的后代?又或许是全体公民共有?为此,我去问了法学院的教授,以及翻阅了资料,各有千秋。但总的争论无非两派:中国所有,或法国所有。(即使是中国某个私人所得,我们也会得到或许的安慰)。这远远不是法律上的意义了,换句话说,政治,外交,情感,民族意识,民族情感,都或多或少的包含进去了。好比,法国政府为了中法关系的友好化的起见,完完全全可以无偿归还中国,或者由法国总统买下来送给中国。中国为什么要强硬物归原主?放在国外博物馆,和放在国内博物馆,不是一样么,或许国外保护文物的措施更为先进?
    二.这次拍卖行为,又是什么性质?
    合法?法律在上文讨论过了,至少我得不处结论。那麽法国为什么要在明知道这两件文物对我中华名族的感情与尊严有多重要的情况下,仍要继续拍卖?或许,你为说这是不道德的行为?那我问你,那什么又叫做“道德”呢?符合大多数人的共识?那麽,当时通过战争,或者说是暴力手段获得的财产,现在应该归还了?那麽我想,二战后的世界国家版图格局也应该变来变去了。
    三.法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有是怎样看待的呢?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人民,而不是政府。政府的决策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决策。就像法律的制定一样,是政府为自己的利益而制。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我也和他讨论了这件事,他告诉我,大多数法国人还是想将兽首归还给中国,并且为过去以及现在的事表示内疚。国人,新浪做了调查,超过80%的国人希望归还。至于剩下的那20%,为什么持反对态度,我想,也就是我刚讨论的“落后就应该挨打”。但我在沸沸扬扬网络评论中,发现了问题。或许说是一种大多数国人所持的劣根性——不能理性的看待问题与对待历史。这20%的人往往会被套上不爱国的帽子,而80%的人普遍咒骂法国(不光是法国政府,且包含法国人民)。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在网易上看过的一则新闻.标题是“韩国因年夜集会踩死数百人”。网易评论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棒子”“死的好”“活该”这类的词语。巧合的是,第二天,又是一条新闻,在中国某个省,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而一个个网络愤青顿时别的无比善良。对死人的尊敬难道还分国界?这类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抵制日货,抵制韩货,口头说的厉害,看看你身边或家里,有在用SONY, Panasonnic.么,你以后买车,会考虑买中国的自主品牌奇瑞么?法国政府的过错,难道就要去砸人家家乐福的窗户么?这一点体现最深,也是矛盾最激化的就是中日关系上。似乎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都在憎恨日本以及日本人民。某日,我在Youtube 看到了在众多中国人咒骂日本人猪狗不如的评论中,我看到了一个局外人的评论,原文是这样的:I see too much haters here. what people need understand is our enemy is an ideology. the ideology is japan's imperialisml, not the japanese race or there culture. this ideology is just as evil as nazism. however no one here seems to be hateing on the german people, or the products made by germans. people need to stop hateing, hate is a tool used by weak people, the strong never needs to hate. we are aginast an ideology so please do not direct your hate aginast the japanese people. this is just the same as how jewish people today hate nazism but not the german people.
    旁观者清。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但我们将国耻曲解为了仇恨。
    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矛盾不断激化,世界存在不和平因素。而我们,还在张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不仅仅指的是中国社会.)
     四.拍卖会的背后
    这次拍卖,你说有什么,但它其实并没有什么。但它无可厚非的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不强大。中国的强大又寄托在谁的手里,就在我们的手里。前些天,与公管院的陈真老师交谈至深,让我感触很多。当我问道,现在的年轻人能不能接前辈的历史重任的时候,他摇了摇头。关键在教育。其中,谈到理想时,他说的最多的是,报效祖国。如此之志,青年多少有之。
这便是我看了这短视频后真实的内心感受。并且在看剩下的11集。
最后想起了余光中的《白玉苦瓜>>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莹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那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满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推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匍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婉
        千睇万睐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万物静观皆自得
                                                          2009年3月14  刘子焕    
                                                              夜于南京                  
3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观后感 最后更新时间: 2013年03月14日08时45分11秒    责任编辑1:刘子焕 责任编辑2:赏能0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美的客观主义 下一篇纪顾城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