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孩子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能写出好文章的孩子一定爱读书。勿容置疑,这个观点一定是对的。
那么,不爱读书和写不出好文章这两个概念间是否也有正相关关系呢?
为什么有的爱读书的孩子也写不出好作文,甚至根本就写不出作文或者怕写作文?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读书?如何让他爱上读书?
只要能流利书写的孩子,经赏能教育训练后,人人都能进行长篇创作,几年来孩子们已完成了长篇创作1500万字。结合赏能小作家人人都能创作且大都会爱上写作的状况,谈谈不爱读书的孩子如何写出优秀作文和优秀的长篇作品(以下以作文统称)。
(一)不爱读书者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要写出好的文章,有三个条件必须具备:会积累素材,会用素材,还要想写,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
读书是积累素材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爱读书的孩子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他从书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众多的故事本身,还包括一件事从起因到发展到结尾的过程描述的方法,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哲学、修辞等思想和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情怀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书中有个丰富而无穷的世界任由喜欢的人去拓展和发掘。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比较丰富,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很丰富。那么,不爱读书的孩子如何积累呢?
读书只是积累的一种方式,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全部。更多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应来源于自己的感知。比如,只要我们没睡觉,我们的眼睛就一直在看。
数学课上,坐在教室第三排的张小毛可以看到这些内容:讲台上,教室前面有个黑板,李老师在黑板前上课,黑板上有老师写的数学公式、例题证明和布置的课外作业题目。这个黑板实际是一块墨绿色的玻璃做的,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木板水泥板。老师在讲台上时而转来转去,时而面对大家讲解例题,边说话还边带有夸张的动作,显得手舞足蹈。这几天有点冷,李老师多穿了一件灰色夹克,整个夏天里,他穿的可都是T恤衫。夹克的左胸前沾上了一片粉笔痕,他自己还没觉察到。老师前面有一个高高的讲台,上面放着老师上课用的木制的三角尺量角器和建材,旁边堆着高高一摞我们的作业本,作业本旁还有一盒粉笔。粉笔有红、粉、黄、蓝、白几种颜色。刚才下课时张小毛从讲台路过,看到盒里的粉笔已经用得差不多了,除了仅剩的几根还斜立在盒角,其它的都变成半截或粉笔头躺在盒底了。
因为大家都穿校服,坐在前面的同学从后面看起来都差不多一样,女孩子只能从她们扎着不同的头发和头饰来区分,男孩子就只能从他们上课安稳不安稳来区分了,因为前面这几位男生头发长短差不多。当然,对这几位同学,张小毛闭着眼睛也能区别开来,他们在一起坐了整一年,做同班同学都两年了,谁只要一张嘴他就知道他们会说什么话。甚至于不张嘴,只要从后面看到他们身体稍有扭动,就能知道他要说什么。王大宝最常说的是:“这道题怎么做?”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什么啊?”李小兰最关心她的偶像:“你知道吗?杰哥昨晚参加某某晚会唱了一首新歌,太帅了!”有点自私的学霸赵丽丽一扭头一定会说:“吵死了,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无聊,还让不让人家做作业?”钱刚一定会幽幽地接话茬:“就算不让'人家'做作业,你可以照常做啊。”
窗外,秋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几朵白云飘啊飘地浮在高空。杨树叶子一直在微风中抖动,时时有叶子从树上落下,飘飘扬扬落到地上。
以上这些是张小毛眼中所见,是他坐在座位上每天都要见无数遍的场景。不同时间所见的差别只是同学的衣服、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内容等细节发生了变化。
记得网上广为流传的民国学生作文吗?是不是和这个很像?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同样,只要醒着,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且大多的声音会让我们产生联想。
国庆节假期后第一天上课,课间,懒虫张小毛扒在桌上假寐,但他的耳朵却没闲着。王大宝嗓音最大:“国庆节除了出去玩了一天,每天都在家做作业和上辅导班,最无聊了。我想死你们了。”钱刚蔫蔫地说:“想起我们了,也包括想死赵丽丽了吧。”话音没落,“啪”的一声响起,张小毛知道钱刚那颗硕大的圆脑袋被赵丽丽桌上某一本书急速接触了,当然是在赵姑娘的手臂的引导下。紧跟着桌凳挪动与碰撞声杂乱响起,快速的脚步声与大家的哄笑声同时响起:“你活够了吗?”“救命啊,有女汉子!防火防盗防女汉子啊。”这边,李小兰一直追问王大宝:“那你有没有看某某台的节目,杰哥唱的帅呆了吧?我出去玩了几天,没看上,都急死我了。”听着他们的说话声,张小毛能想出来每个人的表情,赵丽丽满脸通红追着打钱刚,钱刚搅得教室鸡飞狗跳,并用满脸夸张的表情做着配合,只有这个时候他那平日波澜不惊的“死人脸”才能有活力。李小兰一脸期待和焦急,王大宝故意拿腔拿调慢条斯理。想到这两人,张小毛心里偷偷笑,他知道王大宝也没看那期节目,当时他们俩正联机玩游戏呢。
以上这些,都是耳听心想的,每个学生每天都在经历。
还记得清人林嗣环的《口技》吗?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还有陆定一的《老山界》: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些是耳朵里听到的声音,孩子和我们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听。
听和看是更重要的写作素材收集渠道,这个渠道更是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二)“书虫”何以写不出好文章
生活中不少孩子(实际上还包括父母亲和部分老师)同样在听和看,但就是写不出来文章,有不少嗜书如命的孩子和成人同样写不出来文章,何也?
赏能教育法一直倡导要把包括写作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充分结合生活,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不能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割裂开,可是,很遗憾,有的老师把课本教学教成了上不沾天下不靠地的空中楼阁,让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文,或者“给老师交作文”,读书也仅是为了读书,写作、读“好书”、读“闲书”、在学校学课本知识、做作业、东张西望与交头接耳、游玩于大自然、捉蚂蚱等彼此间泾渭分明,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学习与生活被隔成了好多个小格子,学生要努力去记住一个个小格子里的内容,然后还要努力融会贯通,孩子已经苦不堪言疲于奔命,又岂能指望他在短期内使一个个的小格子水乳交融?因为拘泥和受制于这一个个知识的小格子,所以孩子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出好的作文就不奇怪了。那些“大书虫子”有可能把“读书”或“读闲书”的格子装得鼓鼓的,但写作的格子却空空如也,格子与格子间彼此不通,所以同样写不出来。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出好作文的初级原因只有这个,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其实,听老师讲课也罢,作文也罢,捉虫子也罢,这些都只是一件事,叫做“学习”,上面所列那些不同的“格子”仅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学习”的细微差异状态而已。
(三)赏能老师以何让孩子独立创作出长篇
赏能小作家们之所以能人人写出数万字的作品、之所以他们爱写作,是因为他们在赏能不需要关注那一个个泾渭分明的小格子,他只需要关注一个装载的工具,所以头脑要轻松很多。这个装载工具是个大组合桶,名字叫“学习”,关注这个大桶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此他们需要时时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方面做起,要从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环境与自然做起,要经常和霍金斯的能表对照自己是不是“正能量”,要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老师们那一个个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衣服上洒了水滴的地方颜色会变深,为什么白天天是亮的而晚上天是黑的(可别简单到仅仅是向背太阳)。所以,就教学内容而言,赏能比学校的要求更为严格与宽泛,但从做法上却比较单一。老师全方位关注着孩子的言行,全方位关注着他的写作内容,因为孩子们的作品中体现着符合他的年龄阶段的统一性。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比较暴力或者阴暗,那么他在作品中一定有所反映。这有点类似于一个例子,我们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出来光滑美观的影碟里是什么内容,但我们可以在影碟机上放出来,让它投影到白墙上,我们看着白墙上的影像,就知道这张碟子里究竟是爱丽丝在梦游仙境,还是虎克船长在干坏事,或者里面有更暴力的事情在酝酿。赏能专门设计的漂亮的赏能小作家专用创作本就是这面白墙,孩子们一笔一划创作的文字内容就是投影出来的影像,而那一个个看起来都可爱活泼的肉嘟嘟的小屁孩就是光滑可鉴的影碟,他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则是影碟中的数字信号,赏能小作家的课堂自然就成了影碟机。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掩饰能力,他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透明与单纯,我们能通过这种方式知道孩子的思想,你只要随着他的性子因势利导,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
赏能老师一直在努力往孩子们的内心刻入美好和正能量,只要“碟子里的数据”替换成了蓝天白云,其投射出来的自然是精神愉悦。但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以及部分老师不是在关注“碟子里的数据”,而是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改变“投射出来的影像”,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在数年或者十余年的时间里,不同的“影碟”中被各自的生长环境刻入了不同的数据(数据大多来源于爸爸妈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的数据比较美好,有的不美好,甚至是邪恶。面对千差万别的底层数据,要改变它,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不一样。有的底层数据本身是美好的,只是逻辑混乱,那么稍加整理就会投射出美景。有的底层数据大部分是阴暗的,要把阳光替换进去很不容易,因为孩子的潜意识会对抗。就如我们努力要把阳光放到那个充满阴暗的黑屋子,但门口守门的警察就是阴暗一族的,它自然会干扰阳光进房间的行为。所以,老师首先要感化“门卫”,要让“门卫”阳光起来,然后它才允许把整个房子照亮。
为了达到让每个孩子优秀成长的目的,我们时时都在研究每个孩子(当然不是平均分配精力,也不是平均高度地针对每个孩子),时时在读书、研究和讨论。有的孩子准备写《三体》续集,他的老师马上就买了加来道雄的《平行宇宙》来读。有的孩子读完了金庸全集,老师马上推荐了《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有的家长和孩子都热衷于数学,老师就给孩子和家长推荐精解《几何原本》的《天才引导的历程》。,老师们常在一起欣赏诸如《明日边缘》、《超体》和《星际旅行》系列的美剧,为的是发散自己的思维并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有不少孩子在写穿越作品,老师们可不仅是看看两部《时空急转弯》或《时光隧道》就可以讲给孩子们了,大家还在一起研究讨论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了解一点量子物理学,我们希望孩子们写穿越不仅只是编一通故事,还要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穿越和空间穿越的概念大致了解。所以,赏能老师需要具备博学和不间断学习的能力,这也是赏能老师以硕士为主的原因。
非常可惜,越是由“黑暗系门卫”守门的孩子的父母,越希望能在短期内让他家孩子脱胎换骨,如果短期没有突破性的教育效果,这类父母往往就会放弃。其实,问题孩子“黑暗的内心世界”就是在问题环境中养成的,那个守门的“暗黑警察”也是由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来的。但,往往是,越是这类父母越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一切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至少,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充其量只是孩子有时不够优秀(关于这部分的心理学分析,见赏能教学总监牛一然老师的《从原生家庭教育反观父母意识的自我觉醒》一文)。
(四)何以产生了熟视无睹
我们继续回到写作的直道上来。
既然每人每天都在看、在听、在想、在读,但你要告诉孩子,你怎么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听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多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听到、没看到、什么也没想。读的那些书中的故事能记得,但这与今天的作文有什么关系呢?与之相反,如果一个热衷于游戏、且学习很不认真的孩子,正心不在焉地学习,如果他听到了哪怕是细微的与他喜爱的游戏有关的声音,他是不是能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如果这时正处于被禁止玩游戏的阶段,一个礼拜后他见到玩同类游戏的同学,他大约能眉飞色舞地说出这段话:
我一直被我妈妈管着不让玩游戏,但是星期四那天中午,我听到我们楼下也有人在玩我们那款游戏——我听到声音了。他的身份是魔法师,因为我听到他打怪的时候的声音是用魔法的声音,不是射箭声也不是刀剑声。他的级别还不够,因为那些魔法的声音都是低级魔法的声音。
看电视剧的时候,有的妈妈对哭哭啼啼的肥皂剧很感兴趣,可以彻夜不睡觉地追剧,如果爸爸问她某一天一起看新闻时有个国家领导人出访了哪几个国家达成了什么协议,估计妈妈会一脸茫然。爸爸通常难以理解那些情节雷同老套、剧情狗血的电视剧,何以妈妈能一部接一部地看,好像从来不会厌烦。
这些现象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人喜欢。反之,孩子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对很多应该知道的事情“没有想”,对学习心不在焉,爸爸不爱看肥皂剧,妈妈对领导人出访及国际协议没有概念,都只因为不关注它,对它没兴趣,因为这些事情和自己内心的关心没有共鸣。而孩子能捕捉到微弱的游戏声音,能知道是低级的魔法的声音,是因为他在关心这件事。否则,何以周围那么多的声音,唯独这个声音有“定向功能”?在双方没有“引力”的情况下要强行“吻合”,一定要把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要让他们的分子间紧密结合,互相吸引,用加压的方式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一定没有如磁铁的两极间彼此吸引来的轻松愉快。
(五)如何增强写作的磁力
外部环境不会有太多改变,孩子写作中需要观察的人、景、事每天都差不多,每天能读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为了增强孩子对这些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的吸引力,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家长通过潜移默化从小就给他养成爱读书、爱观察、爱探索、爱思考的行为习惯,尔后外界内容孩子就会自动吸收。如果爸爸妈妈已经培养出了不爱读书、不爱思考的孩子,那么就需要通过改变外力的条件增强磁力来吸引他。赏能的课堂上,老师就是通过竞赛、激励、引导、诱发等形式上的自由与放松来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孩子优秀或顽劣,都是父母亲及其成长环境的言传身教的结果。从这里也就知道了赏能课堂为什么不希望家长太关注,孩子写作后,其作品不允许家长修改、不许辅导和督促,就是为了避免有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继续进行不太好的言传身教。
我们通过对孩子尽可能的全方位地了解,让孩子抛开公式化的写作,开始记录身边的所见所闻。
写秋天不要“红彤彤的高粱”和“金灿灿的水稻”,不要写北雁南飞,因为很多孩子没见到水稻,秋天偶尔在南京的田边地角见到的高粱穗还是绿的,南京也极少见到天上成行的大雁飞过。秋天就写不再酷热的天气和大街上梧桐叶的飘落,写天高云淡的清爽和田地里收割后的零落,写偶尔看到的一朵逆季节绽放的蒲公英花。写春天不要“小燕子飞回来了”,至少我在南京多年没见过春燕,孩子们能看到的机会应该也很少。
春天校园里路边冒出的嫩芽和开出的紫的白的小花是我们能看到的,吹在脸上的风不那么刺骨了,我们鼓励孩子们记下真实的能见到能听到的。初级的赏能小作家即使写了到处可见的春天的桃红柳绿,老师也可能会要孩子们说明是在哪里见到的桃红柳绿,总之不能使仅从课文里学来的概念。只写出头脑中春天应该具备的“表现”,在赏能课堂上是得不到更多表扬的。
(六)“流水账”的强劲疗效
有位妈妈发给我分数为A的儿子的作文,文中写自己在大街上扶起摔倒在地的呻吟的老爷爷,“老爷爷说:‘谢谢你,小朋友。’我回答:‘不用谢,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为人民服务是我光荣的义务!’”。这段话露出了较明显的“编作文”痕迹,且有很大概率是家长帮着修改的,因为用词超出了大部分二年级孩子的范围。这类作文在赏能的课堂上是不允许出现的,赏能只允许写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所以有的孩子就开始写流水账。因以往的作文大多凭概念写,我们要求把作文放到生活中来,孩子会发懵,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但即使是流水账,只要在记录真实的生活,孩子就会越来越发现生活中居然有这么多可写的内容,会发现生活居然如此的丰富多彩。
当然,老师会适当对“流水账小孩”做写作引导,会让他们的“流水账”变得越来越丰满。最主要的是,孩子会觉得写作原来如此简单如此轻松,只要是自己觉得简单的事情,做完了还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每个孩子都会很乐意去做。这个记流水账的过程,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但现实有点可惜,越是写作有问题的孩子,妈妈越希望有个灵丹妙药能让孩子一夜间脱胎换骨,如果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学校的作文没有得到更多的“优”,有的妈妈就开始要换个地方继续寻找“灵丹妙药”了。其实这种“灵丹妙药”不存在,所有的优秀,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赏能不是不允许孩子联想,正相反,联想是我们大力倡导的,这从赏能教育网上中高级赏能小作家那些数万、数十万字的长篇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实证。赏能的写作和学校的作文也不是对立的写作方式,而是同一件事。个别孩子在赏能写得不错,学校作文写不好,说明孩子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简单的写作真谛”,一旦真正进入“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赏能的长篇写作也罢,学校作文也罢,产品说明书也罢,法律文书也罢,都是一回事,都是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最实在的内容。
(七)结语:写作与阅读乃优秀成长的根基
学生写作文是“学习”这个家庭中的一部分。作文写的好、对文字理解的全面透彻,数理化成绩一般也不会差。数理化学得好,会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而不是只会考出高的分数),那么孩子的作文内容一定非常丰富,一定不会无病呻吟。能把各科成绩融入到生活中,读书自然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能从书中读出更丰富的内涵。做到这一点,不是像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的那样,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做到,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家长高压不出来,孩子一直在深刻而无误地学习领会着环境中他的监护人的一言一行。所以,墨子见染布而感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