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虽因这次春节期间引导农村小学生的赏能写作而起,单内容却不限于实验学校,不限于小学阶段。
1.课堂教学可灵活多样就地取材
春节期间,有的老师、朋友、家长在看了南京孩子(由我们亲自指导的南京的赏能小学员本文简称为南京孩子)的写作内容后,惊叹之余,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机会,能参与到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表演这类活动就好了,说不定他也能写出小说出来。”言下之意,不能经常参加南京孩子的这些活动,让农村孩子也写出几万字的小说,不现实。无独有偶,春节前南京孩子的最后一节课是放牛,因为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恰好有人放牛被我看到了,所以就有了放牛这节课。因为孩子对放牛的印象深刻,后来一位家长不无担心地说:“你现在的办公点离放牛的地方近,如果搬家了,距离远了,放不成牛了怎么办?”我答到:“如果新的地方没有了放牛的,可能有抓鱼的,可能有植树的,见到什么算什么,随手拈来的内容都能成为我们的体验课。”赏能教育的课程确实是这么安排的,只有大致的各不同班级(小天使班、火凤凰班、千里马班、小青蛙班)的孩子什么时间段做什么,课前并没有具体的安排,晴天有晴天的做法,下雨有下雨的做法,无法无天的时候用狼牙棒,沉闷沮丧的时候加兴奋剂。所以,有没有机器人看,有没有牛放,都无关紧要,只要内功到了,飞花摘叶皆可成为兵器。
城市有高楼大厦的整齐和车水马龙的热闹,农村有桃红柳绿的艳丽和崇山峻岭的雄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美丽,在引导孩子写作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孩子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只按课文中的描写,去遐想虚无缥缈的景象。毕竟,亲身经历的才是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更简单,更容易精彩。
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大约编者都是城市人,所以,课本上所举的例子都是以城里孩子为出发点的,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公园、地铁、立交桥等概念,这些对农村孩子而言,仅是个模糊的名词,有的孩子可能从来就没见过地铁和立交桥,也从没进过公园,他只知道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至于如何美丽,却没有直观印象。数学课本上让孩子们写一瓶色拉油大约多少升,农村家庭所用的菜油都是自己用菜籽榨的,大部分孩子们既不知道何为色拉油,更不知道一瓶色拉油的容积。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因地制宜地还原文字内容到生活中,同一概念,多用身边的事例,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内容做例题,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有各自长处,老师需全方位多角度去理解孩子,帮孩子找出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自身亮点带动其全面发展,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学习机器,如此,则不是教孩子,而是扼杀了孩子的精神了。
2.教育者自身须学会在现状中探索与研究
春节见到一位老同学,他初中毕业后直接上了中专,十年后却从中专生变成了清华的博士后,今年三十余岁,已是博导。在和同学交流中,我们有个共同感觉,老家的不少朋友对现状的不满足感和满足感同时存在。不满足是因为对现状的抱怨,收入、福利、经济发展、人文环境、工作内容等等都有涉及,同时感慨自己无力回天。满足是因为少有危机感而产生的对目前境遇的那种享受心态,从话语中能听到的努力的成分不多。其实,不管身处何地,不管在那种岗位上,如果暂时没有改变的可能,那么,在现状中,在现有的环境中,针对现在的工作,还是有很多工作值得做的。只要愿意努力,总能做出相应的成绩。现有条件中,如要研究与探索,比多年前方便多了,互联网四通八达,只要你想知道的现象、人物、思路等,网上都有线索可查,但老家的朋友普遍对网络利用不足,这里也包括有机会使用网络的老师们。
中小学老师的压力大,工作内容多,每天从早到晚很少休息,这是一种常态。如果老师们不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按部就班地一天天度过,那么,最终会在这种繁忙而规律的生活中磨掉所有的棱角,把自己变成关汉卿那颗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的豌豆,外面的阳光水分进不去,里面的成分老化不发芽,最终有可能被花团锦簇的春天抛弃。因为,不管你是否努力,社会都在进步,不管你是否学习,新知识总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先抛弃了自己,才可能被外界抛弃。从该层面讲,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站在现有的平台上,努力使自己不能太落伍于时代。
3.尽可能地释放孩子的天性
多年来,孩子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被大人剥夺,孩子只能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意愿照章行事,不能越雷池半步。因为教育者小时候就是这么被当时的大人规定的,听话的、能抑制自己本性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反之,标新立异之举即为调皮捣蛋。孩子们为了得到表扬,总是不断压抑着自己,直到把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规整整的一个标准件产品。为了成为一个优质的、没有个性的产品,孩子们知道,按课本上背诵关于蒲公英的文字说明叫学习,到野外去观察蒲公英叫贪玩,按照课本背诵标准答案叫认真学习,按照自己的理解抒发见解叫扰乱课堂纪律,老师说的话,理解不理解都执行,叫好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与错误叫骄傲。如此种种,渐渐地爱探索的活泼孩子不见了,摇头晃脑做八股文小老头越来越多。少时考试可能得高分,长成后头脑里缺乏必要的“风暴”,因为小时候老师和家长已经替他把骨子里那条叫做研究创造的神经摘除了。
用赏能教育法教孩子的老师,要尽量释放孩子的天性,把预设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本性相结合,使孩子在快乐、兴趣、探索中主动学习,使学习真正变成乐趣,而不是不得不学的责任和义务。诚如我们的赏能写作,因其愿意写,所以,每个小学生都能写出万字童话,如果能激发出孩子主动学习的乐趣和能力,做老师的也会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幸福。
4.教育者需要知道为什么教
如单纯从赏能写作的角度探究,有人会把它归到语文学习里去。虽然,赏能教育法中的写作只是工具,仅是为了提高孩子学习与生活自信的手段之一,但一定要这样狭义理解,也可以,因为通过孩子独立完成几万字的小说写作,其作文能力肯定提高,这是在短期内能看见的。赏能教育是一种思路,各科老师在教学中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但写作对语文学习的帮助明更大一些。因为孩子愿意写,喜欢写,开始的篇幅大都超过万字,孩子构思万字童话创作的思路之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三四百字作文的布局,赏能写作实际上是孩子课余时间主动高效学习语文的过程。但有老师和家长不允许孩子写作,理由是孩子的作业已经很多,压力已经很大,不能再给孩子增加负担,在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同时,爱写的孩子只能偷偷写。此逻辑中,只有课本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各类辅导班中针对教材的补充教学才是学生应该努力的。他没搞明白语文学习就是为了阅读理解和写作,只要会写,且能读懂别人写出来的文字,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孩子做语文作业和在辅导班中学习语文、作文等,最终目的还是写作和阅读理解,各类针对语文的考试,也是为了测试写作与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这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岂非典型的本末倒置?
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老师,最好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要教到该程度,而不是只扣着教材与大纲去教学——因为大纲这么规定了,所以我就这么教。
只有教育者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做一个好老师,而不是俗称的教书匠。
5.实践出真知,请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孩子不仅仅是孩子,还是个可独立思考的完整的人。他和大人一样,都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并验证知识,所以,孩子孩子更需要实践的时间和平台。同样的小孩,同样的学校,他们在学习、习惯、效率、诚信、思辨、参与、领悟、组织等各方面却存在差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优秀,但事实上总有差别,因为每个孩子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同,所经受的锻炼不同,孩子的能力是观察、学习,并亲身体验后才掌握的。有的家长和老师完全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剥夺了孩子跌跤的机会,一切都以爱的名义包办了,久之,有的孩子也养成了顺从与接受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则手足无措。
2011年秋学期,沈阳女孩小菲(化名)考上南方一名牌大学,但选择了退学。妈妈叹气流泪带她去见心理辅导医生,她说:“你辅导我也没用,我连袜子都洗不好,离开妈妈我怎么生活啊?”从网上搜一下就能发现,近几年,因为不会整理内务,不适应住校生活而退学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家长平时包办了全部家务的,孩子离开父母不会生活;照顾的特别精细的,孩子往往身体体质差;时时处处满足任何要求的,孩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怕受伤害天天关在家里的,孩子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对孩子严格控制的,孩子性格叛逆与父母关系紧张;常因孩子间的小摩擦去找老师麻烦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再神圣,导致孩子跋扈乖张易和社会上三教九流者来往。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父母完全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不允许他出现任何失败和挫折,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忽视了他也是一个独立意识的人,最终,家长会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敌人”——或者叛逆,或者不能成为让自己引以为自豪的人。
每个老师都可使学生由“赏”而“能”,每个领导都可使员工由“赏”而“能”,每个老师也可使自己因“赏”而“能”,就看自己能否由衷地赞美、欣赏、帮助他人,能否使自己更有责任心和危机感,能否经常把脑袋伸到外面看看春光明媚。有时候,学校的围墙圈住的不仅仅是脚步,还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