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多研究问题少提点主义踏踏实实搞教育
2012-11-08 09:14:00 来源: 作者:王立宏 【 】 浏览:2064次 评论:2

  只要关注教育领域,就能时时从网上、报上看到各地不断出现的针对传统教育的创新行为。

  今天早上,新闻中听到有学校实行“军衔制”,一下子就想起了最近几年草根阶层对教育的探索与改革。诸如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绿领巾、五道杠、更换少先队的佩戴标识等,除了这些外在的表象,教育领域里还有不少内在的解读与“创新”者,看似对传统教育义愤填膺,似乎深谙传统教育之弊端,俨然一改革理论家,实则言之无物空洞至极。另有给学生洗脚的校长,穿女仆装上课的老师等等,诸如此类,真的都是为探索教育思路?

  搞教育,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手脑并用地思考与实践,希望教育者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搞教育,努力提高教育修养与个人修养,多挖掘教育之内涵,而不是以新瓶装老酒的“改革”来吸引眼球。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实实在在为孩子们、为我们的未来做点事情。
 

  (一)学校的“军衔制”

  今天早上,新闻中看到,河北馆陶留庄中学实行“军衔制”,学生无论哪个方面有进步,就会得到一枚勋章,集齐10枚为“士兵”,70枚为“上将”。这则《邯郸一学校实行军衔制引争议》的报道引起了网民不小的关注。对于这个做法,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支持者认为这是激励体制的创新,远高于过去以惩罚为主的管理模式,反对者认为这是变相把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探索教育了。河北馆陶留庄中学的军衔制把每学期末总结性的评优活动细化、平常化了。学期末,各校都在评优,大部分以投票为主,入选者自然是满足硬条件(比如学习成绩到前几名等)的同学中性格比较活泼、人缘比较好的哪些同学,一般同学不容易被选中。经过这个评选后,就放假了,即使评选活动对某些同学形成了刺激,或下定决定要争取优秀,可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再开学,孩子早就没了这种激情了。所以,优秀的,永远优秀,非优秀的,还是老样子,班上的三好学生永远就在那几个同学中转来转去,对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个永远也够不着的跳板。而留庄中学的军衔制把优秀落在了具体的事情上,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通过平时的积累,通过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来取得军衔的升级,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和成才,成才通过“处人”来争取空间,许三多只能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进步,军衔制使校园许三多也能同那些会“处人”的成才们一起表现出进步,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的校园氛围。

  至于“变相地把孩子们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现在任何一种探索模式出来,总有人从“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反对,似乎一大二公的大锅饭才是最好的,可是这种环境到哪里去找呢?即使找到了,这种从来不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绝对化环境真的就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吗?任何社会都是竞争的社会,学校也是孩子们学习与竞争的地方,经过刻苦努力的孩子受到表彰有什么不好?难道非要为了照顾到某些懒懒散散的孩子的“身心成长”而畏畏缩缩驻足不前才是公平?
 

  (二)取消“三好学生”评选

  为了体现这种并不存在的“公平”,不少学校再做探索:

  今年年初,北京有学校尝试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原因有二:其一,“‘三好学生’评选设置比例,和教育方针相悖,如比例是30%,七成孩子就被人为地限制在三好生之外。当孩子们朝这三个方面努力,表现都非常好,以至于一个班级多数孩子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样没有评上的同学压力过大。”其实,在北京之前,早有学校已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代之以发奖章、奖杯的方式来表彰先进,当然,各有各的名目。只要是评先进,自然有名额限制,或是绝对名额,或是相对名额,如人人都是先进,这个先进还叫先进?即使这些学生评优方面的改革派们,取消了“三好学生”的名号,出来一个新的什么名称,我相信,它也会有个名额限制的,也不会是人人皆先进的大锅饭形式。

  其二,“导致三好生评选变味的最大弊病在于功利化”。网上时见孩子们在评优、选班干部有“贿选”现象的发生,但并非所有的学校都这样,至少在我经常接触到的学校里,还没发现和听说过学生“贿选”的情况。最接近于学生反映的“有关系”的事件是一个小学“六一”汇演中主持人的变更,被变更的原主持人和她的朋友们说因为变更后的主持人是教师子女,所以把她“挤掉”了,因为这个过程我全程在场,所以很清楚原委。原主持人之所以成为主持人,是因为她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了成绩,学校领导希望这个孩子在更多方面得到锻炼,提名让她做主持人的,结果上午在舞台上正式彩排后发现,这个孩子的声音穿透力和感染力都不够,台上也不够灵活,因为有兄弟学校的老师和上级领导前来观看下午的正式演出,为保证效果,负责整场活动的另一位领导临时决定,换上一位大家熟知的比较优秀的主持人,只是,恰好更换后的孩子是教师子女,所以就有了“有关系”的说法。功利化进入小学阶段,不应该,评优及各种活动中出现了变化,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有关系”,这种现象更不应该。回到前题,部分学校在“三好学生”评选中出现了功利化,但这功利化不能算在“三好学生”这个名号上,取消了这个评选,再出来一个新的评选称号,难道就没有功利化的存在了?除非学校再不评任何类型的优秀,也不再选举任何名号的学生干部。所以,在功利化的问题上,学校应该从教育引导上寻找原因,并消灭之,而不应该把它算在某个评优的名号上。

  少儿阶段,孩子们非常愿意表现的优秀,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所有的表扬和表彰都会成为孩子们努力的方向,表彰和表扬就是导向。不管是叫三好学生、五好学生,还是什么名称,学校总归是要评先进,评比可能单一,也可能多项,优秀学生干部是针对学生干部群体中的优秀者,三好学生只是说德智体方面比较好,很多学校还评比优秀少先队员、德育先进分子、纪律模范等,就是一种多样性的体现。只要评先进,名称叫做“三好学生”或者其它什么,并无二致,不管是名额比例限制还是评比中的功利化等,都与“三好学生”这个名号没有关系。
 

  (三)绿领巾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这也算是未央一实小的一种教育创新吧。

  所有教育者都知道罗森塔尔,也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未央一实小的绿领巾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典型应用,赏能教育实验也是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实际应用,只因应用的角度不同,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反的。赏能教育法因为不断强化孩子“你能行”、“你很棒”的概念,不断从这个角度给学生以心理暗示,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所有孩子都能创作出不少于万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有几个孩子正在冲击单篇十万字的作品。带绿领巾就是不断给孩子强化“你不如别人”的概念,不断从这个角度给孩子以暗示,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理性思维的成人世界,如受到刺激,可能会知耻而后勇,但感性思维的弱小的孩子,他们基本上会按照自己内心认为的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与定位持续发展,这也是学生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所谓的差生基本上一直是差生,好学生永远是好学生的原因,如果发生改变,必定是因为某事件的出现,首先改变了内心给自己的定位,而后才出现了外在的所谓差生优生的改变。

  相信老师们也都是出于好心,恨铁不成钢地希望这些戴绿领巾的孩子们能短期改变,能变得优秀,但因方式欠妥,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少先队的“五道杠”与没有“杠”

  去年,大家对武汉少先队五道杠标识讨论的非常激烈。想来武汉少工委是想在少先队中建立一种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一种秩序感,这个出发点应该是好的,四道杠与五道杠也算是一种创新,只是武汉少工委没有使用少先队章程中规定的佩戴标识,其实,这个五道杠的标识实在是没有规定标识美观,但这也只是个标识问题。回头来想,大概问题出在佩戴五道杠的孩子的照片上,网上的一组照片中,佩戴五道杠的孩子的神态太不像孩子了。五道杠的孩子在个人博客中说,自己开通博客“是想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在其个人微博上的一张半身照中,他在少先队总队审阅文件,与官方媒体发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形象十分相似。他的一些照片中也有诸如“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描述领导人活动的注释。这些非孩子思想的政治家的言行,让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感到这个孩子走的道路有点畸形,这个畸形应该是家长培养的结果,但因为其佩戴的“五道杠”与此类言行的高度合拍,于是,网民开始鞭笞这个在武汉已经运行了22年的“五道杠”标识了。“五道杠”标识本身说不上对错,既然有市区两级的总队委,那么总队长和总队委在必要的场合佩戴个标识也很正常,也能促进部分孩子们的进取心。

  在“五道杠”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我写过一个评论,主要是担心个别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五道杠”而滋生一种政治优越感,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心智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因此产生成长中的负面影响,这方面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主要要看家长如何认识,如果家长以此沾沾自喜,那就大大增加了把孩子变成方仲永的概率。

  武汉少工委的做法,优劣尚在两可间,但现在另外一个极端又出来了,还是在武汉。

  10月2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取消少先队干部袖标上的标志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其标识被一个印有校旗LOGO的“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少先队志愿者”徽章所替代。谈及该改变的初衷,校长表示,目的在于淡化校园“官本位”思想。据了解,此项举措在全国没有先例。

  又一个“全国没有先例”,没有先例,自然就是创举,又是一项改革与创新。

  同上面的问题一样,取消了原来的少先队臂章标识,能否达到校长的初衷:淡化校园官本位。

  笔者曾在高校从事共青团工作十余年,面对几千几万名团员,要实现团委的工作意图,必须借助部分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自然有校级、院系级的班级干部,没有这么一个金字塔型的工作系统支持,单靠团委那几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小学少先队系统虽然没有高校共青团系统大,但也面对了几千名少先队员,小学的组织架构中,一般是少先队和学校德育处在一起,少先队和德育处都有不少事情需要同学们协助,这也是成立这个金字塔结构的目的之一。一般的结构中,大队委协助大队部工作,中队委协助中队(班级)工作,小队委一般是组长、课代表之类的“专业技术干部”,帮助老师收作业、互相监督同学背课文什么的,这是一个完善的系统。没有实地了解过,不知道取消了少先队标识的学校的少先队机构如何运作,还有没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有没有大队部,如果还有,那么协助大队部工作的孩子们是所有佩戴志愿者标识的学生轮流排班,还是固定的就是那么些大约十几个人?如果轮流排版,那么有的孩子擅长组织活动,有的擅长体育运动,让他们换过来工作是否合适?如果在大队部经常出入的还是那十几个学生,如果擅长体育的还在协助早操和体育课管理、唱歌跳舞的还是活跃在舞台上,那么用更换少先队的标识来“淡化校园官本位”思想这个“全国没有先例”的“创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校园官本位”的思想没有附着在那个标识上,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中这种思想比较重,那么只能说老师的心里,更主要的是学校领导心里这种官本位思想比较重,孩子总是单纯的,他们的一举一动来自于他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孟母三迁的根源所在。改变老师们心中以为的孩子们的官本位思想,仅仅靠更换一个标识,如同过去的帝王,面对着千疮百孔的国政,不从制度上人事上予以改进,寄希望于改变年号来增强国运国力一样,其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
 

  (五)下跪的老师与娱乐化的老师

  教书育人做学问的老师,应是能耐得住寂寞的,可是有的老师不甘寂寞了。

  海南一名校长下跪督促学生好好读书,郑州一名校长向学生下跪赠送《弟子规》,湖南一位老师给学生下跪希望自己的举动能震撼和唤醒非优秀的孩子。重庆一位校长在家长会上突然当着1200名师生和家长给母亲跪下洗脚,伴着《母亲》的旋律,一边洗一边教育学生父母操劳之不易,报道上同样有人“落泪感动”,四川和广州都有给学生洗脚的老师,据说是为了给即将踏上新生活的学生送上美好的祝愿。浙江有每到值周时,都坚持向全校1000多名进校的学生问好并鞠90度的躬,据说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一进校就有个好心情。广西一实习老师为兑现先前“假如学生月考考了年级第一名,就穿女仆装来教室”的承诺,利用下课时间换上了女仆装,在教室里逛了一圈,前后不过5分钟。不好一概而论地说是为博人眼球,因为确实有的是“被逼无奈”的老师做出的“无奈”之举,有的是无计可施时最后的救命稻草,有的是新生代半玩乐性质的“萌”的举动,也有的确实有炒作之嫌。不管是何种目的和原因,老师就应该是老师,应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师范出身的老师们应该知道知道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这些老师们的行为,究竟表示“学高”,还是“身正”?

  独生子女政策使很多孩子成了温室里孱弱的小苗,在几代人的呵护中,孩子的秩序感和合作性比较缺乏,不少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所以,孩子们缺少的不是靠老师给学生下跪的“感动”,不是课堂上的娱乐,而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人与做事的心态。往后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与评估社会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对接,心理上那种虚浮的自我感觉要经过走上社会后一两年的磨练才能去伪存真,给自己正确定位,这也是很多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的原因。如果,学生上小学时见到的是下跪的老师和浮夸作秀的老师,对社会发展和大部分孩子而言,只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可怕的是,这种影响是当事人和他人所意识不到的。时间一维,人生不能重来,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更应该时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而不是以一种“戏说”的方式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六)理论达人

  以上教育现象中,不管是学校行为还是老师的个人行为,都是大家看得见能评说的,现实中,还有一些充分发挥了“文化人”特长,以写文章的方式来展现“思想”,俨然教育理论家,这种行为,往往被称道,实则释放毒素。

  朋友中有以善写著称者,聚会时对恭维者高谈阔论:我就是先琢磨现阶段写什么内容容易走红,写什么观点杂志容易被采纳,我就写什么,只要速度快,他们想要什么我就写什么,不熟悉的地方上网搜。拜读过此君洋洋洒洒的文章,发现观点相悖的为数不少,不但不同阶段不同现象中观点不同,同一时段对同一件事的评价观点有时也互为左右。因为是老师,所以关注点更多的也在教育领域,只要教育界有任何风吹草动,不管是异地高考、还是少年大学生、校车安全、五道杠、绿领巾等,诸如此类现象或事件一出,往往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他的网络评论。看多了,就发现个规律:先描述现象或罗列观点,再追查原因,貌似天下教育界尽属他囊中之物,而后,尽可能的痛骂鞭笞一番中国教育,貌似他考察过各国的教育现状,实则,他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型的老师,除了佩服其反应快、善写作、观点多变外,未发现他的教育教学效果有何过人之处,也从未听他谈过在教学中是否做过某些探索和实验,即使他自己文中所推崇的一些方式方法。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在回答他人问询时,孔子列少正卯五罪,言伪而辩是五罪之一,上面这位老师,应属典型的“言伪而辩”者。做老师,首先考虑的应是教书与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善写,本是长处,但把心思用在逢迎上,而不是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教育观,以与同行交流与提高为目的,那么,其善写,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种老师,虽然我身边不多,但教师队伍中应不在少数,肯定不是个例。这是一种隐藏在文化外衣下的同样浮躁的教育现象,这种浮躁因其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但确实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鲜有好处。
 

  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有个故事:小啄木鸟刚一出壳就发现杰瑞在身边,它认定杰瑞是它妈妈,杰瑞用各种方式来告诉它自己不是它妈妈,但小啄木鸟还是一连声地叫“妈妈”,因为小啄木鸟出壳后首先看见的是就是它。孩子变成大人融入社会前,陪伴其成长过程的所有人中大部分时间只有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就像那只小啄木鸟一样,他只认老师,所以,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一点也不过分。为了我们的明天,请灵魂工程师们认真踏实地雕琢每一块璞玉,少提点主义,多研究点问题,踏踏实实搞教育。

4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研究 问题 主义 踏踏实实 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 2013年02月23日19时37分56秒    责任编辑1:赏能01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赏能教育心法:教师心法之独孤九剑.. 下一篇《月光小精灵》序言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