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我们非完人,但我们需要成长(陈沐鑫妈妈)
2023-10-09 10:25:52 来源: 作者:陈沐鑫妈妈 【 】 浏览:489次 评论:2


图片选自沐鑫妈妈朋友圈随拍

团子上兴趣班的这段时间,我抽空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短小的书看完了。从开始读,抑郁悲伤情绪低落的蛤蟆,就轻易俘获了我的心,因为他的很多情感表现和我难受的时候一模一样,所以跟着他咨询的过程中,我也似乎面对一个“苍鹭”医生,和蛤蟆一起接受新概念,一起剖析内心,一起郁结着思考着……一开始,跟蛤蟆一样,我是一边在头脑中去理解苍鹭的话,一边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同时还期待着苍鹭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并没有。

直到,苍鹭依次给出三种心理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挑剔型父母状态)”。“儿童状态”:喜怒哀乐,恐惧害怕,这些自然反应,都是儿童状态,我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面对人、事的反应是停留在这个状态,给出的这种原始反应非常迅速,就像炮仗一点就着一样。向内探查,我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控制不住自己面对事情的情绪回应,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临时反应而深深懊悔,总想着自己下次控制住却从来没有成功过。一边回忆,一边就像是扒开了时间的遮羞布,让我一个中年人无地自容,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再看到“父母状态”,特别是“挑剔型父母状态”,我已经不单单是熟悉的感觉了,而是感同身受。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父母更多的关注的是我们能吃饱饭,很少会有人想到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那时候,物质比较贫乏,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正如前文所说的,小时候自己因为委屈要哭的时候,会遭到长辈们的嘲笑:“看看这个瘪嘴的样子……”所以对蛤蟆,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从小就是活在被挑剔的环境里,而且基本上很难做到被认同,因为标准并不是统一客观地摆放出来,而是随着大人的心情变化的,甚至于可能我说了一句话也是犯规。

因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自己成了妈妈,我尽量避免复制自己的经历。一开始,面对团子的“不听话”,(现在想来,说是“挑战”更合适,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属于未来,和父母代表的现在必然有冲突。)我一开始也是暴躁如雷,二话不说,先骂一顿,可是骂着骂着就变味了,因为所有难听的话都一股脑涌出来,似乎我面前的这个人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我必须用最恶毒的语言才能代替人民审判他一样。当看到对面的小人委屈哭泣的样子,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似乎又在团子身上看到了小时候我的样子,那么委屈和无助。是呀,孩子究竟做错了什么,需要这样被对待?一时之间,我成了曾经我面对过的那些长辈,代际的轮回太可怕,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打破这种诅咒?

想到此,我又觉得悲哀,是不是此生我只能在“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挑剔型)”之间徘徊?

跟着蛤蟆先生和苍鹭医生面谈,我终于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点:“成人状态”,就是说,在理智的状态下去看待事物,不断地学习。敢于突破已有的舒适状态,敢于面对痛苦,敢于向不确定发起挑战。这个状态,更适合我作为个体的成长。因为在做家长的过程中,我多少也读一些书,也刻意的在修正和团子的相处方式,会经常反思自己的作为,也发现脾气这头怪兽的脾性:那就是,一旦对它放任不理,它就会越来越肆意,而将它关入牢笼,它则会越发收敛。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成长型家长。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养育过程中我也会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形,但整体上,我在努力看见孩子,虽然有时也避免不了呵斥,可起码我在有意识的切换原生家庭养育惯性的代际传递。

“成人状态”对我个人而言尤为重要,它告诉我一个成年人也要推翻一些什么,再重新建立一些什么,而这个过程,就是跟冗长的痛苦的过去慢慢告别的一个过程。这个词语,于我而言,起到了拨云见雾的效果,希望自己,可以从心理上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是完人,但是我们依然要成长。作为家长,我相信我的孩子他内在蕴含的能量,他是一颗充满力量的种子,而我只要给他提供丰沃的土壤、阳光和爱,给他温柔,给他岁月,给他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接纳他的喜怒哀乐,放下我们自己的执念,放下“塑造”的决心,愿意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不强求他必须是玫瑰花,让他开出属于他自己的那朵花。


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短篇 最后更新时间: 2023年10月09日14时00分59秒    责任编辑1:陈沐鑫 责任编辑2:吴丽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鼓励新文化模式—大脑和身体联结.. 下一篇三次售书成长记录(张晏嘉妈妈)..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