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佑佑第三次参加赏能组织的售书活动,地点在老地方——新街口。比起第二次一无所出,这次实在是大丰收——共计售出5本。上次售书何忻颖没参加,佑佑一个人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转,这次一来就要找忻颖组队,哪怕忻颖都组好队了,他强行组了个“三人行”。忻颖是他的“底气”,也是他的“福气”。
自从暑假售书,到现在一个半月了,很久没动的结果就是不敢开口了。忻颖首当其冲开门红,艾希紧跟着也开张了,佑佑还在扭扭捏捏。忻颖和艾希就鼓励他,又耐心地跟他讲解了一遍话术,看到“心仪”的客户让佑佑先上,这样十来次之后,佑佑终于也开张了,瞬间信心暴涨。
卖书几次,总感觉运气(成功率)跟孩子的状态相关。孩子状态好,眼睛就会放光,自信飞扬,成功率也会高一点。将自己带入客户的角度,如果有孩子跟我推荐书籍,面对自信的他,总想多些鼓励,哪怕这本书我买回去是积灰尘的我也乐意——事实上,这样的事我也干过不少。新同学妈妈见佑佑问的勤奋,当场又成交一本,眼里放光,就像第一次我看赏能同学卖书一样:哇!“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厉害,一下子就卖出了那么多本!其实不用羡慕,赏能的孩子都能做到这样。
我们来赏能刚好半年。佑佑是个晚熟的孩子,通俗的说,就是不懂事,很任性。半年之前,是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那会儿他开始厌学,我很紧张。他不想做作业,不想写作文,不想背课文,不想读英语,什么都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怕学校老师批评他,怕老师找家长——事实上,那会儿老师找过我很多次,因为作业没做,因为上课扰乱课堂纪律。我找他谈话,回家作业他边哭边做,我还要请假带他去向老师道歉,整个的焦头烂额。我很无奈,下班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他,没有自己的生活,却换来他的叛逆和亲子关系的破裂。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有小朋友向我推荐书,当时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是:我在等佑佑围棋下课,一位妈妈鼓励小朋友向我推荐书,孩子拿着书(《诗词美文伴赏能》)走过来,却一句话不敢说,妈妈走过来向我介绍《赏能》。她说孩子内向胆小,虽然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她希望他能胆子大一点。我感同身受,买下了《诗词》,作为对孩子的鼓励。我在积灰的书架上找到了《诗词》,幸运地发现后面有二维码,更幸运的是二维码竟然联系成功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把佑佑送到了赏能。
成果是明显的。作业不再是地狱般的煎熬,虽然还是不喜欢,但抱着负责任的心态会做;作文不再我讲一句他写一句,甚至好多篇都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发在班级群里;背诵还是不喜欢,但是会在老师要求的最后期限里完成。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我不指望孩子有多热爱学习,只希望他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事实上,他也在我的目标中稳步前进。
第一次见吴老师,与她谈了很久,一直是我在说她在听——听我的烦恼和抱怨。她说:什么都不用做,相信孩子就好。我也确实什么都没做,只是给孩子买书的频率增加了,赏能老师推荐的书,我基本都会买,赏能孩子推荐的书也买了不少。他看,我也看。半年间,我也有忍不住的时候,也总是麻烦吴老师,但是麻烦的间隔越来越长(自己这么认为的,哈哈)。有吴老师的鼓励肯定,才有我的耐心等待,才有孩子的成长。
时至今日,与一些家长交流,他们会觉得佑佑是“别人家的孩子”——会跳舞,成绩也不赖,做事主动,有主见;但我更羡慕赏能的孩子们,在我眼里,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接触比较多的何忻颖、马艾希等,都是特别懂事会照顾人,“传说中”的管子诺、陈宁等,都是学霸全能型的偶像,更多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自己“著书立说”,完成了“成功的第一步”……
佑佑还未长成,与赏能“别人家的孩子”差距还有点大,但是我们才来半年不是?我相信小学毕业的时候,他也一定能赶上他们,真正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我眼中,不管他怎样变化,都是“我的孩子”。作为家长,总希望孩子是全能的,琴棋书画,舞蹈演讲,样样第一,课内第一,课外也是第一。其实,孩子也是这样希望的,达不到他自己的要求,他也很郁闷。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孩子伤心的时候抱抱他,在他烦躁的时候鼓励他,在他落选的时候安慰他,在他开心的时候一起开心。还有,在他学习的时候也学习一下,不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就要回答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