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集训营结束了,不知道现在孩子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想,我只知道,作为一个老师,我现在还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里。
在众多老师里,我算是比较喜欢写写画画的那种了,从小受报社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就喜欢看看书,把自己的想法都扔到纸上,从小到大写的随感都有好几大本了。高中时候,我写作文就比较快,往往一篇800字的作文,其他同学需要两节晚自习才能勉强完成,但我可以在一节晚自习内写完并完成小半张语文试卷。
自认算是构思和写作速度比较快的了,但是在面对眼前这些孩子的时候,我颠覆了自己十几年来不是没有理由的自信心,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好几个孩子在集训营中能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3000字以上的创作,不管他们写作的内容如何,逻辑和文采在什么层次,单单是写字的速度和整理思维的能力都足以让大多数成年人望尘莫及了,当然,这也包括作为老师的我们。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钓到鱼就先去钓鱼,钓鱼又必须要专心想着钓到鱼。也有很多家长懂得在教育上是“三分教,七分等”,我们的家长太多地去帮孩子完成本该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了,其实孩子们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远远要棒,家长应该把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还给孩子,谁也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在生活中是如此,父母们安排好了孩子的每一天,早上应该做什么,下午应该做什么,什么事情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应该放一放,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步骤,什么事情应该避开哪些问题,可谓是无事不详,当孩子什么事没有做到父母满意的程度或是没有按照父母的顺序来做的时候,那得来的是抱怨和责备,之后就站在一边眼看着父母亲自把那些事一一做好,或是把布置给孩子的事的步骤进一步细化。于是,孩子得出一个结论,爸妈来做比他们自己做省事得多,而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在写作上亦是如此,平时的课堂都是老师告诉孩子们应该写哪些内容,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安排布局,写一个事件的时候需要添加哪些景色或是心理描写才是有用的。实在不行了,干脆让孩子背一些优秀作文,考试的时候东拼西凑一些上去也总比自己写得好些。
可是以后呢?慢慢地,孩子本能的一些东西也逐渐退化了,并且渐渐地将自己束缚在一个圈子里,看不到更解决不了这个圈子外的一切问题。总有一天,这个孩子会离开父母的臂弯,谁来日日夜夜不辞辛劳地为他做好一切?有什么书上摘录的内容能拼揍成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
不去做就永远不会做,什么事都要从自己做开始,做家长的只需要告诉孩子一天的时间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如果因为孩子因为安排欠妥而没有完成该完成的任务,那就让他自己去承担自己的拖延或是懒惰造成的后果,比如作业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比如因为没有练琴第二天被同伴笑话。孩子每遇到一次这样的教训,在没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他就会吸取一次经验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避免。如果总是父母帮他安排生活细节,那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同样,总是老师告诉孩子文章该怎样写,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应该怎样构思,怎样整理文章架构,其实,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被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抹杀了而已。这次集训营中,大多数孩子都是能把自己作品的目录拟得很好的,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哪一个故事应该放在哪一个章节里,完全不需要老师来操心,他们甚至还会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章节,制造一些生动有趣的悬念,让自己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也有少部分的孩子总是会问我一些文章构架上的问题,“老师,你觉得我的这个故事是直接这章写了好呢,还是放到下一章比较好?”“老师,我的这个事件能写么?”“老师,我这两章能不能合并啊?”然后我就问他们:“你自己本来想怎么放这些内容的呢?”之后他们便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并且他们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只是平时的束缚已经让他们不敢下手了。如果长时间不去思考怎样构思自己的文章,长时间下来自然不会写了,所以把创意和敏捷的思维还给孩子吧,让他们用自己语言去描绘他们所想,不要让他们连拿笔的兴趣都没有了。
孩子们天生就是善良的,这次集训营的课堂上,有的孩子把丁丁老师设定为故事里救了光头强,并宣传保护环境的巴黎住户,让丁丁感觉非常温暖。
有时候孩子不小心砸碎了碗,只是因为在母亲节帮妈妈洗碗,为了让妈妈开心而已;有时候孩子划坏了车,只是为了在车门上刻下“爸爸,我爱你”而已,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最初的目的都是单纯而美好的,只是他不知道表达的方式不对而已,他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肯定,肯定他的初衷,然后才需要父母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去提醒他其实可以换一种更好的办法去表达,无论如何,在爱的初衷下,孩子应该得到的绝对不是责备。
作为家长,换一种身份也许会更好,不是孩子的全能保姆和寻找孩子错误的人,而是引导孩子优点扩大,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了解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人生,在孩子走错的情况下给予温柔提醒的人。
|